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其强度和范围都不断增大,这不但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诸多深远的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干旱监测、预测、评估和决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以气象干旱为对象,对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标在中国的时空适应性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从指数的计算原理及考虑要素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常用干旱指数及其特点,这些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考虑单一因子的干旱指标,另一类是考虑多要素的干旱指标。其次,系统归纳了这些干旱指数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适应性,阐述了对现有干旱指数的进一步修正、改进及其应用效果,并对影响干旱指数适应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目前干旱研究领域存在争议的问题,探讨今后在气象干旱监测指标及其适应性研究中应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发展趋势。

  • 标签: 干旱 气象干旱指数 监测预测 适应性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1949—2006年以来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农业因极端天气受灾成灾特点;气象灾害对农业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农业受气象灾害的成因,经过数据回归方程统计分析指出极端气候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量在加大的趋势,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

  • 标签: 农业经济 气候因素 中国 气象灾害 文献分析 统计资料
  • 简介:2008年7月,中国气象局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六大重点任务。加强温室气体在线监测分析能力建设,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节能减排等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温室气体在线观测项目(一期)建设包括在我国4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建成2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在线观测系统,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温室气体 在线观测 观测项目 气候变化 能力建设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的适用性要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的地面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对于地面气温和地面相对湿度,ECMWF比JMA和GFS更接近实际观测,ECMWF和JMA的分析场数据质量要好于预报场;ECMWF和JMA地面气温在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GFS地面气温在夏季与观测差异最大;3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相对湿度在秋季和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对于地面风速,在江淮流域和华南等东部区域JMA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小,在北部和西部区域ECMWF最好,JMA和GFS地面风速在冬季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大.

  • 标签: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 日本气象厅(JMA)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 地面气象要素 适用性评估
  • 简介: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提供的2000年各月气溶胶资料(包括人类活动和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气溶胶),使用并行版本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研究了黑碳气溶胶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黑碳气溶胶后,冬、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大气顶出现了正辐射强迫,其分布与垂直负荷分布基本相似。在仅考虑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季地面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温的高值区均位于中国东南部,冬季最大降温幅度约为0.9℃,夏季最大降幅约为2.4℃,夏季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冬季。相对于温度变化,黑碳气溶胶引起的降水变化较为复杂,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降水量减小的区域均大于增加区。冬季降水量最大减幅约为20mm,夏季降水量最大减幅超过100mm,夏季降水量减幅明显大于冬季。冬、夏季仅西北和华南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冬季中国大部分地区痕量降水和弱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夏季黄河以北中国北方地区痕量降水和弱降水日数也是以增加为主。

  • 标签: 黑碳气溶胶 直接辐射 辐射强迫 区域气候.
  • 简介: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废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根据统计资料和IPCC提供的方法,选择适合中国的排放因子,分析了中国废水处理2005—2010年的CH4排放特征和2000—2010年CH4产生的各驱动因子。并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预测和分析了中国废水处理CH4排放趋势和排放潜力。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量为61.10万t,工业废水处理的CH4排放量为162.37万t,造纸等八大行业CH4排放量达到总CH4排放量的92%以上,2005—2010年的CH4排放量逐年增加;到2020年在减排情景下,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量为101.36万t,减排潜力为7.63万t,比2010年排放量增加了66%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量233.93万t,减排潜力为25.99万t,比2010年排放量增加了44%。

  • 标签: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CH4排放 减排潜力
  • 简介: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HKH)由于其高寒偏远和巨大的冰川储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由于其高原湖泊和湿地巨大的蓄水功能也被称作"亚州水塔"。然而该地区还有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该地区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典型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当地的灾害风险,增加了农牧民生计的脆弱性。

  • 标签: 喜马拉雅地区 气候变化 地球第三极 极端气候事件 中国研究 高原湖泊
  • 简介:微波数据能有效克服云层影响,实现土壤水分的全天候遥感监测,但仅局限于土壤表层(0~5cm),无法客观反映耕作层土壤的实际干旱程度。本研究采用区间划分方法,分析逐日风云微波遥感数据(FY-3C/MWRI)反演的表层土壤水分各区间临界值与对应区间基于MODIS数据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最大值的关系,建立2015—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月尺度的FY-3C/SM-TVDI模型,初步实现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微波遥感监测10~20cm深度土层旱情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总体构建效果较好,大部分模拟值与真实值差异不显著(P〉0.05),10月模拟值较真实值显著偏低(P〈0.05)。

  • 标签: 干旱监测 FY-3C/MWRI数据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FY-3C/SM-TVDI模型
  • 简介:利用1951—2009年中国160站的月降水和月平均温度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在分析其与降水及气温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差异,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趋势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951—2009年,中国北方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部分地区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这些地区干旱化趋势的产生与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持续减少和气温升高密切相关。东南、西南地区及西藏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湿向干的趋势转换,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初期有明显的干向湿的趋势变换,但于90年代同样出现湿向干的趋势转换,并一直持续显著的干旱化。

  • 标签: 中国区域 干旱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 简介:本文利用CMIP5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RCP8.5情景下中国未来近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远期(2080-2099年)3个时段高温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估.结果表明:中国未来不同时期高温致灾危险度可能逐步增加;未来不同时期高温风险也趋于升高.Ⅲ级及以上的高温灾害风险等级范围将增大,特别是东北三省、内蒙古、陕西、宁夏、贵州、福建等省(区)处于高风险等级的面积明显增大,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在近期将出现V级高温灾害风险,中期和远期V级高温灾害风险将扩展到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西和广东等省(区).

  • 标签: RCP8.5情景 高温灾害风险 未来预估
  • 简介:Mcteorologicaldataat17weatherstationsintheTianshanMountainsfrom1959to2003wereanalyzedtoexplorethevariationsintemperatureandsnowcover.TheabruptchangetestforsnowdepthwasperformedusingMann-Kendallstatistic.ThespatialdistributionofmaximumsnowdepthwascalculatedbyemployingGIDSinterpolationandDEMdata.Theresultsshowthatmeantemperatureinwinterhadarisingtrendatarateof0.44℃/10a.Theminimumtemperatureinwinterincreasedmoreevidentlyatarateof0.79℃/10a.Themaximumsnowdepthhasobviouslydeepenedatarateof1.15cm/10ainthepast45years,anditwasabout16%higherthantheaverageduring1991-2003.TheMann-Kendallstatistictestofsnowdepthindicatesthattheabruptchangeoccurredin1976.ThemaximumincrementforsnowcoverdepthoccurredinZhaoshu(Kunes)(39.3%)andNilka(39.7%)inthewestTiansbanMountains.Incontrast,thesnowcoverdepthreducedby17%inBarkolintheeastTianshanMountains.Therewasaprimarychangeperiodicityofabout2.8yearsinsnowcover.Inaddition,snowcoverdayswithadepthmorethan10cmincreaseddistinctly,however,therewasnoobviousadvanceordelayinsnowbeginningandendingdates.

  • 标签: SNOW cover TIANSHAN MOUNTAINS climate change
  • 简介:中国气象局人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和新闻发布会于2004年12月16日在京举行。该中心是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中国气象局多家业务中心共建的科研型业务单位,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副院长张小曳研究员兼任中心主任。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中国气象局同时拥有国家级气象科研机构,业务单位和网络化观测体系的集合优势,集科研、业务、服务于一体,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服务中心 大气成分 观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研机构
  • 简介:利用自适应控制模型对气候系统进行模拟,比较了基于不同参照基准年2℃升温目标下的金球允许排放路径,在评价各目标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减排目标方案,进而根据不同分配原则计算了中国未来的排放空间。研究表明,实现较工业化前升温2℃较为困难,实现较1850—1900年和1861—1880年升温2℃目标的可能性较大。提出了较工业化前升温2.5℃、较1986—2005年升温1.0℃和较1850—1900年升温1.5℃三种可行的轻度、中度和高度减排目标。中国在主权、平等主义和支付能力分配原则下可获得约1/5的比例份额,在三种目标情景中排放空间逐渐降低,排放缺口依次增大。

  • 标签: 自适应控制 升温目标 排放空间 分配原则
  • 简介: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受到广泛关注。概述了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源地和移动路径、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探讨了沙尘暴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物理化学特性和数值模拟及预报方法,基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针对未来沙尘暴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试图为今后沙尘暴研究提供基本框架与思路。

  • 标签: 沙尘暴天气 研究进展 主要科学问题
  • 简介:基于1951—1998年的铁路重大洪水灾害资料,对中国铁路洪水灾害频次、致灾程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1998年,中国铁路年均发生3.1起重大洪水灾害,重大洪水灾害造成全国铁路年均行车中断63d,其中1954、1960、1981、1991和1996年是铁路洪水灾害严重的年份。铁路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但行车中断天数在8月最多。从铁路洪水灾害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发生洪水灾害次数最多的线路是兰新线,其次是京广线和陇海线,致灾程度最严重是淮南线。对中国不同区域铁路洪水灾害的致灾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铁路 强降雨 洪水灾害
  • 简介:2008年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和日文等8种文字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内容包括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应对

  • 标签: 中国应对 应对气候变化 政策行动
  • 简介:中国水泥行业生产了全球水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能耗和CO2排放仅次于电力行业.通过国际比较和宏观经济驱动力分析,预估了水泥产量在2010-2030年间3种可能的发展趋势.采用基于工艺流程的自底向上核算方法,评估了每种产量趋势下中国水泥行业在2010-2030年间的节能潜力和CO2减排潜力.结果显示,相比基准情景,在最佳技术情景下,水泥行业存在13.4%~14.6%的节能潜力和15.3%~16.3%的CO2减排潜力,分别带来平均4.2亿t标煤的累积节能量和37.2亿t的累积CO2减排量.总体上,燃料和熟料替代措施的节能减排效应要优于能效提高措施.在3种CO2排放源中,过程减排约贡献了总减排量的42%,其次是燃烧减排(36%)和电力减排(22%).

  • 标签: 节能潜力 CO2减排潜力 中国 水泥行业 碳减排措施
  • 简介:上对流层水汽分布对于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美国Aqua卫星红外高光谱仪器(AIRS)反演的湿度廓线资料对中国上对流层水汽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了保证卫星反演湿度廓线产品精度可以满足气候特征分析的需求,首先利用JICA野外加密探空试验观测数据对卫星反演湿度廓线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分析表明,Aqua卫星搭载的AIRS反演的湿度廓线与探空加密观测数据总体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200hPa高度相对湿度偏差在5%以内,其精度可以用于上对流层水汽气候特征的分析。通过趋势分析以及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2003年1月—2013年12月的中国区域上对流层水汽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夏季风影响,中国区域上对流层水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周期特征,中国大部分地区上对流层冬季偏干、夏季偏湿,夏季高湿区可以北移到35°N以北。而在新疆地区冬季偏湿、夏季偏干。总体来说,全年夏季水汽含量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小。2003年以来新疆地区及南部海域上对流层水汽呈显著增加趋势,华南、华北、内蒙古中西部水汽也有所增加,在高原地区及东北区域上对流层水汽稍有减少,但变化均不显著。上对流层水汽的增加,将有可能放大温室效应,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给予重视。

  • 标签: AIRS 湿度廓线 对比检验 时空特征分析 上对流层
  • 简介:Areasonablewarmerwinterindex(IwwI)intheframeworkofthethreeequiprobabilitycategories(i.e.warmer,normalandcoldercategories)isproposedbasedonthewintertemperaturedataobservedat565stationsinChinaduring1956-2005,whereIwwIisdefinedastheratioofthestationnumberofwarmercategoryoverthetotalnumberofstations.TheresultssuggestthatthetrendofIwwIwasconsistentwiththatofthewintertemperatureondecadaltimescale,andtheirratesofchangewere10%/10aand0.4℃/10a,respectively.Itisfoundthatonly13warmerwintereventsintotalweredetectedbyIwwIoverthepast50years,and85%ofthemoccurredafter1986.

  • 标签: WARMER WINTER INDEX WINTER temperature INTERDECA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