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高度成熟的时期,画一反宋画饱满阳刚的气度,呈现出一派抒情、写意的"淡逸"之境。作为山水画学习不可或缺的临摹阶段,对画"淡逸"的质感把握尤为重要。通过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特点的分析研究,将对学生从临摹宋画"重笔"、"重墨"到画"干笔"、"淡墨"的观念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淡逸 阔远
  • 简介:曾小凤在《“拥军”的图景——古〈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中的叙事、形式、风格及观念》一文中以古1943年创作的一幅木刻新年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为例,通过分析画面的叙事结构、

  • 标签: 《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 叙事结构 拥军 风格
  • 简介:五代宋初和元代山水画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两座高峰,体现出山水画艺术的两种面貌,它们各自的特点都非常突出。五代宋初山水画的艺术品格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基调,其中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五代宋初 元四家 北派 山水画艺术 艺术品格
  • 简介:前因后果'雅'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判断之一,也是艺术的最高评判标准(没有之一)。这里,最根本的是对'人'的评判,然后,才是对'艺'的评判。所谓'书如其人''人品画品'。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事可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是说'人',也是说'艺'。'雅',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分享的人数量少;而'俗',正相反。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清明上河图》
  • 简介:如果说2005年6月23日的沪上"重聚",是夏葆,陈丹青和他们画坛挚友共计8位著名画家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一次"兰亭会",那么,2007年4月10日在宁波南苑新城画廊的甬上"雅集",则是对上一次"兰亭会"的延伸,因为,这次又邀请了一位新成员——浙江的著名油画家陆琦。上次的8人中这次来了4位。韩辛从美国飞来,夏葆则是放下教鞭从沪上乘风而至,林旭东俨然已是住北京的资深电影人,这一次他又南下重拾画笔,而陈丹青,也已经走下清华美院博导的讲坛,成为一个纯粹到极致的自由画家,这次可以说是真正马放南山,纵情率性,皈依本真。

  • 标签: 写生侧记 夏葆 宁波油画
  • 简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元朝(1271-1368)尽管只有短短的98年,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元代绘画作为元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与格局。从中国内部来看,元代绘画上承五代宋、下启明清,是文人绘画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世界眼光来看,元代作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帝国,其内部文化的多样性,在生长于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书画艺术上亦有反映。故而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学界,元代绘画都是中国绘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 标签: 中国绘画史 元代绘画 解读 出版 自明 中国历史
  • 简介:在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学术语境里,以"叙事"1逻辑来考量中国美术教育转型的判断方式,是人们长期基于某种线性思维而展开的、逻辑叙事的基本前提。这种通过回溯历史与传统、知识与理性、以"大叙事"观念来引领当下教学观念变革的学术路径,使单一权重于现实主义2造型原则的教学思路、经典模式等,成为阻滞教育、教学改革或以经验传承替代实验性教学原则的逻辑根源。本文试图在剥离"叙事"思维逻辑的不同现象中,寻求当代美术教育转型及其课程建设的逻辑切点,并通过"把目光聚焦于单个事件"的叙述,全面质疑"线性思维"3的作用及意义。

  • 标签: 元叙事 线性思维 造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