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在VSD的介入治疗史上相继出现了Rashkind、Clamshell、CardioSEAL、Sideris等封堵器。2001年12月长海医院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公司生产的国产对称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2002年国外报道应用Amplatzer偏心型的膜周部VSD封堵器治疗偏心型VSD。自此镍钛合金封堵器以其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等优点,大大推动了VSD介入治疗的发展。

  • 标签: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术后 传导阻滞 膜周部VSD 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术后呼吸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8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术后呼吸道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比较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手术后呼吸道护理,有利于手术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纯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呼吸道护理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女,8岁。因运动性心悸气短5年于2003-05-20入院。查体:发育较差,无紫绀和杵状指,颈静脉轻度怒张。血压100/50mmHg。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率110/min。节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部有Ⅱ/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

  • 标签: 导管法 封堵术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修复膜用于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缺损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60例,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常规性治疗;联合组患者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腔修复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情况、患者满意度、愈合时间等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对于口腔黏膜缺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口腔修复膜治疗,临床疗效好、无不良症状及体征、治疗愈合时间短,安全性较高,为口腔粘膜缺损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口腔粘膜缺损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口腔粘膜 口腔粘膜缺损 常规治疗 患者满意度 联合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指端旋转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指端缺损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指端旋转皮瓣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邻指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修复情况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手指功能正常率为93.33%,术后外观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6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端旋转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皮肤修复完整,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指端旋转皮瓣 指端缺损 皮瓣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义齿修复治疗、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94%,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由此可见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在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舒适程度以及美观程度的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能修复患者不同部位牙列缺损,达到稳定、舒适、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牙 牙列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80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的效果。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 (95.0%)显著高于对照组 (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经口腔种植牙修复后舒适程度、美观程度、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既美观又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牙 修复 牙列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位毛囊移植修复疤痕性睫毛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疤痕性睫毛缺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别接受单株毛囊移植修复和单株毛发移植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效果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90.6%;对照组患者修复效果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69.6%;观察组患者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位毛囊移植修复疤痕性睫毛缺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单位毛囊移植 疤痕性睫毛缺损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间,我科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15例18指,其中伸肌腱缺损5例7指,屈肌腱缺损10例11指。手部伸肌腱缺损范围5-9cm,平均7.4cm;屈肌腱缺损范围4~7cm,平均5.4cm。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3个月,平均1.5个月。移植伸肌腱缝合采用改良Kessler法,移植屈肌腱缝合采用套圈缝合法,A2、A4滑车缺损者在移植肌腱的同时重建滑车。术后患肢予以适当固定制动,全部病例均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康复功能训练,4指因肌腱粘连于二期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疗效评定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TAM(TotalActiveMovement,TAM)系统评定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达优者4指,良6指,可4指,差4指,优良率为56%。结论:临床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的方法之一,可以使手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仍存在轻度的免疫排斥反应及肌腱粘连,使修复优良率减低,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 标签: 同种异体 肌腱移植 肌腱缺损 肌腱粘连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行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的开放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创面均成功修复,骨折均顺利愈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缺损 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VFG)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本组1例胫骨多发骨样骨瘤并病理骨折,行病灶边缘切除+对侧VFG+外固定架固定;1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骨折,行瘤段广泛切除+同侧VFC+腕关节重建术;3例创伤性胫骨缺损,采用对侧VFG+外固定架固定.2例股骨近端骨肿瘤合并病理性骨折,采用病灶囊内刮除+对侧带血管折叠腓骨移植+95°角钢板桥接固定.术后随诊1~3年,依据Enneking肢体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病人均获骨性愈合,全部病例供区功能正常,X线显示无踝关节外翻及关节炎改变.结论利用VFG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大段骨缺损,疗效良好,是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游离腓骨移植 骨缺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患者共计543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两组。1组328颗牙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2组215颗牙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修复。结果随访一年,1组成功率78%,2组成功率94%,2组成功率高于1组。经统计学检验p=8.922266e-15,x2=26.1958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树脂的临床疗效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是较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玻璃离子水门汀 复合树脂 楔状缺损 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制皮肤牵张器,对9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7-28d。结果;创面愈合。随访1年,外观仅有线形瘢痕。结论自制皮肤牵张器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组织、外观满意。

  • 标签: 皮肤缺损 自制 简易 皮肤牵张器
  • 简介:复习相关文献,综合性报道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骨替代被修复重建组织的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 简介:指部皮肤缺损的修复近年来有很大进展。对伴有骨及肌腱外露的指背皮肤缺损,有报道用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自1996年3月至今应用带蒂岛状筋膜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12例,收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指背皮肤缺损 筋膜瓣 修复 筋膜蒂 指部 肌腱
  • 简介: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种植体植入存留情况以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该技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我科行种植修复患者110例,根据是否行上颌窦提升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方式进行上颌窦提升并植入Bio-Oss骨粉,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植入种植体。所有入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全口曲面断层检查,牙周探诊深度检查(probingpocketdepth,P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onprobing,BOP)、菌斑指数(plaqueindex,PI)检查,种植体存留情况,种植体根方至窦底实际骨高度(actualbonehight,ABH)。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55例,植入76颗种植体;对照组55例,植入70颗种植体。2组修复后复查,种植体脱落率、PPD深度、BOP指数、P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BH术后即刻与术后3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技术为种植体植入骨量不足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案,且能保证种植体较高的存留率,以及良好的植体周围健康。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术 种植牙 存留率 植体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