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在2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呼吸衰竭患者(n=68)列入研究中。双盲法分为研究组(n=34)、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均给予无创呼吸机,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总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优质护理 2型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道护理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病例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分别采取呼吸道护理、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住院时间等展开对比、观察。结果:护理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组、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3.33%、23.33%,护理组的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方面,呼吸道护理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既可以对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控制,也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现象的发生几率,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不容小觑。

  • 标签: 呼吸道护理管理 重症肺炎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呼吸训练与排痰管理在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肺癌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呼吸训练与排痰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并发症以及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呼吸训练 排痰管理 肺癌 呼吸功能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择选患者72例,均确诊为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随机分组护理:常规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36例)实施心理护理,统计、比较、分析两组的心理状况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在SDS、SAS量表评分方面,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干预组(94.44%)高于常规组(75.0%),P<0.05。结论:心理护理用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通气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调节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通气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OPD患者接受有氧运动+呼吸康复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与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以按入院时间单双号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作为探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比组给予单纯有氧运动,实验组给予有氧运动+呼吸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两组经护理干预后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有氧运动+呼吸康复护理的实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呼吸功能的加强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有氧运动+呼吸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呼吸法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该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入院日期(每组35人)成功分组,采用呼吸护理方法,采用实时护理因此,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护理效率较高,有统计意义(p < 0.05)。结论呼吸护理可预防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呼吸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后,交替使用无创呼吸机与经鼻高流量氧疗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2023年9月收治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后交替使用无创呼吸机与经鼻高流量氧疗序贯通气呼吸治疗,并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检验试验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呼吸治疗措施。结果 此例患者入院 5d后经机械辅助排痰、翻身拍背、纤支镜肺泡灌洗、雾化吸入、呼吸功能锻炼、抗阻运动,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检查指标较前好转,患者在传统鼻导管氧疗下可维持稳定的氧合,呼吸功能恢复后出院回家。结论 根据患者肺病变较重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呼吸治疗措施,有创呼吸机拔管后交替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与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以支气管镜应用以及肺康复锻炼等呼吸治疗措施可促进及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有效减缓心率和呼吸频次,减少CO2潴留,降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 高流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抗阻运动 肺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盆底康复训练对初产妇盆底力、产后性功能、盆底疲劳度以及盆底功能受损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了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后复查产妇,并且将这10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于实验组的50例患者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器盆底训练治疗的方法,而对照组的产妇则只进行常规的运动训练,两组患者的康复疗程均为两个月。两个月之后应用PHENIX压力探头检测分别测量对照组与实验组产妇产后三个月的最大电压,盆底一类,二类力和疲劳度、盆底器官的脱垂分类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产妇在干预之后,于产后的三个月时间内,盆底最大电压值一类,二类力和疲劳度几项指标均显高于干预之前,并且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产后产妇来讲,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盆底力、降低盆底疲劳度,减少盆底功能的受损情况,能够有效促进盆底功能的康复。

  • 标签: 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 盆底肌疲劳度 产后性功能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啡泵术后对出现呼吸抑制患者的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进行吗啡泵术后出现呼吸抑制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平均分,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吗啡泵术的患者术后引起呼吸抑制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吗啡泵术 呼吸抑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呼吸科危重病患展开探究,对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分析实际应用成效。方法:从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之间接收的呼吸科危重病患中进行实验对象的筛选,共计抽选出94位符合条件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其实施分组对照探析,将94位病患一分为二,每组纳入47位病患,然后对其提供差异化的护理服务,实验组选用心理护理对策,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对策。结果:统计护理满意度,实验组计算所得数值为95.74%(45/47),对照组计算所得数值为80.85%(38/47),两组数值差距较大(P<0.05)。统计护理依从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测得的数值分别为100.00%(47/47)、82.98%(39/47),实验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利用SAS、SDS量表对病患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从护理后的调查评分来看,实验组的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呼吸科危重症病患进行医治的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举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呼吸危重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重症病人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呼吸内科接诊重症病人15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关于呼吸频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关于动脉血氧分压,试验组数据(75.25±4.18)mmHg,和对照组数据(69.93±5.27)mmHg相比更高(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病人用综合护理,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重症 血气分析指标 呼吸内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入住的有呼吸困难症状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结果]提高护士对病人呼吸困难程度病情掌握率,提高病人对呼吸困难评级及相应健康知识掌握率,降低病人呼吸困难再加重率。[讨论]护士应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呼吸困难评级后,护士应用该表能准确描述出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医护、护护之间能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间接提升护士素质。

  • 标签: 呼吸困难评级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评估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4例ICU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3月进入我院ICU病房治疗的64例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相关指标和总有效率的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ICU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更加优异,可改善患者呼吸系统,使患者自主进行呼吸,减少心衰及呼吸衰竭造成的死亡。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本院胸科住院的100例行肺叶或肺段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后行呼吸功能锻炼;将2014年2~12月在本胸科住院的100例行肺叶或肺段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为实验组,术前后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干预时间5d。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使肺癌术后患者呼吸群的耐力和力量得到增强,进而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肺部感染 肺不张 低氧血症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6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呼吸机治疗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要切实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呼吸机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呼吸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2~2019年2月进行机械通气及气管插管患者共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VAP发生率、预后效果。结果:分别统计两组早期VAP发生率、晚期VAP发生率以及总发生率。经过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早期VAP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晚期VAP发生率以及VAP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呼吸重症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详细研究,并讨论其对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从2020年-2021年期间选择100例在我院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将100例成员分成两组,甲组与乙组,每组设定50例成员,甲组提供常规的护理方法。乙组提供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血气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通过对甲乙两组参与本次研究的成员提供了不同护理方法后,乙组病人的血气指标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4例(8.00%)比甲组6例(12.00%)显低P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临床护理路径 呼吸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挑选本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诊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挑选法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经鼻管或者面罩吸氧;观察组实施无创呼吸机吸氧。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治前后动脉氧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并且归纳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诊治前后动脉血氧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改变情况显著超过对照组(p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