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由A、B医师分别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2次重复测量,得出本组受试者颈椎维活动度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得出A医师重复测量的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和95%CI,得出A医师与B医师间重复测量的ICC和95%CI。结果本组受试者的颈椎活动度均值为:屈伸123.0°±8.3°,侧屈86.3°±8.9°,旋转135.1°±8.3°。观察者内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2),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4);观察者间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0),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1)。结论本实验证实颈椎维活动度测定仪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信度和观察者间信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稳定精确的颈椎活动度测量工具,适合临床和科研使用。

  • 标签: 颈椎 头部运动 活动范围 关节 可重复性 结果
  • 简介:继2007年8月及2008年9月成功举办第一、二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09年9月25日~27日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4—07—037)。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创伤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

  • 标签: 复合性损伤 脊柱外科 学习班 治疗 脊髓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 简介:为了不断提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激励高校期刊出版单位提高办刊综合质量,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于2018年4—5月组织了"上海市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最佳进步科技期刊奖"评选活动。经过多轮评估筛选,《脊柱外科杂志》杂志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标签: 科技期刊 脊柱外科 上海市 高校 杂志 综合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服用髓粉1~5年对老年人骨密度、临床症状及骨折的中长期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收集老年人服用髓粉1~5年前后的骨密度、临床症状和脆性骨折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髓粉1~5年(平均2.8年)后,临床症状和骨密度均能持续或显著改善,股骨颈平均骨密度增加1.52%,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率由3.7%降至0.9%,下降75.0%。结论长期(1~5年)服用金诺髓粉对改善骨密度和临床症状仍然持续有效,并可大幅降低骨折率,证明髓粉是保护骨与关节健康安全有效的辅助食品。

  • 标签: 三髓粉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维矫形手术,比较不同置钉方案的矫形效果,探讨手术策略的选择。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后路CD矫形模拟技术,分别设置不同的置钉方案,对比不同矫形操作中椎体成角及位移,比较术后矫形效果。结果4种矫形方案的Cobb角以及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差别。融合至T10与融合至L1的矫形方案相比,顶椎区去旋转作用以及向中线纠正的能力更强。去旋转矫形过程中顶椎区的螺钉应力较高,尤其在长段矫形方案。结论对于Cobb角较小、脊柱平衡性以及柔韧性较好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短段融合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临床方案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段(L4~5)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a)在前屈和后伸状态下,各实验切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在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小关节切除1/2以上的各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a)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段的前屈、后伸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b)当腰椎小关节切除范围超过1/2,对腰椎段侧弯运动有显著性影响,尤其以向对侧侧屈为甚;c)当一侧小关节切除超过1/2后,由于失去了小关节和关节囊的限制,导致腰椎活动段轴向旋转范围增加显著。

  • 标签: 小关节切除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 简介:探讨患有脊柱隐裂的儿童需要早期手术处理来预防神经损害。成年人的先天性脊髓拴系的治疗是有争议的。作者回顾分析了3个研究中心1994年~2003年61例接受脊髓拴系松解术的脊柱隐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进行过硬脊膜膨出修补术或脊髓拴系松解术的病例不在人选之列。

  • 标签: 脊髓拴系 隐裂 脊柱 成人期 发病 膨出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维影像测量结合自行研制的激光导航器辅助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8月,共5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接受PETD治疗,32例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式行PETD(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激光导航器辅助穿刺行PETD(试验组)。术中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患者术中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腰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导航器结合维影像测量辅助穿刺,能够有效减少PETD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手术效果良好,可减少患者术中长期俯卧产生的不适感,降低医患人员辐射暴露剂量,间接降低PETD的学习曲线。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linicalDensitometry,ISCD)就无校准体模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如来源于结肠成像术)的临床应用发布了新的官方立场,并提出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技术。ISCD定量CT工作组综述了这些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证据,并在2015年ISCD官方大会上提出一份报告和建议。该文将讨论与ISCD官方立场相关的支持证据、理论说明、争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综述了统计参数映射方法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非同步和内部校准 机会筛选 骨质疏松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统计参数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