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校勘文献资料是党史研究的基础。当下党史研究中的很多年轻人不懂什么是校勘、怎么进行校勘,因而校勘类的论著日益稀少。读周一平《日版(毛泽东〉(毛泽东补卷)校勘与研究》,正可以了解什么是校勘,为什么必须重视校勘以及校勘的基本原则、方法。

  • 标签: 中共党史 校勘 原则与方法
  • 简介:本文对《战国秦汉经济问题考证》一书进行述评,从该书的内容、视角、论点和学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战国秦汉经济问题 考论 述评
  • 简介: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在《基本法》的框架内,循序渐进地发展政治制度,香港公众享受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但是,香港政制改革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具体实践亦需要磨合和经验。人大第二次法为香港政改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在香港政制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大第二次法,坚持了循序渐进发展香港政制的原则,明确了中央政府在香港政制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此后人大常委会《决定》的颁布,及特区政改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香港的政改问题得以发展的动因是中央政府的支持,而不是西方的恩赐。

  • 标签: 人大常委会 第二次释法 香港 政改问题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著作、讲话、谈话、演讲、批示中曾融入了许多涉及三国文化的名典。这些名典,有的来自三国期间名人所书所讲,有的来自记述三国的史籍的描写,有的来自后人对三国人物、事件的评价。准确把握这些三国文化名典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释义和深刻内涵,对于加深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从'典出、原文、释义'三个维度入手,着重就引用名典的'深刻内涵'进行阐释,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借传承来创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 三国文化
  • 简介:《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止》指出,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文化产业明显提速,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居民文化消费的空间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17.1%。预计2007年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6300亿元至6600亿元的水平,2008年将突破7000亿元。

  • 标签: 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发展 消费需求总量 国民经济 产业结构 价格计算
  • 简介:西方消费主义凭借各种先发优势,竭力将西方的消费方式树立为幸福生活的标尺,把裹挟西方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打包兜售给中国,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文化形态渗透来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种悄然的文化侵袭势必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系统的有序运作和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甚至是“功能性”损害。因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找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无疑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程。

  • 标签: 消费主义 文化安全 文化认同 文化建设
  • 简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创新理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建设"文明长沙、和谐长沙"夯实基础.

  • 标签: 全国文明城市 价值选择 长效机制 创建
  • 简介:本文系统梳理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实践,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全面概栝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创新成果,以期对当前科学构建我国文化安全战略体系、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提供历史参照.

  • 标签: 文化安全 文化建设 国际文化新秩序
  • 简介:民族的自觉,根本的是文化的自觉;国家的强大,最终的标识是文化的强大。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民族振兴,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不能不认真思考这样的重大问题:新世纪我们的文化建设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面对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怎样构建展示中华民族形象的大文化体系?本文将对此作一探索。

  • 标签: 中国 文化建设 大文化体系
  • 简介:哈尔滨市创建文明城市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硬件建设差距较大,对“软指标”重视不够,城市环境没有较大改观,公共秩序有些混乱,等等,要查明问题存在的原因,加大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把哈尔滨尽快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 标签: 哈尔滨 文明城市 创建活动
  • 简介:本文主要从培育和发扬民主精神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以及民主精神对于文化转型的推动作用这两个方面阐述了民主精神的重要地位,并对如何培育和发扬民主精神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 标签: 民主精神 文化转型 当代
  • 简介:毛泽东把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革新规律运用于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更新和超越。毛泽东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而成的文化传统的精华,同时结合实践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提出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方法论原则来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从而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作出了具有奠基意义的卓越贡献。

  • 标签: 毛泽东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 简介:以1985年为起点的我国文化消费研究到了2010年是一个重要拐点,其相关文献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通过对2010年~2015年间的文献分析,我国文化消费研究不仅在数量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发生了重要转向。在进一步具体分析文化消费的现状、特征及其结构的同时,对文化消费进行了伦理思考,构建了文化消费测评体系,并从实证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应。但是,文化消费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今后需要从多视角、多层次、多变量等方面加强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

  • 标签: 文化消费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影响效应 研究述评 研究展望
  • 简介:美国籍比较哲学家、汉学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翻译过《论语》,《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经典,2013年荣获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颁发的“孔子文化奖”。因为安乐哲教授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被学界称为“当代利玛窦”。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指出,希望他更多向国外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今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儒学的传播还面临哪些困境?中国儒学对于世界发展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特专访安乐哲教授。

  • 标签: 中国文化 安乐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孙子兵法》 中国儒学 北京大学
  • 简介:政府回应话题已引发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内政府回应成果的梳理可发现,政府回应已被公认为一种互动过程,既是行政责任和民主政治的体现,也是迎合民众需求而做出的理性回应。学界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政府回应划分为诸多类型,见证了政府回应的多重维度。与过去相比,政府回应面临着新的目标转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应有所调适。政府回应水平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回应机制的深化、回应平台的构建、回应绩效评估的考核、第三方回应优势的吸纳和服务职能的改善等行为选择。系统地分析有关内容,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经验,但理论视野方面仍有待拓展。

  • 标签: 政府回应 内涵 类型 转向
  • 简介:在文教工作者座谈会①上的讲话(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日)工人运动、工会工作,是我们国家当前很重要的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工人阶级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领导任务需要做什么?如何做法呢?工人阶级是以共产党为其代表的...

  • 标签: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半工半读 刘少奇 知识分子 全日制学校 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