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ICU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ICU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法。比较患者干预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环境物表样本监测合格率。结果:干预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低于干预前(P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法 ICU医院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ST)在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于本院抽选2020年10月到2021年12月间收治的66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FST护理。就临床指标、并发症展开观察。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同对照组间无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住院时长都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甲状腺癌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联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 。方法: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中晚期CRC患者中择选148例,以治疗不同手段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观察组74例,入院后,148例患者均行CRC根治术,术后,将常规化疗给予对照组,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联合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分析组间免疫功能指标。经治疗,组间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P=0.000。结果:经治疗,组间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P=0.000)。结论:联合多类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治疗属治疗理想手段,可使中晚期CRC患者病情改善,提升免疫功能,价值显著。

  • 标签: 多种抗肿瘤 免疫效应 细胞联合治疗 中晚期 结直肠癌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金10分钟时效应急方法在生命急救链服务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择新余市2个社区1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其自救互救主观态度与急救水平,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大众培训方案与需要达到的急救水平目标。另外筛查出有意愿培训的30名专业志愿者,对其进行培训,成为大众培训师进行公益科普。评估培训前后大众受众普及率专业人员应急方法掌握率。结果:大众百姓培训后受众普及率高于培训前,且急救知识得分更高(P<0.05);专业人员培训后意识识别、生命体征判断、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术、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等应急方法掌握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经过大众培训干预后,白金十分钟时效应急方法受众普及率明显提升,专业人员急救知识掌握度更高,有助于加速生命急救链服务建设。

  • 标签: 白金10分钟时效应急方法 生命急救链 公众普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神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9月—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神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月—4月38例神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管理,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转运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转运交接准确率和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患者在身份识别、手术核查、病情交接、管道交接等的转运交接准确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71.05%(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在交接时主动被告知包括:病情与生命体征,各类管路情况,围手术期用药,术后病情观察重点等的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提高转运交接准确率以及接收科室满意度,为安全、高质量患者转运提供保障。

  • 标签: 神经介入 围手术期 患者转运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必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方法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必尿外科收治的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选用普通护理,研究组选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应用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期护理中能很好的改善患者心理情况,使得肠道功能得以恢复,降低并发症的的概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 泌尿外科 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静脉给药重点环节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的静脉给药重点环节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期间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静脉给药重点环节风险管理,对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的静脉给药管理的事先风险数、给药的偏差率和给药错误率。结果与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相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事先风险数、给药偏差率和给药错误率均显著减少和降低,实施前后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到静脉给药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中,能够显著降低事先风险数,显著减少给药偏差率和给药错误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静脉给药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治疗难治性慢性外阴瘙痒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划分为研究组1组与研究组2组,给予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研究1组与2组的瘙痒总积分、皮损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治疗难治性慢性外阴瘙痒,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 慢性外阴瘙痒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疝修补术患者非肌松条件下使用瑞芬太尼抑制术中体动反应的有效效应室浓度。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解放军第82集团军医院择期行疝修补术的患儿28例(年龄<12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丙泊酚(Marsh模型)和瑞芬太尼(Minto模型),BIS控制在45~55。初始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4.0ng/ml,根据患儿术中有无出现阳性反应(无体动反应)和Dixonup-and-down方法调节下一例患儿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调节幅度为0.2ng/ml。经历7次阳性-阴性反应交叉,并根据阴性-阳性反应配对的平均值和probit回归计算EC50、EC95(effectiveconcentration)。结果瑞芬太尼抑制小儿疝修补术中体动的效应室浓度为3.99ng/ml,经probit回归分析,EC50和EC95为3.90ng/ml和4.34ng/ml。结论无肌松条件下实施小儿疝修补术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3.90ng/ml和4.34ng/ml时,分别有50%和95%可能性抑制患儿的体动反应。

  • 标签: 疝修补术 瑞芬太尼 儿童 体动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本院成人输液厅2016年6月开始进行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及相关培训,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成人输液厅收治的122例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失效模式风险系数值、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失效模式风险系数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急诊应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能够有效的优化输液流程,降低输液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成人输液厅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风险系数值
  • 简介:<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SDF-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receptor4,CXCR4)共同构成了特异性的SDF-1/CXCR4。血管内皮尖端细胞(endothelialtipcell)在新生血管的数量、分支及导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DF-1/CXCR4

  • 标签: 内皮细胞 趋化因子 血管形成 血管芽 新生血管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2%盐水鼻腔灌洗加负压置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应用。方法:选取时间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的48例患儿。分为两组,区别治疗方式。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其中一般组中的总体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一般组。结果:2%盐水鼻腔灌洗加负压置换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鼻腔灌洗 慢性鼻窦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阶段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限定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于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共计收录78例,其中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9例)、开展跨市康复护理的患者纳入干预组(39例),分析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各项恶心程度较之对照组存在数据差异,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康复指标分析中,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有意义(P<0.05)。讨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病情干预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熏药联合场效应治疗仪减轻乳腺增生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我院治疗的80例乳腺增生疼痛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中药熏药治疗)和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熏药联合场效应治疗),对两组乳腺增生疼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依从率、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乳腺增生疼痛患者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P

  • 标签: 中药熏药 场效应治疗仪 乳腺增生疼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EMA)在麻醉复苏室(PACU)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03月-2024年03月到本院PACU患者108例,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护理差错事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EMA方式引入到PACU护理中可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建议推广。

  • 标签: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麻醉复苏室 并发症 护理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护理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方法 抽取某医学校的68名护理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常规教学组和健康教育组。常规教学组实施常规肿瘤护理教学,健康教育组实行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结果 健康教育组学生的肿瘤护理理论成绩、实操技能成绩比常规教学组的好,健康教育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明显比常规教学组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肿瘤护理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与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为主体 教学方法 肿瘤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分泌IL-12树突细胞(DC)亚群CD11chighCD45RBlowDC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highCD45RBlow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highCD45RBlowDC中加入不同浓度APS(50、100、200μg/mL)处理,以不加APS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未刺激组(加入未经APS处理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同型对照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采用噻唑蓝法测定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γ干扰素水平.对数据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未加APS刺激相比,3种浓度APS均显著增强CD11chighCD45RBlowDC表面分子CD40、CD80、I-A/E及TLR4表达及IL-12分泌,其中IL-12分泌呈APS浓度依赖性;CD86表达无明显变化.高浓度APS刺激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于未刺激组(F=13.438,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γ干扰素水平为(2784±137)pg/mL,高于未刺激组[(1952±101)pg/mL,F=12.177,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IL-4水平为(172±20)pg/mL,明显低于未刺激组[(193±19)pg/mL,F=11.963,P<0.05].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明显改善,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与高浓度APS刺激组接近.结论APS能够通过促进CD11chighCD45RBlowDC中IL-12的表达,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型反应

  • 标签: 黄芪多糖 白细胞介素12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在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的不同.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需要镇静的90例危重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先通过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剂量为1μg/kg,时间为10~15min,之后保持剂量为每小时0.3~0.8μg/kg持续注入;而给予咪达唑仑组患者泵入咪达唑仑,剂量0.05mg/kg,时间为1min左右,之后在保持每小时0.03~0.1mg/kg.治疗之后,对于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澹妄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唤醒所需时间进行评价比较.结果用药进行镇静之后,在患者的镇静满意度方面,当用药使两组患者的镇静程度均达到规定标准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的镇静满意度达到了84.4%,而咪达唑仑组患者的镇静满意度则只有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过程中右美托咪啶组有23例患者出现澹妄,发生率为51.1%,而咪达唑仑组出现澹妄的患者有33例,发生率为73.3%;而在镇静过程中,两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停止用药之后对患者的唤醒所需时间方面,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所需时间仅为(28.5±6.8)min,而咪达唑仑组所需时间则达到了(83.2±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上,右美托咪啶相较于咪达唑仑镇静效果更好,而且患者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而且右美托咪啶的使用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澹妄的发生率以及唤醒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dexmedetomidinedetomidinemidazolamalprazolamincriticallyillpatientssedationeffectdifferent.Methodsatotalof2014June2015Juneinourhospitalinpatienttreatmentrequiressedationof90casesofcriticallyillpatients,all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respectively,fortherightbeautydetomidinegroupandmidazolammidazolamgroup(n=45patientsreceiveddexmedetomidinepyridinegroupsofpatientsbyintravenousinfusionofdexmedetomidinepyridine,thedoseof1g/kg,timeis10~15min,andthenkeepthedoseforeachhour0.3~0.8g/kginjection;givenmidazolammidazolamgroupofmidazolamMidazolam,dose0.05mg/kg.Timeforabout1min,aftermaintainingperhour0.03~0.1mg/kg.treatment.Forthesedativeeffectoftwogroupsofpatients,treatmentinpatientswithDanofdeliriumoccurredrateanddurationofmechanicalventilationandwaketimerequiredtoevaluatethecomparative.Resultsdrugsforsedation,intermsofsedationinpatientssatisfaction,whenusethetwogroupsofpatientswiththedegreeofsedationareuptostandard,dexmedetomidinegrouppatientssedationsatisfactionreached84.4%,andmidazolamsedationsatisfactionofmidazolamgrouppatients,only35.6%,thedifferenceisstatisticallysignifiGcantMeaning(P<0.05);intheproceduralsedationofdexmedetomidinegroup23casesofpatientswithDantheabsurdandincidenceratewas51.1%,andmidazoGlammidazolamgroupDanofdeliriumpatientswith33cases,incidenceratewas73.3%;andinproceduralsedation,twogroupsofpatientsneedmechanicalventilationtime,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ndafterstopping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wake-uptimeneededto,dexmeGdetomidinegroupsonly(28.5+6.8)min,andmidazolammidazolamgrouprequiredtimeisreached(83.2+7.1min),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Gcance(P<0.05).Conclusionforsedationincriticallyillpatientstreatment,dexmedetomidinephasecomparedwithMIofmidazolamsedationeffectisbetter,andthesatisfactionofpatientsisrelativelyhighandtheuseofdexmedetomidinecaneffectivelyreducethepatientappearedDantheabsurdandtheincideneofcallawaketime,improvethetherapeuticeffect,highsafety,itisworthinclinicalwidely.KeywordsDexmedetomidine;midazolam;sedationincriticallyillpatients;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15-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