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是中日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但是该条约的签订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中日缔约谈判是在中苏对抗,中美关系缓和的国际大背景下展开的。国际形势以及中日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不断影响着谈判进程,最终在中日两国政府共同努力下,双方于1978年5月恢复了一度中断的谈判,并于8月12日正式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的签署对中日两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反霸条款 中日关系
  • 简介:本文从马建忠“善译”理论出发,对《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中英文版本进行对比,探析其是否可以称得上“善译”,并探究其缘由。个案研究表明,清朝末年,政治文本类翻译,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究其缘由,主要是缺乏专业的精通中英文的翻译人才。

  • 标签: 善译 政治文本翻译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 简介:1862~1949年上海的外国人社区以石头或青铜雕像来纪念当地的帝国英雄,以此来将自己纳入帝国的正统范围。本文讨论了这一时期上海外滩上几个主要纪念物的历史,以及它们留给当代的遗产。作者认为,上海的外国人的纪念惯例展示了一个连贯模式,即试图通过纪念将自己与帝国融合起来。上海的案例说明,那些位于帝国正式边境范围之外的社区,通过想象与真实相结合的策略将自己纳入想象的帝国社区。

  • 标签: 上海 纪念碑与纪念物 帝国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商业自助设备经营项目招商进行分析,提出招商相关措施,助力轨道交通经营事业高质量发展。

  • 标签: 自助设备 招商经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大举推进,巨大的建设成本和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无疑将加重政府的财政压力,探索一种适合我国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对“轨道+物业”模式前期研究进行的初步探讨,提出了工可研及勘察设计、综合物业开发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思路。

  • 标签: 城市 轨道 物业 开发
  • 简介:开埠通商是近代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始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通过开埠通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开埠通商的内容有:

  • 标签: 《南京条约》 列强 中学历史 内容 教材 近代中国
  • 简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在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向近代商业经济发展演变进程中,现代银行的出现,无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英、法、德、日、俄等国列强在侵入中国的同时。相继在华开设银行.以操纵中国的经济,垄断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内金融市场,并通过大量贷款,逐渐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银行成为它们对华实行经济侵略.加紧资本输出,掠夺中国财富的重要工具。

  • 标签: 中国通商银行 半殖民地半封建 钞券 光绪 近代中国 商业经济
  • 简介:<正>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城市住宅建设正处于红火阶段。为了营造大环境,构筑新优势,规范新建普通商品住宅的价格秩序,维护开发商与购买者的利益,给桂林房地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去冬今春,笔者受单位的委派,对桂林房产行业进行价格检查,借此机会对安居工程(新

  • 标签: 商品房 桂林市 普通商品住宅 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公司 房地产业
  • 简介:洪仁玝(公元1822-1864),广东花县人,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歼科举失意在农村当了多年的塾师。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他是最早的参加者之一。太平天国起义,洪仁玝设法参加未能成功。后逃往香港,接受基督教洗礼并受聘担任教士职务达四年之久,他在香港期间,努力学习西方的天文、地理、历史、医道等科学知识,了解了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政权模式,从而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

  • 标签: 自由贸易政策 对外通商 洪秀全 洪仁 学习西方 太平天国起义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中的商机也逐渐显示。在人们走路无暇顾及高楼林立的LED广告屏的时候,地铁轻轨内的广告已经悄然步入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广告,甚至是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土地价值的提升,商业中心的建造,这些都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资源。本文就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机遇和资源展开讨论,分析轨道交通推动经济发展的合理经营模式。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 商业资源 经营利用
  • 简介: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以唐宋两朝作为分析的历史时期,阐述了古代消费税思想的一个重要变化,即主张'一切通商'.'一切通商'的消费税思想萌芽于唐朝,盛行于宋代,这一思想的产生与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但亦存在较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 标签: 通商 消费税思想 经济思想
  • 简介:'通商口岸',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政治地理概念,史称'商埠'。在中国近代史上,它特指在帝国主义胁迫下开放的通商地区。中国的通商口岸,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这'五口'全在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沿海增开'七口',在长江沿岸首开'三口',九江便是'三口'之一。一九江通商口岸,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于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先后被迫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产物。《天津条约》订立不久,上海

  • 标签: 通商口岸 中国近代史 《天津条约》 长江沿岸 沿海地区 《北京条约》
  • 简介:英、法、美等国通过修约谈判和策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将长江通商锁定为其一个重要战略目标。1858年11月,英国特使额尔金率舰只入长江勘察。三年后,英国公使参赞巴夏礼带领大队人员、船只闯入长江,先后在镇江、九江和汉口三处租地立市。围绕长江通商问题,清政府、以英国为代表的侵华国家和太平天国三者之间形势交错复杂,激烈博弈,提供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与互动的生动案例。长江开埠通商是近代中外关系史、贸易史上的重要问题,标志着西方殖民国家在华势力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同时中国卷入世界经济体系进入新时期。

  • 标签: 长江 通商口岸 额尔金 巴夏礼
  • 简介: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基本见解》,声称:“该列岛向来是构成我国领土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根据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该列岛并不在清朝割让给我国的台湾、澎湖诸岛内。”这成为日本所谓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 标签: 《马关条约》 钓鱼岛问题 日本外务省 钓鱼岛主权
  • 简介: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导致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从中获得赔款2亿3150万两库平银,当时是折成英镑支付的,日本实际得到的是3亿5800多万日元。我们将这笔赔款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状况作一比较:这笔赔款为1894年日本财政支出总额78000000日元的4.6倍,日本内外债267800000日元的1.3倍,1893年日本进口总额87597000日元的4.1倍,1894年

  • 标签: 日本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 赔款 用途 高中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冷战,严重威胁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安全。在此形势下,苏联和东欧国家已经无法按照雅尔塔协定的精神行事,被迫改变对外政策。从1947年夏天起,各国在巩固政权的同时,联盟愿望日益强烈。于是,它们联合起来,以美国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重点地区,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与西方国家全面抗衡。在政治上,成立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告国际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揭露美国推行的侵略和战争政策,谴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发起有广泛群众参加的世界性保卫和平运动,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在经济上,实施“莫洛托夫计划”,与东欧国家广泛签订一系列经济贸易协定,巩固与东欧的经济联系;反击马歇尔计划,顶住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并进而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外交上,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期取得一致行动。在军事上,扩大兵员,加强装备建设,确定军事战略。这些步骤为后来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标签: 冷战 苏联 东欧 华沙条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简介:晚清时期的中外条约关系具有畸形法律性质,除了占主导地位的不平等属性之外,还附带某些平等属性的内容。其中整体性平等条约,分为综合性和具体事项两大类别,均在强权政治的大背景下昙花一现。各不平等条约中又有着平等性质的条款,在权利义务的约定方面,或给对方规定相应义务以维护中国的利益,或作对等规定予以中方某种权利。还有符合近代国家关系及其交往规则的条款,或承诺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或对国家问的交往方式和规则作了规定。另有司法互助、海难救助、中立性质等方面的条款。这些内容居于附属地位,未能改变不平等条约关系的本质属性,但反映了中外关系的发展趋向。

  • 标签: 晚清 条约关系 平等内容
  • 简介:  1945年2月,美、英、苏3国秘密签订了一个,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蒋介石得知后曾进行了抗争,但在美、苏的压力下,终于接受了这一协定,与苏联签订了.……

  • 标签: 中苏友好 协定中苏 友好同盟
  • 简介:在国际法层面,社会权利这一范畴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并且几个重要的国际条约中也做了详细的规定,如《美洲国家组织宪章》(148)、《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和《欧洲社会宪章》(1961)。然而基于国际条约执行上的局限性,社会权利在实然意义上的保护还有赖于各个缔约国的良好意愿。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上都确立了社会权利作为基本权利的地位,尽管表述有所不同。社会权利的正当性基础在理论上可以追溯到国家目的理论,其实质上是作为国家第三个目的的"社会均衡"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而已。这里不可避免地要解决社会均衡与作为国家目的的另两个价值目标——和平与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在不损害和平和自由的价值目的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社会权利的保障,则涉及到社会权利的结构性问题和各国实践中如何具体进行社会权利相关立法的问题。

  • 标签: 社会权利 社会均衡 结构性问题 社会权利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