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的策略。方法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和近年来发生的群发性灾害事故的处理实践,比较不同医院在院前救援、院内组织等方面的经验。结果有比较完善的抢救预案和灾害救护规程,在处理不同的群发性突发灾害事故时,有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及时地针对事件的性质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其救护时效和绩效比较好;除了医疗救护外,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建立应急心理干预也已成为综合性医院治疗的主体之一。结论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应重视发展处理群发性灾害的能力。应建立合理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治体系,以保证应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性;即使是综合性医院平时也应重视救援应急队伍的建设,及时更新急救医疗装备,使灾害事故的应对和救护原则更趋合理有效。

  • 标签: 灾害事故 医学应急救援 综合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威海市某小学的调查,了解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状况,探讨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影响因素,对预防、控制小学肥胖与营养不良提供合理依据与建议。方法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根据体检资料对某小学学生进行肥胖评定。依照WS/T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评定营养不良状况,对筛选出的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是否偏食挑食、是否喜食零食、睡眠时间、早餐情况、父母是否照顾饮食等5个因素密切相关,肥胖的发生与性别、进食速度、是否宵夜、是否偏食挑食以及家族倾向性等5个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改善小学生的营养不良和肥胖状况,关键要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改变其饮食习惯,同时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方式。

  • 标签: 营养不良 肥胖症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就当前中药制剂的使用情况和报告数据,研究产生主要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其出现的规律,寻求解决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相应年龄、性别、使用药剂、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比较这些因素对中药师剂的反映情况,进行记录,用于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结果41例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龄段,男女发病比率女性较高,不良反应涉及全身系统累及系统,并且患有后遗症的有相当一部分,死亡案例较少。结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因年龄、性别、用药方法及用药种类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应根据各类情况给予针对性预防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 要】 2019年 12月,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由于人口密集,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全国各大医院成为抗击疫情的重点场所,尤其是对于作为病毒感染患者定点收治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更是面临着交叉感染的巨大威胁。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等方面入手,细化出具体的疫情防控措施。这不仅是对医院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也为其它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型医院检验科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调研时间选取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分析综合型医院检验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未采取预防措施(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和预防对策。结果调查发现引起综合型医院检验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检验员缺乏经验、检验流程不合理、检验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环境布置不当、医疗垃圾处理不规范等。对照组感染的发生率为23.3%(14/60),观察组感染的发生率为3.3%(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找出医院检验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能够显著降低检验科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与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医院检验科 感染发生情况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实现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相关性危险因素的有效预防,应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危险因素的探讨分析,评估护理预防措施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性改进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方法:本次研究可以随机抽选研究对象的方式,抽选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科学分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实践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应用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有效预防相关性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预防护理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早期精神障碍发生率高达(12.34%),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多方关注。结论:患者的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较大,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也是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一大关键,将促进患者快速的康复,使其过上健康的生活。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早期精神障碍 危险因素 护理预防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对策。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本研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预防性护理对策,包括加强患者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等。经过观察与效果评估,发现这些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创伤 术后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性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预防医学价值突出,预防医学教育成为医疗机构的基础性课程,如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学员实践能力成为预防医学教学的重点。现行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割裂,培养出的临床医生缺乏整体医学观,现代医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医务人才,需要加强预防医学教育,突出预防医学教育的地位。鉴于此,本文对预防医学教学中预防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预防医学 预防意识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共34例(其中32例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另外2名为无症状感染患者),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月25日,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制定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医务人员生活区隔离观察及健康监测制度、行政后勤人员疾病症状监测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采用统计学分析预防和控制效果。结果:对比对不同职业人员防护知识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合格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不同人群的疾病症状监测状况,结果显示一线医务人员出现疾病症状与行政后勤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可实现“零感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收治 医疗机构 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期间在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留置导尿管,根据临床护理对策差异进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0. 63% 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7.27±0.53)d 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2.28±1.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均P

  • 标签: 导尿管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溶栓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64例脑梗死溶栓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开展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SF-36 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职业病。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给予重视,并定期组织工作者积极参与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可以避免许多职业病的发生。本文分析了落实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

  • 标签: 职业健康检查 重要性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