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德波的重要著作《景观社会》将景观视为对人类活动的逃避。本文则持不同观点,首先梳理了柏拉图以来的多重自然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符号表意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由"自在、承在、感觉、意义"构成的"四度自然"命题,并为"景观"作为四度自然(亦即"文化符号域")提供了合法性论辩,并提供了一种对批判理论家精英知识分子立场的批判。

  • 标签: 四度自然 符号学 景观社会 德波
  • 简介:东西曾把他的文学写作明确定位为“走出南方”,而他的小说创作又常出现南方的故乡(谷里村),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表明.在东西的小说创作中“南方”是可以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加以理解的:小说故事背景在南方,但指向的主题或思考却是在南方之外。他的小说虽常常以南方作为背帚,南方并不具有规定性的意义。而事实上,东西的小说大都背景模糊,其故事展开的空间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此种种,都一再表明东西小说写作独特的文学地理风貌。

  • 标签: 东西小说 走出南方 家山北望 南方写作
  • 简介:随着人文与自然景观所呈现的美学形态日益丰富,更多的旅游者希望从中领略其间的美感,获得高层次旅游审美体验,以此提升旅游审美品位,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及配置合理,则成为关键所在.本文以亚龙湾为例,解构其景观审美的要素,并试图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审美要素如何加以配置更为科学化.

  • 标签: 旅游景观 审美要素 资源配置 旅游过程 旅游者 审美动机
  • 简介:毛泽东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始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在他一生的革命活动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壮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巩固,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是在认识中国国情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

  • 标签: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根据地 革命活动 游击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
  • 简介:在微观民族志视野中考察大渡河上游梭坡地方群体探访'东女国'遗址、以乡土行走实现地方的过程,不仅旨在揭示其背后地方历史、族群记忆与社区塑造的错综关联,也尝试在'藏彝走廊'道、路、行、径、迹的多元空间实践中重新理解'地方'的价值意义。与此同时,将'行走'重置于身体、地方与日常生活领域,既是对'道路'定义与边界的必要反思,也为当前道路研究日益趋向区域、跨域与流动的宏观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充。

  • 标签: 藏彝走廊 东女国 梭坡 微观民族志
  • 简介:在中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崇高事业中,爱国主义是激励鼓舞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振兴中华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以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繁荣而献身的光辉业绩,并把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是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现代化建设 奋勇前进 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发展阶段论 庄严宣告 历史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