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SAP的CT灌注特点,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9例SAP患者、17例MAP患者以及41例胰腺正常者进行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r)、毛细血管通透性(IS)等灌注参数,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AP组的BF、BV平均值为(121.5±55.27)ml·100mg^-1·min^-1、(11.7±5.26)ml/100mg,SAP组平均值为(63.58±36.91)ml·100mg^-1·min^-1、(7.13±2.11)ml/100mg,差异显著(P〈0.01);较正常组的(219.17±98.02)ml·100mg^-1·min^-1和(18.60±14.75)ml/100mg,均显著降低(P〈0.01)。MAP组和SAP组的PS分别为(25.14±10.7)ml·100mg^-1·min^-1和(34.61±11.25)ml·100mg^-1·min^-1,均高于正常组的(16.61±9.36)ml·100mg^-1·min^-1(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判断SAP的严重程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计 诊断显像
  • 简介:胰腺癌是一病情凶险、治愈率低、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5.0%或更低^[1]。放疗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胰腺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较低,而周边的胃、十二指肠、大小肠、肝、肾及脊髓对放射线耐受性较低,故传统的体外放疗极易造成副损伤。因此,许多学者对胰腺癌局部放疗产生了兴趣。胰腺癌局部放疗主要集中在立体定向照射、术中局部放疗、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等。现介绍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及其对胰腺癌的疗效。

  • 标签: 近距离放疗 胰腺癌 近距离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立体定向照射 局部放疗
  • 简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至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途径.然而,潜在治疗靶基因的选择、向大动物模型的过渡以及提高病毒转染技术的效率仍是目前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仅就目前体内心肌基因转染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 简介:近年来物理因子对免疫效应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的报道,发现不同的物理因子以及物理因子的不同剂量,对机体免疫有促进或抑制活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物理因子免疫学效应的研究作—综述。

  • 标签: 物理因子 免疫学效应 研究进展 光疗法 高压氧疗法 磁疗法
  • 简介:疾病的空间积聚性(spatialclustering)是指疾病的发生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积聚倾向或趋势,旨在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从空间水平探索人群中疾病和健康与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病因探索,疾

  • 标签: 中国结核病 性研究 积聚性
  • 简介:壶腹区恶性肿瘤主要是指起源于胰头部、Vater壶腹、下段胆总管及十二指肠黏膜的肿瘤组织。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常见的是胰头癌。2008年约有37900例诊断为胰腺癌,其中34300例死于此疾病[1]。与其他壶腹区恶性肿瘤相比,胰头癌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约有20%的患者可行潜在性根治性手术切除,但5年生存率均不超过5%[2]。Vater壶腹组织来源的肿瘤约占壶腹区恶性肿瘤的6%~20%,其愈后相对较好[3]。下段胆管癌为第三常见壶腹区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所得肿瘤标本切缘阴性率约为67%~90%,5年生存率能达到24%~28%。十二指肠癌与其他几种壶腹区恶性肿瘤相比,出现相对较少。总体而言,患者生存情况不乐观。

  • 标签: 恶性肿瘤 壶腹区 VATER壶腹 根治性手术切除 5年生存率 十二指肠黏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79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74例,近端胃切除术2例,全胃切除术2例:腹腔镜下D1+α式淋巴结清扫34例,D1+β式淋巴结清扫15例,D2式淋巴结清扫29例。手术时间为(202.9±45.6)min,术中失血(144.5±146.5)mL,术后排气时间(2.8±1.0)d,术后住院天数为(11.3±5.6)d,8例(10.1%)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吻合口漏、小肠梗阻等,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4.0±1.9)cm和(3.6±1.7)cm,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3.1±6.5)枚,其中有3例(3.8%)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6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早期胃癌 手术
  • 简介:抗癫痫药单独或与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治疗包括双相障碍在内的各种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障碍(ADHD)与多动、品行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与痴呆)、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偏执性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精神病。本文将对抗癫痫药物的若干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精神病 药物治疗 综述
  •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病,并且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了特定的抗体,推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心室重塑和/或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心肌自身抗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抗体 心力衰竭 心肌病 自身免疫
  • 简介:老年性耳聋已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助听器是目前帮助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克服交流障碍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数字助听器已逐渐取代模拟助听器并且体现出了更好的效果。但是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中使用助听器的比例仍然很小。人工耳蜗植入也已被应用在老年患者中。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听力康复服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 标签: 老年人 听力损失 听力学 听觉干预 听力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符合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1、2级患者56例,清晨口服缬沙坦80mg。结果用药一年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缬沙坦不仅是安全可靠的降压药,而且还可以缩小脉压,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可作为老年高血压一线用药。

  • 标签: 缬沙坦 代文 脉压降低 高血压病 药物治疗
  • 简介: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调节骨代谢实现的。1988年Komm在成骨细胞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1990年Penlser又在破骨细胞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都证明了雌激素受体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1993年第一例ERKO(EstrogenReceptorKnockOut)动物模型的问世.进一步明确了雌激素受体基因在骨代谢中的重要性。本文就雌激索受体亚型在骨代谢中的不同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雌激素Α受体 骨代谢 代谢研究 雌激素受体基因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临床上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尽管PD大部分的病例表现为散发,但是在相当一部分病例(约为10%~15%)中却以孟德尔遗传的方式在家族中传递。

  • 标签: 帕金森病 基因 DJ-1基因 发病机制
  • 简介: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越来越多地用于早期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其副反应常常可通过使用抗呕吐、抗腹泻和抗组胺药物减轻;随着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远期不良反应逐渐明显。应将不育和致癌作用告知病人,使其在知情的情况下作出选择。

  • 标签: 细胞毒性药物 化疗 临床研究 癌症病人 抗组胺药物 术后辅助治疗
  • 简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预后很差,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有效的诊治方法。蛙皮素(bombesin,BBS)属于胃肠肽类激素,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目前,人胰腺癌是否存在BBS以及BBS对胰腺癌是否具有促生长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BBS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

  • 标签: 人胰腺癌 蛙皮素 胃肠肽类激素 临床病理参数 消化道肿瘤 促生长作用
  • 简介: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结核病流行形势仍十分严峻,结核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强对结核病学的研究包括基础、临床和防治研

  • 标签: 结核病学 研究进展 21世纪 中国 分子生物学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