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镇静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镇定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镇静,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地佐辛镇静。比较两组患者谵妄的镇静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镇定评分为(3.54±1.55),对照组患者的镇静评分为(3.42±1.24),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患者谵妄发生率3%(3/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9%(9/100),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镇静能降低患者谵妄发生率,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咪达唑仑 丙泊酚 镇静 ICU 机械通气 谵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更换贴膜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每周更换2次贴膜,对照组每周更换1次贴膜,比较两组置管病例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仅1例发生Ⅰ度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Ⅰ度6例,Ⅱ度3例,Ⅲ度1例。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发现定期更换贴膜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PICC置管 贴膜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出现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65例,年龄23~65岁(46.95±11.31岁),手术方法均为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随访的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1.2cm2/m2定义为PPM,分为PPM组及非PP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术后1年出现PPM现象共61例,发生率为20.20%,其中使用25mm双叶瓣32例(52.46%)、27mm双叶瓣25例(40.98%)。PPM组在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表面积、EOAI、平均跨瓣压差及肺动脉压力与非PPM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有统计学差异(P<0.001),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出现PPM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尽量使用较大型号的双叶机械瓣以降低PPM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患者不匹配 二尖瓣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诊治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机械通气下使用无菌吸痰管常规吸取呼吸道分泌物,观察组则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毛刷吸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并进行介入治疗,两组标本均送检,比较标本检出阳性率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水平,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诊治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良好,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且可显著改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分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分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频通气治疗的常频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常频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0例。所有患者均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呼吸指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用力呼气量、肺活量、气道峰压以及潮气量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高于参照组7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参照组20%;治疗配合度分析中,研究组为100%,显著高于参照组86%。结论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加护病房)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79例术后需接受镇静镇痛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①在镇静镇痛效果方面,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躁动评分(SAS)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唤醒时间、疼痛数字评分(NRS)以及吗啡注射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谵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ICU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术后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定 镇静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添加健脾温中汤的肠内营养剂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温中汤,治疗10天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到达目标喂养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所致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对于改善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脾温中汤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辅助通气在老年人呼吸衰竭的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针对性的气道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呼吸改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呼吸改善有效率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9.16,P<0.05)。结论对机械辅助通气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可提高患者呼吸改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械辅助通气 老年人 呼吸衰竭 气道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7例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将抽取对象分为探究组(n=35)和对比组(n=32),患者入院后均应用吸氧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联合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探究组患者肺炎发生率为5.71%,对比组为21.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22,P=0.0175),探究组患者死亡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为6.2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52,P=0.0543)。探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45±2.26)天,对比组患者住院时时间为(20.08±3.42)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54,P=0.0259)。结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肺炎发生率并可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抽样法将本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50名。100例患儿均符合机械通气指征,并在得到其家属的同意后参与研究。其中,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无创机械通气后血气指标情况,并观察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一小时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差异较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评估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48h内的吞咽功能,其中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而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机械通气 吞咽障碍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心衰(RHF)所致低氧血症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RHF所致低氧血症患者分别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与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与心功能变化。结果NIPPV与IPPV治疗后患者PaO2、PaCO2和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EF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和IPPV均可明显改善R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 标签: 顽固性心衰 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敷膏外敷治疗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PICC置管术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青敷膏配合硫酸镁溶液外敷,对照组采用单纯硫酸镁溶液湿敷。所有患者均治疗7天,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症状缓解程度。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青敷膏外敷配合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青敷膏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脊肌萎缩症患儿住院时间长,院感发生率高。随着家庭呼吸机的广泛使用,经过气管切开手术后的儿童可以选择家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本文主要介绍我院1例脊肌萎缩症带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儿的回归家庭培训计划,为家属提供一定的参考,并逐渐规范我院PICU的延续性护理。

  • 标签: 脊肌萎缩症 气切-机械通气 儿童 回归家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出现呼吸衰竭后根据家属自愿情况是否选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60例,观察组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未行机械通气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AE-COPD需要机械通气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序贯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先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PPV)治疗,在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出现后,序贯组予以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直至脱机,对照组仍用IPPV,以PSV的方法直至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5天)和(13.5±8天)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3.5天)和(14±7.5天),VAP发生率分别为2例和10例,再插管率分别为3例和3例,死亡率分别为11%和2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成功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IPPV),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再插管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经验进行讨论。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二甲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7例,对患者治疗中上机前后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和指标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上机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都有了较好的改变,呼吸机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COPD患者的治疗中,机械通气是其救治的重要方法,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机械通气 合并呼吸衰竭 指标改善
  • 简介:摘要为了对比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优劣,选取我院ICU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痰液喷溅情况、肺部感染情况,护士吸痰总耗时以及护士对不同吸痰方式的依从性。结果提示封闭式吸痰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封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