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疾控中心 76 份阳性微生物待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8 份,对照组采用常规平板培养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而实验组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验组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检测微生物的应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平板培养方法检测微生物的应用效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检测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微生物培养期间污染风险的发生。

  • 标签: 微滤膜分离技术 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要点。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00例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对菌株检出情况以及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00例样本检验中发现病菌株260例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检出73株,占比28.08%,革兰阴性杆菌177株,占比68.08%,真菌检验出10株,占比3.8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4.66%、20.55%、15.06%;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属菌种占比较高,分别为31.07%、24.86%,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占比50.0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环丙沙星耐药性分别为91.52%、36.72%、54.80%、27.11%,其中氨苄西林耐药性更高。革兰阳性球菌中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庆大霉素耐药性分别为91.78%、64.38%、13.70%、17.80%、13.70%,其中耐药性最高为青霉素。结论:微生物检验中发现菌株检出率较高,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利用细菌耐药性分析能够使抗菌药物科学使用,对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微生物临床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8年9月-2019年8月期间的生活饮用水进行研究,以微生物检测技术为基础对6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进行检验。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 本次检测中所采集的生活饮水样本合格率为100%,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所占比例分别为63.33%和36.67%。结论 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检验,可以大大提高检出率,更加准确地识别出水中的菌群,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检测技术 生活饮用水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涂片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检验科100份送检标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先予以涂片检查再行接种培养。比较两组标本阳性检出率、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 涂片检查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和其他标本阳性例数比为30:20:20:10,阳性检出率为90.00%;培养检查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和其他标本阳性例数比为31:22:22:11,阳性检出率为96.00%,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检查组革兰阳性菌、肺炎链球菌、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微生物检出的例数比为27:23:10:10:20,培养检查组革兰阳性菌、肺炎链球菌、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微生物检出的例数比为28:23:11:11:23,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养检查前进行涂片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标本质量,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要点。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及固定范围内(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76份,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采集的38份标本作为对照组,未开展质量控制,另把2019年7月-2020年1月采集的38份标本作为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标本检测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标本检测合格率(97.37%)较对照组(76.32%)高(P<0.05)。结论 在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能提高标本检测合格率。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疾病感染控制中引用并实施现代微生物检验的有效性。方法:本次选取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检验的患者共640例,病例筛选时间为2016年1月-2021年1月,根据检验方案不同展开分组,纳入320例病患于对照组中(传统检验方案),纳入320例病患于研究组中(现代微生物检验方案)。对两组检验效果进行观察评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感染程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值差异更具优势(P<0.05)。结论: 在疾病感染控制中,引用并实施现代微生物检验可取得显著效果,对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并推广。

  • 标签: 现代微生物检验 疾病感染控制 感染程度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生物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及两组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各项检验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以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行常规管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实行PDCA循环管理,对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不同科室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患者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有助于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提升,应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加以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抗菌药物 微生物标本 送检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功能失调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盆底肌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各有34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将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并对比分析这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盆底肌功能失调型便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微生物检验的10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培养法检验,观察组采用凝集法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检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阳性检出率(88.00%)略高于对照组(86.00%),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检出时间(1.09±0.24)d短于对照组(7.25±1.3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法与凝集法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凝集法的检测效率更高。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微生物检验的10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培养法检验,观察组采用凝集法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检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阳性检出率(88.00%)略高于对照组(86.00%),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检出时间(1.09±0.24)d短于对照组(7.25±1.3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法与凝集法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凝集法的检测效率更高。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需进行检验的480份微生物标本,将其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管理)和实验组(持续质量改进),每组240份。对比检验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够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让其加强自身的能力完成检验,提升检验结果合格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微生物学是高等学校生物学的重要基础或学科。这是基于微生物基础和技术的现代先进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微生物学也是农林业生物发展和现代化的基石之一。鉴于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微生物学将对人类现在和将来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检验医学是近几十年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鉴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很高,通过标准化综合检测方法不断提高临床标本的检测和鉴定能力。为了提高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形式化中的重要作用,简要分析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检验现状,并提出了实际措施。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免疫学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纳入42例健康受试者,采取三交叉试验研究方式,评价药代动力学及计算生物等效性结果。结果:42例中国健康受试者Cmax、AUC0-t、AUC0-∞的SWR均大于0.294,采用RSABE进行评价。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Cmax、AUC0-t、AUC0-∞分别为-0.091、-0.068、-0.065,区间上限均是小于0;Cmax、AUC0-t、AUC0-∞几何均值比值分别是90.87%、91.05%、90.96%,区间范围在80.00%-125.00%,药物在空腹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成立,空腹试验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结论: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下口服0.2g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生物等效,空腹状态下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用药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健康受试者 生物等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期间因职业性眼灼伤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的74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成人数均为37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率高达94.59%(P<0.05);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更不容易发生充血水肿、疼痛、视力下降当不良反应的发生(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更满意,满意度高达97.30%(P<0.05)。结论:对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患者采取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复发的可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羊膜移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6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2例采用常规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与心理状态评分均比对照组表现优异,P<0.05。结论:针对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给予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方案,可有效帮助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仪  睡眠障碍  抑郁症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医学测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基础,可以对患者不同指标的变化做出精确反应。在医学测试中,结果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检查员的专业能力、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进行的医学试验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分子生物技术 医学检验 应用方法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