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据《普林斯顿·克拉里恩日报》(PrincetonDailyClarion)和《沃特镇舆论报》(WatertownPublicOpinion)的印前专家报告,过去几个月中两家报纸获得相似的成绩:更快制版、更少错误、更快周转和更高质量。这两家分别位于印第安纳州和南达科他州的日报都实施了新的工作流程系统,而这些解决方案正是来自柯达。

  • 标签: 柯达 报纸 数码 购置 美国 南达科他州
  • 简介: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采取的反常规舆论控制方法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这种“反常规控制”对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不封锁,不设限,有意创造一种透明而对称的信息传播环境,让各种声音同时存在,彼此碰撞,又相互补充,提供一种多样化的报道视角和全方位的战事新闻景现;同时避免了单一信息环境下非正式渠道虚假信息传播带来的负效应,在对比和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强化了主体传媒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这种更具策略性的舆论控制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 标签: 伊拉克战事 美国 舆论控制方式 反常规控制 报道视角 信息环境
  • 简介:本文是一篇介绍美国新闻传播教育评估体系的文章。首先对其总体体系作了说明。随后总结了美国新闻传播教育评估体系的四个特点。作者还提出了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两点启示:新闻传播教育标准化和国际化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新闻传播教学本身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规范,进而提高研究总体水平。最后,还提出一点可操作的建议,供大家讨论。

  • 标签: 教育评估体系 启示 建议
  • 简介:作为两个相似的文化术语,“中国梦”与“美国梦”同为不断进取、努力奋斗、走向幸福的国家梦,二者却因历史背景、政治结构、文化根源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与个性。本文结合近年来中美两国拍摄的著名历史纪录片《百年潮·中国梦》和《美国:我们的故事》,从多维视角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化表现,以期借鉴美国梦实现过程中凸显普通民众力量、弘扬国民精神的积极成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另一种发展视角。

  • 标签: 中国梦 美国梦 纪录片 差异
  • 简介:<正>当我见到美国《新闻周刊》7月1日那一期——集中报道6月美国质事件——的时候,37名人质①已被释放,并返回美国,亲人团聚了。然而事件并未了结。由于里根政府已经采取报复行动,事件转入又一阶段。这一点,在人质尚未获释前,该期《新闻周刊》以《我们吃饭、睡觉和祷告》为题的评论性报道,写得较明确:“此可能性是存在的,即贝鲁特人质一旦获释,美国将进行报复。”②报道作者拉赛尔·韦特森等在事件处于情况尚未明朗时,分析出这一可能性,可见他们对事件双方—里根政府和黎巴嫩伊斯兰教什叶派(Shiites)

  • 标签: 伊斯兰教什叶派 贝鲁特 祷告 新闻周刊 人质事件 穆斯林
  • 简介: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30多年的编辑记者和播音主持经验;他是墨尔本家喻户晓的脱口秀主持人、天气预报员。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去世后,一次偶然机会结缘中国,花甲之年只身来到北京,却开启了人生的另一航程。12年来,作为央视首位外籍新闻播音员,他受到观众与同事的普遍欢迎。前不久,央视评选"最美央视人",他没有异议地当选。这是继他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友谊奖"等荣誉之后的又一崭获。

  • 标签: 埃德温 新闻播音员 友谊奖 播音主持 编辑记者 节目直播
  • 简介:<正>在法国,安娜·森克蕾(ANNESINCLAIRE)的大名如今已经风靡全国。她主持的电视一台《每周时事评论》(7SUR7)已经成为法国电视观众收看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安娜·森克蕾在电视荧屏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庄重而又大方、漂亮而又沉稳的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了强烈的好感。也正因为如此,她已经多次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明星。在电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们的眼里看来,安娜·森克蕾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占据的那个职位

  • 标签: 电视节目主持人 电影明星 安娜 电视观众 时事评论 女性
  • 简介:6月11日开始,受新一轮强降雨的影响,中国南方多省遭受洪灾。广西桂林市区及周边各县普降暴雨,所形成的巨大洪峰将地处漓江、茶江,荔江三江汇合处的平乐县城围困。6月13日22时县城桂江水位达105.39米,超警戒水位7.3米,是平乐县历史最高水位。

  • 标签: 中国南方 洪灾 美国 水位 平乐县 县城
  • 简介:从公共广播运行层面来看,公共广播系统发展的历史及其生存的大环境对其价值实现具有相对独特的诉求。本文因对美国公共广播系统的考察访问而受启发,从美国公共广播系统内、外部治理两个角度来审视公共广播系统的治理特点。总体来看,公共广播系统具有相对独立(非集权化)与长期有效率运行(非官僚化)两个重要特征。这两个特征显然需要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本文拟从其宏、微观等层面来考量分权架构与市场取向的制度安排对于公共广播发展的意义。

  • 标签: 公共广播 治理 分权 市场
  • 简介:2010年1月5日,台湾《联合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行政部门最快将于1月底或2月初向国会提交对台军售清单。”同日。我国外交部发言入姜瑜表示,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敦促美方撤销有关售台武器计划。停止售台武器。1月6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允许洛克希勒·马丁公司向台湾出售“爱国者”系列防空导弹。1月6日至12日,我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对外表态,敦促美方停止对台军售。警告美方不要因此损害中美合作大局。

  • 标签: 美国国防部 对台军售 舆论引导 敏感 事件 2010年
  • 简介: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美国各个州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但美国中小学生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成效显著,对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表现在:将媒介素养教育整合进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开展针对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美国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在课程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培养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加强政府介入,并实现政府与学校的联合,真正推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

  • 标签: 美国 中小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 简介:皮尤调查公司2017年1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FOXNews和CNN位列美国选民获取大选信息渠道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社交媒体Facebook。美国两党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非常重视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据报道,2016年美国大选的政治广告支出比2012年高出约20%,而社交媒体的支出占到电子媒体支出的一半以上。可见,社交媒体已是一种“常态化”的存在,成为美国大选选战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政治宣传渠道。

  • 标签: 美国大选 电子媒体 社交 FACEBOOK 广告支出 调查公司
  • 简介:《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68年创办的“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该节目在每星期日晚7—8点电视收看“黄金时间”播出,观众达四千万人之多。《60分钟》以有深度的调查性报道,博得观众的高度赞赏。70年代末,《60分钟》挤入全美二十大节目行列;近年来又一跃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一个新闻性节目能够击败所有五花八门的娱乐性节目,占据收视率

  • 标签: 电视新闻节目 新闻性节目 调查性报道 女主持人 晚间新闻 休伊特
  • 简介:随着报纸新闻App的普及,报业的兴趣点从“内容为王”抑或“渠道为王”的纷争,开始转向这种新技术平台是否能独立成为一种新媒体,它的媒质特征与现实表现。美国报业是开启新闻App的先驱,解读其运营现实对推进中国报业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变革具有启迪作用。

  • 标签: 报纸新闻 APP 经验借鉴 纽约时报 美国 现状
  • 简介: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是世界上互联网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对互联网监管最为有效的国家,因此其互联网监管政策往往是各界关注的重点。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历了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的互联网监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本文将对2001年后美国的互联网监管措施进行梳理,并试图分析其监管新趋势和新特点。

  • 标签: 互联网 监管政策 新趋势
  • 简介:批评语言学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各种非文学的大众语篇,从而考察这些语篇中蕴涵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本文用批评语言学家费尔克劳夫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度方法,对美国主流媒体关于2010年中国甘肃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的报道,从文本内容描述、话语实践过程和社会文化语境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揭示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存在于任何形式的新闻语篇中。

  • 标签: 批评性话语分析 涉华报道 自然灾害
  • 简介:“在无数的蓝色的眼睛、红色的眼睛之中,我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我是中国人!我的和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彻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彻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呼喊着‘中国得分’

  • 标签: 我是中国人 朗诵艺术 中国女排 袁伟民 人生哲理 体育报
  • 简介:随着媒介素质教育运动在美国的发展,投身在这一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社区组织者、学者、社会工作者和媒介从业人员们,对于媒介素质教育的见解和认识日见分歧。有人认为,媒介素质教育者们相聚时所发生的争辩,是存在于不同团体之内的成员个性及权利目标所导致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冲突。当人们致力于廓清媒介素质教育的目标、实践方式和运动策略的时候,当人们开始放弃那些外围的、容易使大家离开媒介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概念和思想的时候。对于既存的主要分歧的论辩就成了推动媒介素质教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美国过去几年的媒介素质教育运动中,以下七个方面的认识分歧和争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对待这些分歧,能否就这些分歧和论争达成共识,将对今后几年美国媒介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理念产生重要的影响。1媒介素质教育是否可以保护儿童?一种观点认为,媒介素质教育有助于弥补一种深刻的文化缺陷。对于那种使人醉生梦死而乐此不疲的文化,那种以信息取代知识的文化,那种视流行时尚重于实质内容的文化,那种以暴力作为娱乐的主要形式的文化,那种任由技术左右人们生活品质而毫无反思和分析内容的文化,媒介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解毒剂。另一...

  • 标签: 美国媒介 大众传媒 媒介文化 公关活动 媒介组织 巴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