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总结42例鲍曼不动杆菌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护理重点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安置患者头高位,加强口腔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使用镇静剂期间做好镇静评估和每日唤醒护理。经治疗和护理,26例患者病情好转后转相关科室继续治疗,7例自动出院,9例死亡。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蒸汽清洗在复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方法 以赣州市人民医院临床科室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回收的600件复用穿刺针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0件。对照组以常规清洗方法清洗,试验组应用蒸汽清洗清洗。比较两组清洗质量、灭菌监测效果、清洗耗时及运行成本。结果 清洗后,试验组清洗质量合格率与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清洗耗时短于对照组,运行成本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蒸汽清洗可实现对复用穿刺针的有效清洗,确保灭菌合格,且清洗效率较高,可降低运行成本,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蒸汽清洗机 复用穿刺针 清洗质量
  • 简介:雾化吸入给药是一种理想的给药途径,该方法能避免注射或口服给药所致的全身不良反应,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目前,无创呼吸没有自带雾化吸入装置,在给无创通气患者行雾化吸入给药时,需脱机雾化,使通气治疗受到限制。笔者对氧气驱动雾化器与呼吸管路进行了巧妙连接,使用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氧气驱动雾化器 无创通气 呼吸机管路 护理技术
  • 简介:总结三维教学模式在呼吸相关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组建呼吸支持小组,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值班应急培训、视频教学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培训,培训3个月后进行呼吸应用知识和技能考核。三维教学模式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呼吸应用能力,保障了呼吸在临床的使用安全。

  • 标签: 呼吸机 三维教学模式 培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讲在老年病房医护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实践优势。方法:调查老年病房的工作人员使用对讲的情况,对比分析使用前后对护士满意度、医嘱处理缺陷的发生次数、及病房噪音大小。结果:所有医护人员均可以熟练掌握对讲使用方法。使用后的护士满意度提高,病区噪音强度较前降低,医嘱处理缺陷与使用前相比,有所减少。结论:对讲在老年临床医护工作中便于快速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病房的噪音,可以在临床实践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对讲机,临床医护,老年,应用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社会老龄化,长期卧床、气管切开及呼吸辅助呼吸的老年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及呼吸相关性肺炎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科于2000年9月16收治了1例重症脑梗死病患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呼吸机 辅助呼吸
  • 简介: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在预防肝移植术后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指定经过医院感染管理科培训的ICU人员,专项负责对肝移植术后使用呼吸患者进行监测,针对监测结果,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结果实施目标监测1年来,肝移植术后患者VAP的发生率以千日床位感染率计算,从2006年的54.7‰降至2007年15.1‰。结论目标监测是一种前瞻性的科学的监测方法,改变了过去重终末质量监测,忽视“过程”监测的弊端,将预防工作放在首先,便于及时掌握监测数据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消除感染危险因素,预防VAP的发生。

  • 标签: 目标监测 呼吸机相关肺炎 肝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全自动清洗消毒全面消毒和清洗呼吸管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回收的呼吸管道200套随机分为人工清洗组和全自动清洗机组,每组呼吸管路100套。人工清洗组使用人工清洗的方法进行清洗和消毒,全自动清洗组使用仪器进行机械化清洗,在清洗前后均在相同部位进行细菌采样,在清洗消毒后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消毒前2组的细菌培养菌落均数均超过了10000cfu/m2,消毒后全自动清洗机组所有呼吸管路均达到了消毒合格标准,且均小于5cfu/m2。而人工清洗组有8例并没有达到清洗消毒合格标准,其清洗合格率为92%。全自动清洗的清洗合格率高于人工清洗组清洗合格率(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对呼吸进行消毒和清洗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手洗。

  • 标签: 清洗 消毒 呼吸机 管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在呼吸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ICU机械通气(MV)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0.5%聚维酮碘溶液擦洗+0.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对照组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擦洗。比较两组MV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结果:实验组1周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MV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MV患者实施改良口腔护理可以彻底清洁口腔、杀菌,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 简介:目的观察用电动洗胃间歇胃减少口服中毒患者发生误吸的效果。方法307例口服中毒患者,按就诊日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洗胃间歇洗胃,对照组用洗胃持续洗胃,比较两组洗胃过程误吸发生率及清醒患者洗胃后6h内的不适症状。结果误吸发生率观察组6.5%、对照组31.4%,x^2=31.0,P〈0.005;两组意识清醒患者洗胃后6h内,观察组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洗胃能明显减少口服中毒患者误吸发生率。

  • 标签: 口服中毒 洗胃 误吸
  • 简介:传统的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方式(点名、签到等)在统计时,容易出现审核工作量大,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为了克服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自2009年起我院采用Ic卡考勤对全院护士参加医院继续教育进行考核管理,解决了数据收集、统计工作繁琐、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水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士继续教育 数据统计 考勤 继续教育管理 应用 IC
  • 简介:摘要:膈肌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应用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可导致呼吸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超声膈肌功能的监测,具有无创、便携性、床旁可重复操作性等优势,近几年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通过监测膈肌位移、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收缩速度、膈肌位移-时间指数等指标对膈肌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起到对患者进行机械控制通气的撤离以及结局的预测的作用,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可靠的撤评估标准。

  • 标签: 超声 膈肌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ICU患者呼吸相关肺炎(VAP)预防中循证护理的利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族患者均为25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进行干预,利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感染VAP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VAP的概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ICU患者VAP预防中行政护理能够发挥出明显效果,在临床具有极大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ICU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CU体位护理干预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的作用评估。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ICU病房使用呼吸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ICU体位护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较低(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及呼吸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体位护理在呼吸相关性肺炎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减少住院时间及呼吸的使用时间,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ICU体位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早期弹簧训练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运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参照组(n=48)与研究组(n=48),给予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弹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预防效果以及生活功能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日常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结论:早期弹簧训练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预防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的降低了DVT的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早期弹簧机训练 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 DVT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本院50例呼吸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呼吸应用时间、住院费用都优于对照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早期活动在ICU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中的预防效果。通过选取入住我院外科ICU患者100例,依据患者入住ICU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入住ICU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入住ICU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于机械通气48h内给予早期活动。探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50例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的过程中,未发生管道脱落、自行拔管、跌倒等不良安全事件。基于此,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ICU 早期活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患者使用无创呼吸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对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前来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样法把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常规组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药物联合无创呼吸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指标、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临床指标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 左心衰 药学分析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