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更好的资料。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在2013年2月到7月期间内的60例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60例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60例儿童患者中,有34例儿童患有轻度贫血,15例儿童患有中度贫血,有11例儿童患有重度贫血。其中0.5岁(6个月)到1岁的儿童有28例,1岁到2岁贫血儿童患者有13例,2到3岁的儿童患者有17例。并对所有的患儿都展开了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儿童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情况、贫血状况以及病史等进行调查,最后将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与儿童的病因以及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1。结论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应该要加强对儿童饮食的指导,并且要定期的做好检查工作,从而做好贫血的预防工作。

  • 标签: 儿童 缺铁性贫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肛门排气及胃肠道恢复,血清白蛋白比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营养安全可靠,有维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胃癌术后 早期营养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营养,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确保胎儿和母体组织的最佳发育;降低低体重、减少巨大儿的出生几率,减少难产和发生妊娠并发症危险。方法体重监测,营养监测。结论通过采取相关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可改善妊娠结局,维持母体的健康。对孕妇整个围生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妇 体重控制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方法4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观察滴注的速度、温度、管道的通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8例肠功能恢复较快,38例经相应护理后,肠道功能恢复。结论肠内营养进行认真仔细的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实施安全、可行。

  • 标签: 肠内营养 食管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术后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干预的价值。方法以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2月—2018年1月,其均接受手术治疗,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干预,实验组术后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干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营养干预的结果。结果两组营养指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免疫功能指标(TLC、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干预,可有效对其免疫功能改善,降低其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

  • 标签: 胃癌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 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外科病房2005年-2013年共计62例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1例研究组和31例对照组。研究组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为早期肠外营养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术后第7天白蛋白、总蛋白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术后第7天白蛋白、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更能缩短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全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对患者胃癌根治术后临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术后给予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EN),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PN),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为(52.2±5.2)h,对照组为(75.6±12.4)h,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5.8)d,而对照组为(24.7±9.3)d,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为16.36%,而对照组为4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其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可作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胃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营养干预法对胃转流术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营养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膳食食物法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分、膳食治疗知识分、态度分和行为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糖异常和胃肠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实施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膳食食物法联合常规糖尿病营养宣教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营养知、信、行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膳食疗法 糖尿病2型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和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在老年营养评估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NA和SGA分别对78例老年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笔者的体会对两者评估方法进行简单讲解,对其优缺点展开评述。结果按MNA进行评估有营养不良危险和营养不良者的病人共57例,占73.1%;按SGA进行评估则患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病人共41例,占52.5%。讨论经比较分析认为SGA的价值主要在于如何预防,而MNA的价值主要在于如何治疗,两者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结合使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进行胃肠手术后,如何尽快有效地恢复肠功能以及怎样以科学的临床方法来维持肠所需要的营养,合理调节患者的身体。方法随机调查100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为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凋理的患者,对照组为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试验组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分别提前11h和14h,无不良反应。试验组营养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胃肠手术后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可及时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在胃肠手术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手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合理安排患儿饮食,观察患儿病情防止病发症发生。结果100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贫血越重、输血量应越少、输血速度应越慢。对患儿进行及时护理,提高患儿成活率。

  • 标签: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患儿 内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患有颅脑外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营养支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颅脑外伤住院治疗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颅脑外伤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43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护理要点,在出血后2周,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电解质、酸碱度、尿素氮、血糖血脂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鼻饲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能够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

  • 标签: 脑出血 鼻饲 胃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及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小儿营养不良患儿92例分两组,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指导;保健干预组加强保健干预。就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体重、Hb、SI水平和营养不良纠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保健干预组营养不良纠正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前两组体重、Hb、SI水平相似,P>0.05。保健干预组患儿干预后体重、Hb、SI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给予有效保健方法可改善机体营养水平,增加体重,纠正疾病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保健方法 临床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外科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进食困难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2%(1/24),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3%(2/24),均因腹腔出血、晚期肿瘤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两组间的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加快患者的机体康复进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治疗进食困难患者具有较佳的治疗价值。

  • 标签: 胃肠外科 完全胃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