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研究虚拟图书是网络上历史资源的科学汇集,它的发展变化集中体现了网上历史研究资源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历史研究虚拟图书作为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研究者从事历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历史学术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 标签: 因特网 信息资源 历史研究虚拟图书馆
  • 简介:1852年,百卷本《海国图志》终在扬州杀青付梓。刊刻行世。这部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亚洲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著述虽然由魏源署名.却凝聚着林则徐的心血.可以说两人同为它的编著者。

  • 标签: 《海国图志》 林则徐 魏源 中国 近代史
  • 简介:国家图书所藏“陆费墀《颐斋文稿》”,其书名和作者均存在明显问题。通过仔细检核其内容,并将其与南京图书所藏陆锡熊《宝奎堂余集》相比勘,可以确知此书实为陆锡熊《宝奎堂余集》之稿本,与陆费墀毫无关涉。这一稿本的发现,对于重新评估陆锡熊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的贡献,以及\研究相关四库学问题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陆费墀 颐斋文稿 陆锡熊 宝奎堂余集 四库学
  • 简介:一、选择北图黄明信先生在《我与图书》一文中记述:"1979年我平反以后被调到北京图书。"但在他调动的过程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黄先生是于道泉先生的老友,他从于道泉先生那里获知北京图书民族语文组收藏的藏文古籍在国内甚至世界上是最全、最丰富的。于道泉先生希望黄先生到北图,并积极向北图推荐。然而黄先生平反以后,便由民族出版社安排到图旺主编的《藏汉大辞典》编纂室,时在成都。由此可知民族出版社欢迎黄先生回社工作,国家民委也说如果不想回出版社,民委可以安排。

  • 标签: 黄明信 于道泉 北京图书馆 民族语文 藏汉大辞典 国家民委
  • 简介:一、前言从1910年前清学部将押运进京的敦煌遗书交由中国国家图书。保存以来,国图收藏敦煌遗书的历史已跨入第二个百年。馆方对敦煌遗书始终极为重视,将它们与《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并列,称为“四大镇馆之宝”。

  • 标签: 敦煌遗书 历史 中国国家图书馆 现状 《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
  • 简介:李绛(764~830),字深之,唐赵郡赞皇人,元和六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九年罢相,以敢于直谏闻名。关于李绛的传世文集,《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七记载:"绛所论事万余言,其甥夏侯孜以授蒋偕,次为七篇"(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844页),率先指明蒋偕参与李绛论事集编订的史实。刘禹锡为李绛文集作序,评价其为文:"肇自从试有司,至于宰天下,词赋、诏诰、封章、启事、歌诗、赠饯、金石、扬功,凡四百余篇,勒成二十巻。上所以知君臣启沃之际,下所以备风雅诗声之义。洪钟骇听,瑶瑟清骨。其在翰苑,及登台庭,极言大事,诚贯理直,感通神祇。龙鳞收怒,天日回照。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标签: 李绛 刘禹锡集 蒋偕 李深 论事 一言兴邦
  • 简介:一、心语2010年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劫掠焚毁圆明园150周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170周年(即英国侵略者以罪恶的鸦片挑起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也是林则徐诞辰225周年。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 诞辰 爱国情 出版 图录
  • 简介:<正>以罪恶的鸦片贸易作为“唯一的‘开门的芝麻’”,并以罪恶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门向西方侵略者“永恒”、“体面”地敞开,19世纪中叶西方经济军事势力的大规模入侵,把原来闭关自守的中国强行挟进近代世界的潮流.中国人开始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课题:在强大的西方经济军事侵略面前,中华民族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并发展起来?

  • 标签: 《海国图志》 魏源 中国近代 19世纪中叶 西方侵略 鸦片战争
  • 简介: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之一。藏品管理的中心环节是藏品分类。笔者从我馆实际出发,采取质地优先和属性功用相结合的藏品二层分类,以充分发挥藏品分类在藏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藏品管理的计算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事实证明,这一藏品分类,有利于藏品的保护、研究和利用,达到藏品管理“鉴定明确,帐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的要求。

  • 标签: 藏品管理 二层分类法 藏品分类
  • 简介:<正>古籍分类是整理古籍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对古籍图书分类的方法一般是按其内容性质、著述体裁样式、编辑刻版形式等来进行类分的,所谓“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分类起到综合群书,条贯学术,指导研读的积极作用.分类的方法是研究一切学术的基本方法,它总是以一定的体系和诸多义例来组编类属目录,而起到综合群籍,类分古书的作用,实际古籍分类是目录学研究的范畴.所以说,目录学对古籍整理研究的意义,即是分类对古籍整理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古籍分类 古籍整理研究 漫议 四库分类法 目录学 四分法
  • 简介:晚清时期中国人的主权观念主要由国际而来。现有的研究成果有两方面的不足。其一,对国际及主权原则的理解不够准确。其二,研究视野局限于19世纪。而在事实上,至20世纪初年,中国人由国际而得的主权观念才比较完整。本文主要针对这两方面的不足进行考察。

  • 标签: 晚清 中国人 主权观念 国际法 法制史
  • 简介:国图所藏《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皆为赵宋王朝的皇室宗谱,传世孤本,至为贵宝,惜乎皆为残帙。本文在探研两书内容、特点以及宋代皇族谱牒修纂制度的基础上,考索出其编修者及成书时间,并指正目前两书在著录及装函上的不当之处。进而提出馆藏《仙源类谱》或析分为两种书,《宗藩庆系录》析分为三种书,才更接近历史的本真面貌。

  • 标签: 皇族谱牒 仙源类谱 宗藩庆系录 国家图书馆
  • 简介: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动荡和维新以后价值观的变化,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古书以及汉籍和刻本从古寺、旧家中流散而出,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如杨守敬从日本带回大量善本旧籍的事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与此同时,活跃于中日两国之间的书商的商业活动也是汉籍回流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本稿利用前人未曾注意的中日两国文献资料及乐善堂的销售目录,对岸田吟香与他经营的乐善堂在中国图书出版和贩卖活动加以考察,在分析乐善堂出版销售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同时,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日藏汉籍回流中国现象中商人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图书出版 中国 贩卖 社会文化背景 十九世纪 中日两国
  • 简介:纵观藏族传统学科发展史,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一代赞普时期,先后涉及"仲迪乌苯"、"五大学说"、"印度十明"等分类。为了更好地梳理藏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本文重点研究"仲"、"迪乌"、"苯"及其分类情况。

  • 标签: 迪乌 藏族 传统学科
  • 简介:中国的养生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的养生保健便在华夏大地上形成,出现了不少对养生保健很有研究的专家,如庄子等;并已形成了完整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如《黄帝内经》、《行气玉佩铭》(图一)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等。与此同时,古希腊人也十分注意养生保健,出现了一些从事传授运动技能和养生保健的'体操家'及对人体养生很有研究的专家,如柏拉图等;并总结出以希波克拉第养生为代表的理论和方法。

  • 标签: 养生保健 养生法 行气玉佩铭 希波克拉第 黄帝内经 华夏大地
  • 简介:中国古代成文法典的制订和公布较晚,奴隶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关系,主要是由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宗法等级制度的礼,以及为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习惯来调整的。奴隶制的婚礼和家礼,是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最重要的形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也是礼法并用的。法典所规定的,主要是那些与刑相关,即一旦违反便处之以刑的问题,其他方面则一概委诸于礼。某些有关婚姻家庭的礼,实际上起着婚姻家庭的作用。或者说,为国家所认可的某些婚礼、家礼,在广义上也是婚姻家庭的组成部分。本文所讨论的正是妇女在广义的婚姻家庭上的地位问题。

  • 标签: 古代婚姻 中国妇女 婚姻家庭法 “七出” 中国古代 婚姻家庭关系
  • 简介:据1998年10月26日《西安日报》报道: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书市,汇集了全国500余家出版社的14万种图书,然而有关农业方面的书籍只看到30多种,仅占展售书的万分之二。难怪有的渴望买书的农民懊恼地抱怨:“农民兄弟买本书咋就这么难啊!”据我们分析,...

  • 标签: 农村读者 图书 地方出版社 三大革命运动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法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农业居欧洲首位,很多跨国大企业赢利甚丰,股市平均年增长达50%。其劳动的制定更是全面,是大陆法系国家中少有的几个之一。法国的劳动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经历了很长的一个历时过程。法国劳动的出现和发展是从19世纪开始的,最初法国在这方面的规范比较弱,对劳动者利益保护很少。

  • 标签: 法国 劳动法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终止 歧视 员工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