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文学达尔文主义是近十几年来在西方崛起的一个新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主张把文学批评与从现代进化论角度理解人性的进化及适应特征结合起来,将文学作品放到具体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奥斯丁虽不是达尔文主义者,却创造了与进化论观点相吻合的人物,其《傲慢与偏见》探讨了婚姻财产、养育子女、社会关系等人类行为,这正是文学达尔文主义理论关注的范畴。

  • 标签: 文学达尔文主义 《傲慢与偏见》 人类行为
  • 简介:丁玲作为延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无论是政治人生还是文学道路,都在延安文艺运动中发生了巨大转变。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可以清晰看到在延安文艺建构历程中丁玲在文学创作主题、创作题材、创作手法以及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巨大转变。

  • 标签: 延安文艺运动 丁玲 革命 现实 女性
  • 简介:“功名富贵无凭据”,是明清文学科举题材的主流表述,其核心问题是文章与科名不符。举业无凭,可能与“盲试官”有关,也可能与文章不合“风气”、过于“蕴藉”有关。貌似“必然”论的“科名前定”之说,其实仍是一种“偶然”论。从实证的角度讨论“必然偶然”,其核心问题是平时成绩与录取率的关系,部分书院课艺总集可以为实证分析提供合适的样本。综合考察课艺作者的科举经历,我们发现:科举功名的偶然性,确有很多现实依据,但从宏观上看,平时成绩与录取率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这是一种必然性,它表明科举考试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不容否定。

  • 标签: 科举功名 偶然 必然 文学叙述实证分析
  • 简介: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原称哲里木盟文学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0月,为通辽市文化局领导下的文化艺术研究机构,位于通辽市明仁大街中段。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成立以来,为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艺术集成志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艺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研究人员发表了诸多研究论文和学术性文章,编辑出版了《科尔沁博艺术初探》等十几种专著和研究文集,对流布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等民族文化做了比较系统的搜集和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正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在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更多地关照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争创新的业绩。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简介

  • 标签: 文学艺术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通辽市文学艺术
  • 简介:文章主要以图像学的方法对新中国建立后(以下简称建国后)“十七年”红色文学书籍的封面图像进行研究与阐释。首先分析了封面人物图像的类型与内涵.其次分析了封面场景图像的类型与内涵.最后分析了割面中版画和红色的应用。图像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认识“十七年”红色文学书籍封面图像的社会政治含义。

  • 标签: 建国十七年 红色文学 书籍封面 图像学
  • 简介:对于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陈晓明肯定了其小说创作的中国文化本源,剖析了莫言小说的本土化气质和西化风格,认为莫言的创作具有很强的介入性和超越性,体现深刻而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不懈的创新精神和旺盛的创作力,强调莫言获奖提升了中国文学的信心,中国当代文学已进入到成熟的阶段。

  • 标签: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世界观 创新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
  • 简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中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处于两大阶级阵营的中间地带,他们的革命、启蒙及其动力从何而来?本文试图以一个世纪以来几个时间节点上的小说为案例,从文学的角度发现历史解读的线索。小资产阶级先是作为启蒙者,后来又作为被教育者,再往后又被贬为革命的对象,这一系列的身份转换无不体现出革命话语或阶级话语与启蒙话语的交汇、纠缠和冲突。文学的视野在宏大的整体性描述之外,补充了革命内部的种种复杂经验以及道德问题。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顽强地将启蒙话语植入文学,关注社会成员的精神质量,这迄今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

  • 标签: 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 文学 文化症候 知识分子 启蒙话语
  • 简介:近年来的当代艺术创造中弥漫着一种汉赋的风气,"铺采摘文"的同时却是精神的贫乏,或者说呈现出一种在表面繁荣之下的"文学意义的贫困化"倾向.如何理解当代艺术的这种"汉赋化"倾向,以及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文化对策?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由此,本文进一步具体探讨了文学之于艺术的一般关系,亦即文学作为一般艺术的深度体验模式及其特殊的艺术表现的问题;并进而提出对于当代艺术学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的思考.

  • 标签: 当代艺术文化 汉赋化 文学意义的贫困化 深度体验模式 当代艺术 文学意义
  • 简介:2006年7月4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学校举行了2006届本科学员毕业成果展示会。全系干部教员及学员参加大会,院党委常委全体成员及机关各部处领导亲临大会现场。会上,文学系播放了反映02级学员四年学习间成长、成才经历及创作成果的DV片,学员代表丁旸明、傅强、贾秀琰介绍了各自学习、创作以及进步的经验,教员代表邢军纪教授和陈曦副教授分别发言,对02级学员在文学创作以及学位论文写作所取得的成绩予以点评和肯定,系主任张方主任就军事文学人才培养在02级本科所取得的成效向到会领导及全体师生和了汇报。会上,陆文虎院长向丁明同学颁发了共青团中央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谢立宏政委作了重要指示,肯定这次展示会的意义和作用,鼓励文学系师生坚持军事文学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和创作中取得更大成绩。在此,我们将此次展示会上系领导、教员及学员代表的发言集锦发表,介绍文学系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经验,以资其他专业教学学习借鉴;希望引起各系对于军事文艺人才培养的问题思考,获得更多更好的经验在全院范围内讨论发表。

  • 标签: 文学创作 展示会 文学人才培养 本科学员 解放军艺术学院 “五个一”工程
  • 简介: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上海电影博物馆成立五周年.6月15日至7月14日.上海电影博物馆推出“文学力量·光影绵长——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影与文学季”.通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影与文学系列论坛…走出地平线——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影专题研讨会””上影’思南书局快闪店”这三大板块的一系列活动.在多个时间和空间形成电影与文学的交流碰撞.

  • 标签: 电影 文学 上海 改革开放 专题研讨会 博物馆
  • 简介:论文尝试对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简单轮廓;并力图把关于当前女性文学批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落实为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论文首先讨论了8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范畴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的界定与新启蒙思潮的关联;进而分析80年代后期对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视野,以及这一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继而对90年代的女性文学热潮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这一热潮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个人化写作”,展开了讨论。这一历史清理工作关注的核心,乃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体的重构方式,其与特定历史语境的关联,及所借重的理论资源,特别探讨了那种在单一性别纬度上凸显性别差异的理论视野可能造成的问题。

  • 标签: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体 性别差异 新启蒙 女性主义 父权制
  • 简介:文论失语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曾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热点论题之一。何谓“失语”?如果说“失语”指的是“同一指涉领域中语言共同体的瓦解局面”,那么失语失去的只是集体话语的独占性,凸视的是个人主义的缤纷视野,这并不是一个坏的“失语”局面;如果说“失语”指的是“异域新说”导致的“眩惑与迷失”,那也只是一种知识更新过程中必然导致的短暂的心理不适,并不具有文化深度的探讨价值。显然,当“失语”已然变成一个文化讨论热点时,“失语”就不仅仅指向这样一些表象的文化冲突,“失语”显然包含更深度的文化背景,并由这个文化背景决定失语的文化所指意涵。陈洪等人这样阐释“失语”。

  • 标签: 文学批评 多维视野 领导权 “失语” 文化背景 90年代
  • 简介:从动漫创作实践来看,动漫艺术自诞生之初就与民间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日本和中国早期国产动漫积极开掘民间文学资源并取得巨大成功。民间文学是动漫艺术的源头活水,是彰显动漫民族特色的关键要素,它为国产动漫的民族化提供诗性的思维形式,贡献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要素。创新和复兴当下国产动漫,首先应与民间文学再续前缘,以内容为主,在民族化基础上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 标签: 民间文学 国产动漫 不解之缘
  • 简介:藏族和门巴族,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两个古老民族,从遥远的古代起,藏门两族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着紧密的交往和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不仅在藏文的碑铭石刻、古籍文献中记载了下来,在藏门两族人民的民间文学中也有反映,更在两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 标签: 文学艺术 仓央嘉措 巴族 文学交流 门巴 文化交流
  • 简介:舞蹈编导属于舞蹈完美呈现的基础工作,具体分为创作与排练两个主要部分。对于舞蹈编导这项工作而言,首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包括编写、创作以及导演在内的各个部分都将以编导为主进行指挥和组织;其次,舞蹈编导又具有灵活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编导既要考虑舞蹈本身的表达意义,又要对动作、音乐、节奏与人物形象等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与组织。舞蹈编导属于创作类工作,其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成果也将以各种形式服务于生活。本文主要针对舞蹈编导展开论述,希望与广大艺术家共同分享、探讨。

  • 标签: 舞蹈编导 文学艺术 表现手法
  • 简介: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我们过多地关注精英知识的书写,忽视口头传承的文学、艺术等知识。然而,正是这些口头传承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记载了一个民族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所以,对少数民族口头文学艺术传承教育策略的研究,不仅能让珍贵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得以世代传承,更为重要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少数民族口头文学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少数民族口头艺术 教育策略 当代学生
  • 简介:<正>一研究近、现代之交的中国文学,梁启超是个不可逾越的人物。他生当中西文化交汇、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作为极富感召力的报刊主笔与言论家,其文学主张与实践产生过深广的影响。“时代出英雄”已经是一句被人说滥的老话,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时

  • 标签: 梁启超 文学史 中国文学 文学主张 文化交汇 五四文学革命
  • 简介:通过对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细读,将其与宋前的贬谪文学,及《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沧浪亭记》、《赤壁赋》等文进行对比,发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所表现出的“不以谪为意”的旷达心态是此前的作家很少呈现的,而在其后很多作家的作品中却成为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这既是作家影响的结果,又有着深刻的思想史背景。故而,笔者认为《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在中国贬谪文学史中具有某种转折性的历史意义。

  • 标签: 王禹偁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贬谪文学
  • 简介:《电影文学》2005年第九期刊发了姚小亭的《戏剧和文学永远是中国电影的创作源泉》一文,该文详细论述了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戏剧和文学的滋养。本人赞同作者的观点,戏剧使中国电

  • 标签: 中国电影 文学性 电影创作 电影文学 戏剧 电影艺术
  • 简介:诸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著论及20世纪20、30年代文坛时,只有浪漫主义思潮与写实主义思潮的“双峰对峙”,只有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思潮,惟独见不到古典主义思潮的踪影。如若卸却政治判断的预设,纳入现代性历史语境之中,从学术史角度考察,从历史真实出发,学衡派与新月派于内在学理上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新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构成了古典主义文学思潮。这一思潮有着发端、演进、高潮的历史进程,有着自身理论体系和创作业绩。它对于因历史现代性的偏执而导致的人文精神失落及学术衰微的中国现状提出了质疑与抗衡,构成了推进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合力。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主义思潮 古典主义 发端 历史现代性 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