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作者: 蔡梦娴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13期
  • 机构:新的课程标准中,不仅对数学内容进行大量的删改,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乃至评价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解决探究性问题的能力呢?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讨的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一下两个方面入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用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1期
  • 机构: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也应该是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价值取向。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祝雅斐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3期
  • 机构: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美国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学始于疑”,所谓“疑”就是困惑或不知,通俗讲就是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我国历代的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比如孔子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宋代朱熹云:“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生动的概括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以下倾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