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以2012—2015年沪深主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管理能力、管理权力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能力、管理权力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区分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管理能力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在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权力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扩展了高层梯队理论与管理能力、权力的研究,对规范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管理者能力 管理者权力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 产权性质
  • 简介:本文以2010-2015年中宇卫浴财务报告为案例,分析了机构投资持股、信息"合谋"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股票持有量越高,企业股价崩盘的风险也就越大。由于机构投资自身内生性及异质的特性,本文对此结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对称性较低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股票持有量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较强;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方,机构投资股票持有量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则越弱。

  • 标签: 中宇卫浴 机构者持股 信息对称性 股价崩盘风险
  • 简介:经营激励与约束问题始终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自Berle和Means(1932)以来,股权激励作为经营激励的重要方式,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股权激励被普遍认为是我国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重要途径。从1999年起,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开始探索经营股权激励机制。200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也转发了财政部和科技部制定的《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的指导意见》。自去年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及MBO政策解禁,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经营股权激励改革的高潮。然而,关于经营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理论上始终分歧较大,已严重困扰着经营股权激励改革。黄之骏与王华的论文《经营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以下简称黄文),选取2001-2004年的高科技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试图从内生性研究视角研究经营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作者发现,各种企业可观测特征和不可观测因素对经营股权激励水平有显著影响;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即使考虑到内生性影响,

  • 标签: 股权激励机制 经营者激励 企业价值 经验证据 内生性 国有高新技术企业
  • 简介:国务院国资委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建立起管理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2010年中央企业全面实施新修订的考核办法.标志着业绩考核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企业要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全面推行价值管理.努力实现“精准”考核,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 标签: 业绩考核体系 中央企业 管理者 国资委 激励约束机制 业绩考核工作
  • 简介: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管理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两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更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且现金股利支付率更高。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主要是受到股权分置改革及中国证监会2008年和2013年相继出台的两个有关加强现金分红规范性和透明度规定的重要影响。

  • 标签: 管理者过度自信 上市公司 现金股利政策 股权分置改革
  • 简介:在证券市场中,投资对同一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反应存在晕轮效应。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认识到投资存在行业晕轮效应后,会根据所在行业的晕轮效应程度选择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机。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行业晕轮效应程度越大,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时机越早。这一结论不受上市公司的消息类型、信息集中披露情况及预约披露制度的影响。本文丰富了行业内信息传递理论,研究结论揭示了上市公司择时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业层面的动因。

  • 标签: 信息披露 行业晕轮效应 行业内信息传递
  • 简介:<正>时间:1994年11月11日上午。地点:冷水江市三尖乡乡政府门前。当事人:三尖乡财政所所长黄志强与两名联防队员;个体屠宰户王某。案由:黄所长带领两名联防队员在乡政府门前清查特产税。8点多钟,常年从事个体屠宰业的王某骑自行车拖着几十公斤肉准备去市场售卖,途经乡政府门前。黄所长要求验查他的税票,王某说没带在身上(实际上并未开税票)。黄所长批评了他这种行为,并根据举报,列举事实证明他近期有严重逃税漏税行为。王某对此一口否认,(?)防队员罗某

  • 标签: 冷水江市 乡政府 暴力 抗税 事件性 当事人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受到西方企业界的认可和推崇。事实已经证明,采用这一极具科学前沿意义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优化企业的管理行为、保障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财务治理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了当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财务治理和基于利益相关价值的公司财务治理两种模式。针对我国当前国企改革的实践,指出应借鉴基于利益相关价值的治理模式,在公司财务治理中发挥利益相关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的作用。

  • 标签: 财务治理 股东价值 利益相关者价值
  • 简介: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和合理化的同时应承担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利益相关理论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公司治理机制是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保护利益相关利益的前提。显然,公司治理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和相关性。部分企业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其根源在于不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行为。为此,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间的互动关系,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议。

  • 标签: 公司治理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简介: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机构投资独立性为视角,实证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异质机构投资持股偏好的关系,以及会计稳健性对二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总体持股偏好呈现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与独立机构投资持股偏好显著负相关,而与非独立机构投资持股偏好显著正相关。会计稳健性对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总体持股偏好之间关系起到U型调节作用。会计稳健性对股权集中度与独立机构投资持股偏好之间关系的负调节效应不显著,而对股权集中度与非独立机构投资持股偏好之间的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

  • 标签: 机构投资者 异质性 股权集中度 会计稳健性 持股偏好
  • 简介:本文以2005~2010年间有过定向增发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监管意愿和监管能力的角度考察和解释机构投资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①机构投资持股水平与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②因为监管意愿的差异,使得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比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更好地抑制了盈余管理。③进一步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由于监管能力存在差异,机构投资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正向盈余管理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机构投资参与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内容,对我国的相关政策制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定向增发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监管意愿 监管能力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年报择机披露行为与投资关注度及公司市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前披露年报能显著提高投资关注度;在市场披露比较稀少时披露年报会有效提高投资关注度,而在市场披露比较集中时披露年报会分散投资注意力,从而降低投资关注度。通过提高或降低投资关注度进行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择机披露年报的主要动机。

  • 标签: 投资者关注度 年报披露 择机行为 市值管理
  • 简介: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推进,要求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的完善。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项政府托管的公共基金具有永续性的特点,养老金会计需要明确其利益相关的权责关系,以权责化理念设计会计信息体系,根据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性选择经济计量模型,计算和确认不同权益养老金的金额,以全面反映养老金的来龙去脉和运营绩效。

  • 标签: 养老金会计 权责发生制 养老金权益 会计确认与计量 利益相关者
  • 简介:2014年IPO重启和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意见出台后,创业板的高超募问题得到缓解。高超募现象的发生和减弱,是否与投资和拟上市公司的非理性行为有必然联系?当以投资情绪和盈余管理测度投资和公司的非理性行为强度时,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外部监管环境等影响因素后,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与超募程度显著正相关,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市场投资情绪与超募程度显著负相关,且两的非理性行为交叉作用不显著。

  • 标签: IPO超募 非理性 投资者情绪 盈余管理
  • 简介:内部审计部门履职过程中,必然要与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对象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沟通不仅是获取信息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技术手段,更是内部审计履职的基础工程。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是决定内部审计部门履职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利益相关理论,初步构建了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交流磋商机制框架,进而对如何完善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交流磋商机制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基层央行 内部审计 交流磋商机制 利益相关者
  • 简介:本文以我国10年来实施公开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开增发市场反应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市场环境下,增发市场反应存在差异。然后,我们实证检验了投资情绪与增发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两显著正相关,即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开增发市场反应的差异主要源于投资情绪。

  • 标签: 投资者情绪 增发市场反应 市场环境
  • 简介:选取中小板300家企业为样本,分析企业管理的背景特征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年龄、学历及任期与企业信用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依据企业注册地所属地区分组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企业管理学历、任期与企业信用风险为正相关关系,而中西部地区企业管理性别、年龄对信用风险影响显著。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管理性别、年龄、学历及任期与企业信用风险显著相关,与国有控股企业均有差异。研究结论为中小企业控制信用风险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注重管理声誉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

  • 标签: 中小企业发展 管理者背景特征 企业信用风险 产权性质 信用评级 企业绩效
  • 简介:伴随股市的持续高涨,机构投资会加速入市,其通过参与公司治理提高公司市场价值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基于2011~2014年沪深A股6375个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机构投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强化高管激励提高公司市场价值,但未能通过增强董事会独立性对提高公司市场价值发挥积极作用。据此本文从加强制度建设、引导机构投资参与公司治理、提高机构投资治理水平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市场价值
  • 简介:酝酿达十年之久的中国创业板市场最终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首批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在深交所的挂牌上市.标志着我国的创业板正式开市交易。创业板的推出是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举措.对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有着重大意义。创业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平台.为活跃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投资更多的选择。

  • 标签: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创业板市场 投资者视角 深圳证券交易所 2009年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