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的卫生监测,经典方法为重量法,已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检验标准方法》(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但由于采样时间长等原因,在实际监测中很少被采用。目前国内外生产的空气中颗粒的直读测定仪器主要有压电天平法。β射线吸收法,散射光法等类型。为寻求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监测适用的直读仪器及其方法,验证方法的准确性与相关性,我们选择了以散射光法原理研制的PC-Ⅲ型激光可吸入尘连续测定仪,与经典的重量法进行同步、平行测定,通过两法测定均值比较,验证激光仪器法与重量法测定结果的差别程度及相关性,并期望取得两法测定值之间的校正系数。

  • 标签: 可吸入颗粒物 测定方法 重量法 激光仪器 校正系数 测定值
  • 简介:根据"十二五"期间淄博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别对可吸入颗粒的日均浓度、月均浓度、季均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日均浓度、月均浓度、季均浓度呈近似"U"型分布,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冬春污染较重、夏秋较轻的规律;同时,通过对可吸入颗粒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得出淄博市具有南部、北部地区污染轻,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污染重的特点。

  • 标签: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特征 变化规律
  • 简介:大气能见度成为当前区域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不同粒径的颗粒对能见度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别。在线连续监测了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质量浓度和粒子数浓度的日变化,同步收集了相同区域空气水平能见度的数据。比较不同粒径大气颗粒质量浓度与空气水平能见度和颗粒消光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值粒径为0.4μm和0.65μm的大气颗粒对上海嘉定空气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最显著;中值粒径为0.17、0.26、0.40μm和0.65μm的大气颗粒颗粒的消光系数影响较大。该相关系数的分布趋势与各种组分(SO42-、NO3-、NH4+、OC和EC)的粒径分布十分一致,证明了这5种组分是影响大气颗粒消光系数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空气水平能见度 相关性 消光系数
  • 简介:为了对地铁颗粒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粒径颗粒的密度均值,重点分析了地铁颗粒在区间隧道内运动的受力情况,计算和对比了各主要作用力。结果表明,地铁颗粒的密度随粒径变化较大,采用平均值表示更为合适,其中PM1、PM2.5和PM10的密度均值分别为2.562g/cm~3、3.766g/cm~3和4.043g/cm~3。由于地铁颗粒独特的密度属性及区间隧道内特殊的流场环境,颗粒受力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当颗粒粒径为1μm时,主要作用力呈现明显的分化,仅需考虑Brownian力和曳力;当颗粒粒径为2.5μm时,重力占据了足够的份额而不能被忽略,需要考虑Brownian力、曳力和重力;当颗粒粒径为10μm时,Saffman力明显增大而不能被忽略,因此需要考虑Brownian力、曳力、重力和Saffman力。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地铁颗粒物 区间隧道 密度均值 受力情况
  • 简介:摘要 : 总悬浮颗粒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 , 通常采用重量过滤器采样法监测大气环境中的总悬浮颗粒。监视过程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 , 包括采样的流量和位置 , 膜要素和气象要素。本文讨论了 空气环境中 总悬浮颗粒监测质量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空气中的半挥发和不挥发污染绝大多数吸附在颗粒上,其中细颗粒载带污染的能力最强,且极容易进入呼吸系统并沉积在肺泡,对人体呼吸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造成极大危害。空气细颗粒是由不同来源组成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复合型污染,含有多种有机污染及过渡金属成分。单一质量浓度已不能说明健康影响问题。

  • 标签: 大气 细颗粒物 污染特征 生物效应 空气污染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形势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对于低浓度颗粒监测来讲,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监测质量难以保障,鉴于这种情况,做好监测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论文以结合低浓度颗粒监测方法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 标签: 低浓度 颗粒物 监测方法 监测问题
  • 简介:介绍了大港油田大气颗粒和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并对大港油田地区大气特征构成及大气颗粒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得出大港油田地区大气颗粒中多环芳烃污染类型为燃油型,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多环芳烃污染的相应对策。

  • 标签: 大港油田 大气颗粒物 多环芳烃 污染防治
  • 简介:摘要为研究成都市颗粒在重污染月份12月浓度水平的时间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2017年12月成都市全域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监测点位24h连续监测PM2.5和PM10浓度数据。研究发现12月份成都市一二圈层颗粒污染明显大于三圈层,PM2.5和PM10的逐时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每日上午9点和下午18点左右能观测到PM2.5的极值点。成都市PM2.5受交通源影响更大,而PM10的主要来源更多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关。

  • 标签: 大气污染 PM2.5 PM10 时间变化特征 成都
  • 作者: 郭亮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4-19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2年第1期
  • 机构:新疆中汇新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石河子分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832000
  • 简介:摘要: 大气污染问题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在坚持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工作作为首要目标,加大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投入的力度。由于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起步时间较晚,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进一步加强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大气环境 颗粒物污染 预防 治理措施
  • 简介:摘要:决定家用自来水或井水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水体溶解固体颗粒,肉眼往往只能从颜色上面进行区分,一旦水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水质已经非常浑浊,不适合饮用。一种简易的水体溶解颗粒检测仪可以快速检测水体溶解颗粒,灵敏度高,测速快,价格便宜。系统包括处理、TDS水质检测传感、液晶显示部分、模数(A/D)转换部分。水质发生微小变化即可检测出来,可以作为水质洁净度检测的一个工具。

  • 标签:
  • 简介:摘要:搭建了用于研究织物表面上颗粒沉积特性的模型小室,通过实验分析了绒毛长度对颗粒沉积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在绒毛型织物表面上的沉积损失率系数随绒毛长度变短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颗粒的沉积损失率系数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

  • 标签: 颗粒物 沉积 织物 绒毛长度 表面特性
  • 简介:摘要:在地质岩屑录井工作中,需要对岩屑进行分级筛滤。岩屑分级用的不同筛目的分析筛,分析筛需要手动逐个摇晃振动操作。现场工作需要提高效率,分体式的分析筛操作难以满足快速钻井岩屑分析的要求,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鉴于此,本篇文章以‘浅析一种岩屑颗粒分级筛滤装置的设计’为题,探讨交流一种设计方法。

  • 标签: 振动筛 岩屑 分级 筛滤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大气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高。因此,本文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下,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可凝结颗粒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特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解决对策。目的是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促进对可凝结颗粒的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垃圾焚烧 发电厂 可凝结颗粒物
  • 简介:摘要:本文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与可凝结颗粒概述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可凝结颗粒产生的原理以及组分特征研究,希望能为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垃圾厂 垃圾回收 可凝结颗粒物 颗粒物组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冬季,再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北京等城市频繁被迫发出红色预警。从源排放角度来看,燃煤特别是原煤散烧和中小锅炉的排放为首要污染源。本文就燃煤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的排放特征和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燃煤锅炉烟气 细颗粒物 排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环境空气细颗粒(PM2.5)是否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造成致病影响。方法清洁级大鼠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18只大鼠COPD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COPD大鼠吸入清洁空气组(A组),COPD大鼠吸入PM2.5暴露2周组(B组),COPD大鼠吸入PM2.5暴露4周组(C组)。对实验大鼠进行肺功能评估,肺部炎症因子检测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探讨外环境空气PM2.5对COPD大鼠致病性的影响。结果PM2.5的暴露可以引起COPD大鼠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加。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呈加重趋势,会导致COPD大鼠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肺功能受损。COPD大鼠经PM2.5的暴露后,基因表达受到影响,表达上调基因328个,表达下调基因81个。表达差异的基因与COPD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程恶化相关,与肺部组织的慢性持续炎症及结构重塑相关。结论PM2.5的暴露可以引起COPD大鼠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重,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呈加重趋势,肺功能呈恶化趋势。PM2.5的暴露会诱导大鼠基因表达变化。持续PM2.5的暴露,会诱发气道的长期持续慢性炎症反应和气道的结构重塑,诱发COPD的进行性进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基因表达 细颗粒物 肺功能 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