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有血液异常的HIV感染患者的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分析16例有血液异常HIV感染患者的外周血、骨髓细胞和骨髓病理学特点。结果患者外周血可表现1~3系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上占68.8%,各系细胞增生与骨髓细胞增生情况不全一致,粒、红、巨核三系细胞都存在发育异常的表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骨髓病理学检查:三系细胞比例和形态与细胞检查结果接近,部分患者的骨髓出现纤维化。结论HIV感染患者常出现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常存在发育异常的表现,但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相关疾病鉴别,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骨髓细胞 细胞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囊性成分为主的甲状腺癌(predominantlycysticthyroidcarcinoma,PCTC)的超声和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且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的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及血流丰富程度3项超声特征在所有PCTC中的分布情况;对其中9例PCTC的CT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的边缘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及乳头状结构3项CT特征在PCTC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0例PCTC的整体形态在超声图像中26例(86.7%)呈卵圆形、24例(80.0%)边缘光滑,其内实性成分26例(86.7%)呈偏心分布、20例(66.7%)血流丰富、19例(63.3%)边缘不规则,仅7例(23.3%)出现微钙化;且全部PCTC内实性成分均存在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及血流丰富3项超声特征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9例PCTC的实性成分在增强CT图像中7例(77.8%)边缘不规则、6例(66.7%)强化不均匀、6例(66.7%)具有乳头状结构,且均存在以上3项CT特征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结论当以囊性成分为主甲状腺结节内的实性成分在超声或增强CT图像中出现一些可疑恶性的影像特征时,应警惕PCTC的可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征而不是一个具体诊断,是许多种心脏病的最终结果。心力衰竭通常被看作是心肌疾病,其他原因还包括瓣膜性心脏病与慢性心律失常。在工业化社会中,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但也有极少数病人患“扩张性心肌病”,其冠状动脉正常而心肌有内在性损害。

  • 标签: 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学 冠心病 心脏病 诊断
  • 简介:癫痫定义为复发性、无缘无故发作抽搐的趋势。它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许多不同的可能原因引起的潜在临床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单次和偶尔的痫性发作(如热性痉挛)和在急性疾病期间出现的不应该被分类为癫痫。

  • 标签: 癫痫 流行病学 临床评价 自然病史 MRI检查 神经心理
  • 简介:当前,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疾病谱的改变,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已经不再是一种罕见病,它在临床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并干扰诊断和影响治疗的结果。人们对于该病了解的程度远远没有像结核病那样深入,相关的大病例数和前瞻性的报道较少,相当一部分病例的处理是个人的经验性操作,许多问题至今没有界定和定论,这就给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 有效治疗 病例数 疾病谱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院体液常规细胞检查的规范化情况。方法采用体液常规细胞检查情况调查问卷表调查50家不同级别医院体液常规细胞检查的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数医院并未意识到体液细胞检查工作的重要性,检查操作不够规范。结论医院应充分认识体液细胞检查工作的重要性,规范检查操作程序,提高检查效率与质量。

  • 标签: 体液常规 细胞学检查 规范化
  • 简介:由王士雯院士创办并担任总编辑的英文版《老年心脏病杂志》(JournalofGeriatricCardiology),在2011年11月的评审中,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收录。

  • 标签: 老年心脏病学 SCIE 杂志 英文 科学引文索引 检索系统
  • 简介:<正>用ELISA法作HBV血清五项指标(两对半)检测,将1860位内科疾病患者按科室主要分为消化、肾病、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神经6大疾病组,对其电脑存档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9种两对半模式,特殊模式较多出现;共检出HBsAg阳性345例,总阳性率为18.55%,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0.20%,具有显著性意义(x~2=19.59,P<

  • 标签: 检验资料 血清学调查 统计分析 总体平均 常规检查
  • 简介:由王士雯院士创办并担任总编辑的英文版《老年心脏病杂志》(JournalofGeriatricCardiology),在2011年11月的评审中,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收录。

  • 标签: 老年心脏病学 SCIE 杂志 英文 科学引文索引 检索系统
  • 简介: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及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脑的结构及功能影像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帮助鉴别不同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脑内解剖病变部位(定位)和功能障碍原因,并有助于临床药物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1]。尤其是随着我国PD诊疗的日益规范,神经影像检查已成为PD及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帕金森病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专家共识
  • 简介:背景已有研究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降压反应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变异的影响,但尚没有临床试验来证实是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影响到不同的药物治疗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脏表型的关系。方法与结果采用双盲-阳性对照-随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试验,研究对象为年龄≥55岁,至少有一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7939例研究对象被随机分到利尿剂(chlorthalidone),钙离子拮抗剂(amlodipin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lisinopril),和α受体阻滞剂(doxazosin)四个药物治疗组,并随访4~8年;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基因I/D多态性 心血管危险因素 抗高血压治疗 药物治疗 遗传学研究
  • 简介:<正>一应韩国防痨协会、韩国结核病研究院的邀请,我国卫生部派遣中国结核病细菌技术考察团一行20人,于1997年1月8日至28日赴韩访问,历时21天。考察团成员来自甘肃、宁夏、新疆、黑龙江、辽宁、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山东、海南、河北、河南、内蒙、江苏、

  • 标签: 结核病人 细菌学检验 考察团 参比实验 实验室 结核病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60Coγ射线照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变化;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观察细胞照射后DNA分子损伤及修复情况。结果^60Coγ射线照射后,HUVEC细胞生长速度及增殖率降低,降低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HUVEC细胞周期出现G2/M期阻滞;HUVEC细胞出现明显的DNA双链断裂,γH2AX和DNA-PKcs表达增加。结论^60Coγ射线照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G2/M期阻滞,促进DNA断裂,相关修复蛋白表达增加。

  • 标签: Γ射线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DNA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侧血液流变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牯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牯度、血液屈服应力、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结论血液的浓缩和高牯状态是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早给予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的治疗,对预防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探讨城市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某城市不同空气污染分区长期居住的1200名儿童进行检查,其中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轻度污染区居住儿童各400名,对哮喘患儿流行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儿童发生哮喘的空气污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1200名儿童,发现哮喘患儿94例,哮喘检出率为7.83%,男性高于女性,年龄〈5岁、空气污染区居住时间≥5年儿童检出率较高,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所占比较较高。患儿以喘咳、胸闷、呼吸困难、气促、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被动吸烟、家属抽烟、家养皮毛动物、不安装排油烟机、室内通风状况差、不带口罩防护、有近距离污染源、居住在重度空气污染区的儿童,哮喘发病检出率较高,与相反情况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影响儿童哮喘发病、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重度空气污染、近距离污染源和被动吸烟,而安装排油烟机和口罩防护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空气污染和儿童哮喘发病紧密关联,被动吸烟、近距离污染源和重度空气污染等均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安装排油烟机和口罩防护是其保护性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 标签: 儿童哮喘 空气污染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