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使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40岁。治疗分三个阶段(1)拉米夫定(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产品),100mg/d,口服20周;(2)IFN-α2b5MU肌肉注射4周,与拉米夫定联用;(3)单用IFN-α2b5MU,每周3次,连用24周。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40岁,给予IFN-α2b5MU肌肉注射,每周3次,连续48周。拉米夫定结束时,全部血清HBV-DNA转阴;序贯疗法结束后3个月,血清HBV-DNA持续阴性52/60,转阴率为86.7%。HBeAg转为抗-Hbe28/60,转化率为46%。HBeAg和HBsAg均出现血清学转换为8/60,占13%。全部患者ALT复常。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其它抗病毒治疗方法。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小鼠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LigandofreceptoractivatorofNF-JB,RANKL)的表达,观察成骨细胞RANKL/OPG比值的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与结核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合成4条RANKL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用Liopfectamin2000转染成骨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ANKL的表达,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并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RANKL、OPG的表达,观察RANKL/OPG比例的变化,采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技术探讨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对由结核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结果合成的4对siRNA中有一对可使小鼠成骨细胞的RANKLmRNA水平下降80%,蛋白表达下降72%;同时OPG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RANKL/OPG比例明显下调,破骨细胞的生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RNAi沉默RANKL基因表达可显著下调成骨细胞RANKL/OPG的比值,抑制由结核因子所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

  • 标签: 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 RNA 干扰 小鼠 成骨细胞 基因沉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7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治疗组(n=39),治疗组患儿予以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α-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治愈率明显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愈率并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注射用炎琥宁 &alpha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CHB患者108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大于8Ou/L,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PCR法)大于1O5拷贝/m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IFN-α加常规护肝降酶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一常规护肝降酶药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水平、补体C3、C4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ALT正常化率、HBeAg转阴率或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5.00%、57.69%、48.0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60%、24.53%、22.64%),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为1.16±0.21g/L、0.26±0.12g/L)较对照组(分别为0.93±0.20g/L、0.18±0.11g/L)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FN-α抗病毒效果好,是目前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清补体C3、C4的水平变化可为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alpha 补体C3 补体C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本文对15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定向性观察,分析其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有效地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 -2a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肺炎患儿50例,时间段为2016年1月15日—2017年6月15日,其中对常规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注治疗,对实验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与80.00%,P<0.05;实验组的咳嗽、气促、啰音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消散时间相比常规组均明显更短,P<0.05。结论对病毒性肺炎新生儿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的效果显著,便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新生儿 雾化治疗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n=32例),观察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喘憋、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分别为96.9%、(2.6±1.5)d、(5.6±1.7)d、(4.2±1.2)d,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措施可有效改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 b 雾化吸入 常规治疗措施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治疗效果,确定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10年08月01日到2012年12月01日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患者,分别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总有效率为(91.11%),干扰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抗病毒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蒙脱石散与干扰素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蒙脱石散与干扰素联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19/24例),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3.33%(16/3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9/24例),p<0.05。结论采用蒙脱石散与干扰素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显著,迅速改善症状。

  • 标签: 蒙脱石散 干扰素 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加用病毒唑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消失情况。结果通过观察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优于病毒唑。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毛细支气管炎 压缩泵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2例,应用保妇康栓治疗方法)和实验组(62例,应用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阴道流血时间、平均阴道排液时间。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阴道流血时间、平均阴道排液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 保妇康栓 慢性宫颈炎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用于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对观察组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肝用药。结果观察组转阴率为90%,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暂时性恢复正常,停药后,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上升。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和轻微皮疹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死亡。结论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转阴率以及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来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安全有效,更具有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丙肝代偿期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只在术后应用α-2b干扰素,观察组在术前术后都应用α-2b干扰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指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各项恢复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α-2b干扰素应用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围术期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复发情况少,值得推广。

  • 标签: &alpha -2b干扰素 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重组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4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5天,与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2.8%,对照组有效率76.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在发热、咳嗽、喘憋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短疗程干扰素肌注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及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具有使用方便、耐受性好、费用经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干扰素 儿童 呼吸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对甲状腺损伤情况。方法106例乙肝、丙肝患者均给予派罗欣皮下注射抗病毒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106例乙肝、丙肝患者甲状腺功能检验工作。记录其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106例乙肝、丙肝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其FT3、FT4水平较之前显著下降,而TSH水平则较之前显著上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可损害患者机体甲状腺功能。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损害特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在获得满意抗病毒疗效的同时有效降低甲状腺功能损害程度,保障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

  • 标签: 乙肝 丙肝 干扰素 甲状腺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不耐受、应答差或应答后复发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及门诊慢性乙肝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改用拉米夫定治疗,疗效评估肝功能ALT,e抗原血清转换,HBV-DNA复制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对干扰素不耐受、应答差或应答后复发的慢性乙肝病例,肝功能ALT复常及HBV-DNA阴转率效果明显,但e抗原血清转换差。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对干扰素不耐受、应答差或应答后复发的慢性乙肝可继续抑制HBV的复制,伴有ALT的复常,少数e抗原血清转换.无干扰素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好,应用范围广泛,可作为慢性乙肝抗病毒的一线用药。

  • 标签: 拉米夫定(干扰素不耐受 应答差或应答后复发)慢性乙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早期宫颈癌的发生探讨重组人干扰素2b阴道泡腾胶囊(辛复宁)与激光治疗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72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6例,HPV感染者给予阴道镜加活检送病理。对照组单纯进行激光治疗,在激光治疗基础上给予辛复宁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与对照组的86.11%相比明显更高(χ2=8.078、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HPV感染患者而言,采用辛复宁联合激光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可进一步促进HPV高危转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2b阴道泡腾胶囊 HPV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变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