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NP(B型钠尿肽)和IL-6(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作为研究组,均行BNP、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同期选取6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与其BNP、IL-6、IL-1β、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BNP(632.22±423.68)ng/L及IL-6(9.31±5.69)ng/L等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FⅣ级患者IL-6(34.52±18.68)ng/L、BNP(1158.51±393.29)ng/L等指标测定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Ⅲ级(P<0.05);治疗后IL-6(4.26±1.23)ng/L、IL-1β(12.23±5.27)ng/L、TNF-α(24.26±10.24)ng/L、BNP(102.67±34.29)ng/L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低(P<0.05)。结论CHF患者BNP、IL-6等水平较正常人群高,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水平增加,经药物治疗后可有效缓解。

  • 标签: BNP IL-6 充血性心力衰竭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四君子汤治疗的疗效及对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四君子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IL-6、TNF-α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四君子汤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肠胃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且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四君子汤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 TNF-&alpha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按照配对原则选取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慢性和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各20例,对不同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每两种疾病患者间免疫球蛋白G(IgG)和IL-6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每两种疾病脑脊液IgA和IgG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IL-6水平均存在明显异常,且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判断疾病类型。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白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为根治胃肠肿瘤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30例。依患者状况、肿瘤情况采取对肿瘤的针对性切除。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复发后经二次治疗后根治,3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胃肠肿瘤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征性,早期发现困难,较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能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中与肺功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阶段体检结果为正常者60例,形成对照组,检测和对比两组各因子水平,测定其与肺功能FEV1%pred,血尿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TNF-α、IL-6、IL-8和hs-CRP含量与FEV1%负相关,与患者血尿酸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患者存在气道炎症,或许是引起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血液透析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对照组体检当天空腹取静脉血3mL,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测定两组IL-1β、IL-6及TNF-a水平;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组不同预后血尿素氮、尿酸及肌酐水平;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IL-1β、IL-6及TNF-a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慢性肾衰竭患者IL-1β、IL-6及TNF-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后43例预后良好,7例预后相对较差。预后良好组IL-1β、IL-6及TNF-a、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水平,均低于预后较差组(P<0.05);?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预后与IL-1β、IL-6、TNF-a、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IL-1β、IL-6及TNF-a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呈高表达,将血液透析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能降低IL-1β、IL-6及TNF-a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beta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随机分组,就全身麻醉方法(n=40,参照组)及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n=40,研究组)实施后对患者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免疫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方法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比,后者术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较低,且患者各项免疫指标较正常,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四君子汤治疗的疗效及对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四君子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IL-6、TNF-α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四君子汤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肠胃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且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四君子汤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 TNF-&alpha IL-6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50例经病理确诊的PHCC患者、107例肝硬化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6和GP73水平。结果:PHCC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中位数147.57pg/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30.75pg/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0.11pg/L)(P〈0.05);PHCC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中位数234.56ng/mL)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128.04ng/m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43.87ng/mL)(P均〈0.05);PHCC患者血清中IL-6和GP73的阳性率(68.00%、60.00%)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27.1%、37.4%)及正常对照者(6.0%、2.0%)(P均〈0.05)。采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IL-6或GP73诊断P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6.0%和70.0%,均优于AFP单独检测(灵敏度46.0%);而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PHCC的灵敏度最高,为78.0%。IL-6及GP73水平与AFP水平间均无相关性,AFP阴性PHCC病例的IL-6阳性率为55.56%,GP73阳性率为44.45%。结论:IL-6和GP73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PHCC的灵敏度,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样本研究验证。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高尔基体蛋白73 原发性肝细胞癌 诊断
  • 简介:目的:应用UroVysion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检测试剂盒,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染色体3、7、17和9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位点的畸变情况,探讨这4种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及其组合辅助诊断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UroVysion试剂盒中基因识别位点探针(LSI)9p21基因探针和着丝粒3、7、17探针(CEP3、CEP7、CEP17),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60例膀胱癌患者和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统计分析每条染色体在膀胱癌患者中的畸变率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间的关系,计算4种探针组合检测膀胱癌的总阳性率。结果:①用FISH法检测发现,60例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核中3、7、17染色体及9染色体p16基因均有较高的畸变率,分别为61.7%(37/60)、56.7%(34/60)、55.0%(33/60)及66.7%(40/60)。3、7、17染色体畸变中,除3例患者表现为17染色体单倍体,其余均表现为多倍体,各染色体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21位点纯合性缺失者7例(11.7%),单体者22例(36.7%),多体者11例(18.3%),9p21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0例膀胱癌患者4种探针组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6.7%。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中有2例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度为90%。结论:我国人群中3、7、17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率很高,而其畸变与膀胱癌的早期发生、进展过程、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UroVysion试剂盒可在我国人群中开展应用,但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国外报道低。进一步寻找适用于国内膀胱癌的最佳探针组合,制定适当的阳性判断标准是非常必需的。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血清 IL-1、 IL-6、 TNF-α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现选取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入住我院的慢阻肺患者 118 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 59 例。对照组仅使用特布他林治疗,研究组使用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血清因子水平变化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血清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治疗慢阻肺患者的过程当中,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特布他林 多索茶碱 慢阻肺 肺功能 血清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IL-17)的影响。方法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比较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血清IL-6、IL-17含量水平。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血清中IL-6、IL-17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的血清IL-6、IL-17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有效的减低血清IL-6、IL-17,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临床疗效 IL-6 I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