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研究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应用X线平片、MR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治疗的42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实施X线平片检查与MR影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性。结果:针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在骨质增生、关节面硬化等诊断准确率上,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高于MR影像诊断准确率,对比P

  • 标签: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X线平片 MR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学诊断的效果。方法 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单位颈椎病患者30例,先后接受X线平片和CT影像学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CT对构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颈椎曲度异常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CT在特异性征象中的检出率低于X线平片(P<0.05)。结论 X线平片和CT影像学诊断均有着各自优势,故在颈椎病诊断中可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升诊断价值。

  • 标签: 颈椎病患者 X线平片 CT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癌主要发病群体为女性,这类疾病属于恶性肿瘤,相关数据显示,在全身各类恶性肿瘤疾病当中,乳腺癌发病率占比为10%左右,乳腺癌的发生和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患病几率较大,男性发生乳腺癌几率较小,由于乳腺癌早期症状无明显症状,人们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不重视,再加上我国乳腺癌早期筛查未普及化,所以,乳腺癌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调查显示,新发乳腺癌病例当中,只有5.2%的患者是定期到院配合乳房X线筛查被确诊,82.1%的患者发现自身为乳腺癌时临床表现较为突出,所以,乳腺癌早期临床诊断意义重大。本次针对早期钼靶X线摄片联合磁共振诊断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进行了分析,确定患者为100例,对患者随机分组,50例患者实行钼靶X线检查手段,归为对照组,其他患者为钼靶X线摄片联合磁共振诊断,归为观察组,对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误诊和漏诊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对确定身体病症具有积极作用,本次对患者早期实施诊断项目,对临床符合率进行了评估,对照组患者不符合例数较多,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患者查体期间,会因为患者自身原因、仪器设备、人员操作等因素导致诊断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所以,本次就针对误诊和漏诊发生率进行了评估,对照组患者出现误诊及漏诊例数较多,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钼靶X线摄片联合磁共振诊断方法能够提升临床诊断有效率。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 钼靶X线摄片联合磁共振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肋骨正位+双斜位X线片在发现隐匿性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正位、双斜位X线检查,对比肋骨正位、双斜位X线片及正位+双斜位片对肋骨骨折检出的情况。结果:在5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共发生103处骨折(均经过CT检查核实)。其中正位片检出75处骨折,检出率72.82%;双斜位片检出81处骨折,检出率78.68%,正位+双斜位片检出101处骨折,检出率98.06%,与正位片、双斜位片相比,差异均有意义(X2分别≈26.374、18.864,P均<0.05)。结论:在发现隐匿性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肋骨双斜位X线片能有效弥补正位片的不足,但单纯应用肋骨双斜位X线片的临床价值显然没有正+双斜位X线片高,因此,需要联合应用肋骨双斜位X线片与正位片,用以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

  • 标签: 肋骨正位+双斜位X线片 隐匿性肋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X线检查应用在痛风关节炎(GA)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11月接诊且确诊为GA的83例患者,均行X线及能谱CT检查,评价二者诊断准确率、病变检出情况。结果:(1)较之X线检查,能谱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

  • 标签: 能谱CT技术 X线检查 痛风关节炎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SCT、MRI、X线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9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组分为MSCT组30例,实行MSCT诊断;MRI组30例、实行MRI诊断;X线组30例、实行X线诊断。比较3组的诊断效果差异性。结果:MRI组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较高,具有影像学价值。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MSCT MRI X线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SCT、MRI、X线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9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组分为MSCT组30例,实行MSCT诊断;MRI组30例、实行MRI诊断;X线组30例、实行X线诊断。比较3组的诊断效果差异性。结果:MRI组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较高,具有影像学价值。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MSCT MRI X线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福泉市某医院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设备机房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放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现场放射卫生学调查和检测,对该建设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 DR设备机房布局合理,屏蔽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有效;机房周围辐射水平和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限值要求;个人防护用品基本能满足放射防护需求;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体系。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竣工验收要求。

  • 标签: DR机房 职业病危害 放射防护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122例因高位复杂性肛瘘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均纳入61例病人。将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组与调研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调研组采用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常规组与调研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构成比较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改良切口引流 挂线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开挂线,试验组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对比手术结局。结果:1)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住院天数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2)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3.45%vs20.69%),有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组治疗前后的肛管最大收缩压与静息压变化不大(P>0.05),而对照组则有所减小,且试验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并发症少、恢复快,且能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 标签: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 对口引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断中采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62例,分别采用开展X线平片、MSCT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将手术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X线平片检出率(96.77%)较MSCT后处理技术(88.77%),差异不明显(P>0.05),而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符合率(93.55%)较X线平片(77.42%)高(P<0.05)。结论 针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用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符合率较X线平片高,更利于医师判定。

  • 标签: 四肢骨关节骨折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X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体脂肪填充联合线雕提升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塑形外科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接待的进行面部年轻化手术的患者140例,分为普通组和联合组,各70例。其中为普通组提供线雕提升,联合组加用自体脂肪填充技术,最后对比产生的面部年轻化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的面部年轻化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普通组,对比均P

  • 标签: 面部年轻化 线雕提升术 自体脂肪填充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中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开展试验研究,将其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切开挂线疗法,试验组30例,予以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值得统计探析(P<0.05)。结论:将切开挂线对口引流运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可以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其临床治疗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维护患者人身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6)患者进行常规切开引流治疗,研究组(n=34)患者进行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相较于常规切开引流而言,其疗效更可靠,患者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并发症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高位肛周脓肿 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 常规切开引流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X线与CT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率。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老年骨质疏松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对照组)和CT检查(观察组),比对两种方法在其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CT诊断符合率86.4%(51/59)显著高于X线诊断62.7%(37/59)。比对差异明显(P0.05);CT诊断骨折线84.7%(50/59)、附件骨折91.5%(54/59)、椎管狭窄86.4%(51/59)显著高于X线诊出率74.6%(44/59)、79.7%(47/59)、78.0%(46/5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X线 CT技术 老年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肛瘘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分析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120例因肛瘘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均纳入60例病人。分别命名为常规组与调研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调研组采用切开缝合与挂线联合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安全性。结果 常规组并发症构成比明显高于调研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肛瘘 切开缝合 挂线缝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的方式以及效果,本文使用CBCT三维重建及X线片,统计准确率。方法:本文选60例确诊口腔正畸埋伏牙患者,牙齿共计101颗,在治疗前后实施CBCT三维重建、X线片诊断,金标准是手术结果,分析埋伏牙的分布,统计患者的准确率。结果:手术结果证实,埋伏牙在上颌前牙区、下颌前牙区,依次是49颗、17颗,多生牙一般在上颌,为16颗,对比X线片,运用CBCT三维重建的准确率较高,P<0.05。结论:诊断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的方式选择CBCT三维重建,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CBCT三维重建 X线片 口腔正畸 埋伏牙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X线平片技术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11月-2022年4月收入的外伤性脊椎骨折疑疾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金标准诊断结果(阳性42例,阴性3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两组对象在阳性预测率方面都大于94%,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病症表现诊出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X线平片技术和多呈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都可以有效诊断外伤性脊椎骨折,阳性预测率均高于90%,但是多呈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指标优于X线平片,可见结合实际的情况择优选择。

  • 标签: X线平片技术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用光学干涉断层成像辅助冠脉介入治疗中护理的配合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院内进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用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的46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23例,用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23例,用综合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少于参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