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SD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等4组。各组受体大鼠术前第1天开始至术后1月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mL/d,复方中药组给予复方中药2mL/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10mg/(kg.d),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给予复方中药1mL/d+环孢素A5mg/(kg.d)。各组受体于术后第1、3、5、7天分别取尾静脉血,经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术后第7天,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每组余下大鼠观察生存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①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4.0±1.4)d,(18.4±1.5)d,(27.8±2.0)d(P〈0.05);②在同一时间点,其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IL-2的值明显下降(P〈0.05),复方中药组、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IL-10的值则有所上升(P〈0.05),而环孢素A组IL-10的值无明显变化(P〉0.05);③各用药组大鼠移植肝病理排斥反应程度明显降低,以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最为明显。结论:复方中药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与环孢素A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上调IL-10的水平有关。

  • 标签: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 大鼠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基于肝肾同源理论,观察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后期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含量(aspartatetransaminase,AST)变化以及芪水煎对肝、肾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eproteinas-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kk-ay小鼠高糖高脂饮食4周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水组、通心络组,设立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予芪水煎及通心络干预12周后,监测各组小鼠血ALT、AST,采用WesternBlot、Realtime-PCR检测肝、肾组织MMP-9和TIMP-1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水煎组AST显著降低(P〈0.01)、ALT呈下降趋势(P〉0.05),肝MMP-9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IMP-1蛋白显著降低(P〈0.01),mRNA表达降低(P〈0.05),肾MMP-9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TIMP-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kk-ay小鼠后期会出现肝损伤,芪水煎对kk-ay小鼠肝、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 水红花子 肝肾同源 肝损伤 肾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分化重要功能表型CD86、CD163表达的影响,并基于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研究艾灸调节肺组织巨噬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通艾灸组和无烟艾灸组,采用抗原免疫结合局部福尔马林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普通艾灸组大鼠双侧天枢穴接受艾灸治疗.无烟艾灸组大鼠双侧天枢穴接受无烟艾灸治疗,每次灸10min,每日1次,共8d。实验结束,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观察肺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化重要功能表型CD86、CD163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v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观察肺组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3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严重,结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接受艾灸治疗的两组大鼠组织病变均有所改善,表现为溃疡修复,炎症减轻,两组大鼠结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CD86表达增加(P〈0.05),CD163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无烟艾灸组比较,普通艾灸组大鼠肺组织CD86表达显著降低,CD163表达升高(P〈0.05),而无烟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IFN—γ和TNF—α含量增加(P〈0.05),IL-4�

  • 标签: 灸法 结肠炎 溃疡性 天枢 巨噬细胞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视网膜病变(DR)进程及机理的关系,并探讨其中医治疗方剂。方法选择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35例;背景期DR组33例;增殖期DR组36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做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DR患者血液中的visfatin、SAA、TNF-α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visfatin、SAA、TNF-α表达显着上调,较正常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与胰岛素的浓度成负相关。结论DR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升高,能反映患者眼底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情况和微动脉硬化严重程度,提示血浆visfatin水平可能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SAA能刺激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组织因子的表达,促进血栓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visfatin、SAA都能促进TNF-α分泌并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到了媒介作用,三者的异常表达具有促进眼内动脉重塑和新生内膜的生长作用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酶联免疫分析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细胞凋亡过程中非折叠蛋白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每组3只。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用中药复方提取液、雌二醇混悬液灌胃,空白组以同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个月后制备含药血浆。选用1d龄SD大鼠获取原代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对应的含药血浆培养,正常空白组以及凋亡空白组给予空白组血浆培养。24h后分别检测GADD34、ERO1、IRE-1等凋亡蛋白的光密度值(OD)。结果:与凋亡空白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GADD34、ERO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比中药组更能显著降低ERO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有可能通过非折叠蛋白反应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对成骨细胞进行调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药复方 GADD34 ERO1 IRE-1
  • 简介:目的:探讨川芎平喘合剂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h1/Th2及相关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风哮夹瘀型且符合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川芎平喘合剂,疗程均为1个月。监测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及转录因子T-bet、结合蛋白-3(GATA-3)的mRNA表达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CT评分、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血清IFN-γ、T-betmRNA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L-4、GATA-3mRNA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IFN-γ/IL-4及T-bet/GATA-3的调节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对哮喘的疗效确切,且可能与调节患者Th1/Th2及相关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的平衡有关。

  • 标签: 川芎平喘合剂 哮喘 风哮夹瘀 细胞免疫反应 γ-干扰素 白介素-4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情志康复综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情绪调节及早期情志康复综合护理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 50例老年脑梗死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情志康复综合护理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对患者的情绪影响效果、护理依从性评分 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给予早期情志康复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00%;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6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而且护理过程中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情志康复综合护理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 ,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早期情志康复综合护理 老年脑梗死 患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