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探讨椎间盘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专利证书号:ZL02132394.1;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61K35/78]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以椎间盘膏常规牵引疗法做对比,分别对2004年以来随机12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进行3个月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5.00%,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椎间盘膏对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膏药 临床研究 椎间盘膏
  • 简介:本文试图从现代医学角度,着眼于椎盘源性下腰痛病因,归结为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细胞因素变化为主要病机;同时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到世界上最早有关腰痛致病病机——经络学说,并逐一诠释。同时针对这些病因提出了对因性治疗措施,供临床上较棘手盘源性下腰痛有一个较为清晰诊断思路和一套规范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盘源性下腰痛 生物力学 生物化学 中医病机
  • 简介:目的:观察小针刀在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中作用及疗效。方法:择定治疗点,按常规采用小针刀松解剥离局部病灶,共观察60例患者,结果:经1~5次治疗,6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54例,占90%,有效患者4例,占7%,无效2例,占3%。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痊愈率高、复发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疗法。

  • 标签: 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 针刀 治疗 注意事项 诊断
  • 简介: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变化,人们屈颈机会增加,颈椎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现代社会相伴随一种现代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clopathy,简称CSM)由颈椎间盘退变和相关病理变化引起一种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脊髓功能障碍常见类型,约占颈椎病5%-10%,且致瘫率高,其病理基础是脊萌遭受外部压迫和脊髓血运障碍。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观察 手法治疗 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 颈椎间盘退变
  • 简介:目的:观察根据圆筒枢纽学说原理手法治疗颈7胸1.2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俯卧仰头推肩法治疗颈7胸1.2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手法治疗21例患者显效率达95%。结论:运用圆筒枢纽学说分析颈胸枢纽对脊柱动态调控作用,揭示枢纽力作用线是中医整脊手法主要力学依据。

  • 标签: 颈胸枢纽关节紊乱 手法治疗 力学机理 整脊手法 脊柱形态 中医治疗
  • 简介: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学“腰痛”,“痹症”范畴。《内经》已经提出痹症产生“虚”有关,但对其认识仅限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即局限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脊柱炎一类。《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亦有血缺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亦可产生痹症,并提出药物外敷等治疗方法。金元时期,不仅认识到外伤可致腰痛,痹症,“而且劳力之人”“辛苦失度”也可致痹。《儒门事亲》里关于痹症,一些医学家认识到慢性劳损也能引起某些痹症,现代中医引入病理,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方法,对本病认识更趋全面。

  • 标签: 临床体会 中药治疗 手法配合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腰椎病 风湿性脊柱炎
  • 简介: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脊柱及其稳定性起到了主要作用。脊柱作为人体中柱,具有负重、保持人体平衡和运动、保护脊髓及内脏等多种功能。由于脊柱本身结构和功能特点,保持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脊柱一旦失稳,除了导致脊柱本身及相关结构组织病变以外,还可通过血管、神经反射作用使相应脊髓节段支配内脏产生功能上异常。因而,脊柱稳定成为倍受关注问题。

  • 标签: 脊柱稳定 生物力学 整脊学 人体平衡 节段支配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散对大鼠建立骨髓炎相关模型治疗作用,通过X线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消炎抑菌等实验。结果:祛腐生肌散对骨及软组织有明显修复作用,抑菌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骨髓炎有抗炎和吸收坏死组织及修复作用,是一种治疗骨髓炎安全有效药物。

  • 标签: 祛腐生肌散 骨髓炎 实验研究
  • 简介: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同围邻近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者。正常颈椎弯曲向前,形成一弓形,保持我们正常头部可向前、向后、向左右两侧转动工作或生活。但是,就目前来说,现代人类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们超强劳动如长期坐于桌前工作、上网、玩游戏机,

  • 标签: 颈椎病 中医手法治疗 失败后 手术 社会生活 退行性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在颈椎病诊断中应用方法:将诊断颈椎病相关因素归纳为6个因素五个水平,对我院近5年318例临床病例进行模糊统计,采用L.A.Zadeh所提出模糊蕴含最小运算(Mamdani)进行基于模糊规则库模糊推理并利用专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对该方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本文所提出分析方法是基于多位中医专家辨证水平从而在诊断上避免了单一医生主观因素而更趋客观。结论:将模糊数学方法运用于颈椎病诊断,为模糊数学在骨科疾病诊疗中应用提供了算法支持,也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颈椎病 模糊数学 模糊推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利水消肿治疗足踝部肿胀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4月到2009年4月足踝部肿胀临床病例资料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药并甘露醇和单独甘露醇,观察各组患者肿胀消退程度,疼痛缓解程度和治疗时间。结果:中药并甘露醇组疗效明显优于甘露醇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活血利水消肿合并甘露醇治疗术后肢体肿胀有着良好作用。比单独应用甘露醇有一定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活血利水 足踝肿胀 甘露醇
  • 简介:断指再植术后,其关键在于血液循环好坏,而血液循环好坏则由血管损伤程度、血管痉挛状态、血液粘稠度来决定。我们自2002年以来,对部分断指再植成功后,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法,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补阳还五汤:断指再植术 临床观察
  • 简介:中医学中并无颈椎病、腰椎病病名,颈、腰椎病相应描述散见于“痹证”、“项强”、“头痛”、“眩晕”、“颈筋急”、“腰痛”等条目之下。《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胭如结,踹如裂”。此所描述症状颈、

  • 标签: 腰椎病 治疗 整体疗法 头痛 中医 素问
  • 作者: 李晔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骨伤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5期
  • 机构: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髋部骨折术后尿潴留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50例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疗法,研究组进行穴位贴敷。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尿潴留患者疗效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穴敷贴治疗尿潴留临床疗效较好,配合规范护理操作,患者认可度高。

  • 标签: 穴位贴敷;髋部骨折;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
  • 简介:在中医发展历史过程中,“通督强脊、调理脏腑、扶固阳气”观点很早就有了,并且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好运用,但是由于所处时代历史局限性,该疗法并没有很好“脊柱病”临床治疗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其在发展过程中也缺少一个系统总结和分析,这就限制了其推广和发展,也不符合中医发展方向。笔者结合长期临床经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结合传统手法特点,总结整理出“三步五法”、“通督强脊点穴法”等手法。

  • 标签: 通督强脊 理论 脊柱病
  • 简介:目的:本课题从寰枢关节错位是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倾斜主要是上段颈椎椎曲改变生物力学原理立论。应用调曲端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分为用端转法治疗为主对照组,和运用调曲法端转法为主治疗治疗组。观察了符合纳入标准病人96例,其中对照组38例,治疗组58例。二组病人均采用针刺方法,但复位手法分别是对照组用端转法,治疗组用调曲端转法,连续治疗两周,每7天1疗程,中间休息1-2天,再治疗7天,共14天,结束疗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临床治愈率为21.1%;治疗组总有效为98.9%,临床治愈率为93.1%。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极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并通过颈椎和寰枢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说明颈调曲端转法是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安全、可靠、高疗效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错位 治疗组 临床研究 生物力学原理 临床治愈率 枢椎齿状突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如何辨因论治规范化治疗。方法:通过观察260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病例,其中男145例,女115例,平均年龄47.45岁。采用手法、颈椎牵引、电针刺激、中药离子导入、物理治疗、中西药物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以及微创手术及常规手术治疗,通过观察治疗效果,进一步总结本科室多年来治疗CSR方法和经验,并结合文献报道加以论证。结果:260例中,痊愈101例,占38.85%;显效:109例,占41.92%;有效:50例,占19.2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辨因论治方法治疗CSR疗效肯定,合理、规范选择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对CSR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规范化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