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脊柱侧凸椎体特征性楔形变对于制定矫形手术计划来说,椎体楔形变是很重要,比如对椎体截骨和对生长能力评估.

  • 标签: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是由葡萄糖胺聚糖聚集在前交叉韧带胶原纤维间质引起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一种疾病。Kumar等于1999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初步采用韧带切除缓解症状。之后存在多例类似情况报道,但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早期对疾病分类不清,缺乏足够多可靠病理学证据,此病经常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囊肿混淆。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认识和研究深入,对本病整体认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又有了更加完善标准,本文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黏液样变性 病理生理学机制 疾病分类 膝关节疼痛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阐明恒定磁场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长和功能影响和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作用,从而在细胞水平较全面的解释磁场治疗骨质疏松机理。方法利用体外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外加0.38T、0.48T恒定磁场处理后,观察恒定磁场对这三种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影响。结果恒定磁场处理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表达,并且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结论恒定磁场促进骨组织成骨作用,抑制骨分解,是其治疗骨质疏松良好效果部分机制。

  • 标签: 恒定磁场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
  • 简介:1特发性脊柱侧凸未行外科治疗预后2003年第5期报道美国爱荷华大学1932~1948年对444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为66岁)进行长达50年随访观察,其中117名未治疗患者年龄相当、性别相配志愿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二者之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为22%,而对照组为15%.如果侧凸大于80°或顶椎在胸椎,则呼吸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下腰痛发生率为61%,而对照组为35%,但大多数为轻至中度疼痛(68%).如果畸形在胸椎且大于100°,则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而引起死亡大大增加.未治疗轻、中度脊柱侧凸患者,除了外观畸形之外,其日常生活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患者 特发性脊柱侧凸 对照组 发生率 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60只4月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正常健康组,Ⅱ:病理模型组,Ⅲ:病理+药A组,Ⅳ:病理+药B组,Ⅴ:病理+药C组。Ⅱ~Ⅳ组肌内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2次/周,共8周。Ⅲ~Ⅴ组第8天起灌胃中药,以腰椎骨密度和胫骨骨组织形态学为指标。结果:Ⅱ组骨密度明显低于Ⅲ组(P<0.01)。Ⅲ~Ⅴ组骨密度比Ⅰ组明显升高(P<0.05~0.01),其中最显著者为Ⅲ组(P<0.05~0.01)。骨组织形态学观察以Ⅲ组技果较好。本实验提示:用阴阳双补原则在临床治疗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适宜

  • 标签: 补肾方 拆方研究 骨组织 腰椎骨密度 病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研究ERK5在成骨细胞表达及IL-6对其表达调控,初步探讨ERK5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大鼠、小鼠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ERK5表达;用IL-6作用于MG-63细胞,检测不同时间和剂量干预后ERK5和P-ERK5表达情况,构建ERK5siRNA和空白对照质粒,转染MG-63细胞,IL-6干预细胞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表达差异。结果在人、大鼠、小鼠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中均有ERK5表达;IL-6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提高ERK5磷酸化;对照组相比,ERK5siRNA成骨细胞IL-6刺激后增殖降低,骨钙素表达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骨细胞ERK5信号通路活性受IL-6调控,ERK5信号通路参与了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 标签: 成骨细胞 ERK5 IL-6 RNA干扰 增殖 分化
  • 作者: 欧阳继蕊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22
  • 简介:踝关节为人体重要负重关节,屈伸活动是踝关节主要功能,活动同时将机体负重形式由垂直柱转化为弓状平面[1]。踝关节骨折为常见骨折,骨折后肿胀常常较为严重,目前对于骨折后肿胀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就踝关节骨折后肿胀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踝关节骨折;肿胀;中西医;中药外敷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PTED)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laminectomy,FL)对腰椎手术节段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行PTED或FL患者82例,并获得完整随访,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活动度变化情况及关节突关节间隙差、小关节角度差变化情况,评估2种术式对脊柱运动单位影响。结果PTED组和FL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5.9个月和24.5个月。2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降低,PTED组丢失量均小于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增加,FL组活动度增加大于PT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D组关节突关节间隙差和小关节角度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组则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PTED对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运动功能影响程度较FL小;FL对关节突关节间隙和小关节角度影响程度较PTED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目前,通过手术减压、去除神经根卡压治疗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疾病观点被普遍倡导。但是否必须进行融合却仍有一定争议。本研究对比了单纯减压、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融合、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3种术式临床疗效。44名单节段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方式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TILF采用填充同种异体骨钛合金cage。

  • 标签: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随机对照研究 椎间孔狭窄 临床疗效 单节段 减压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索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高半胱氨酸、维生素D、维生素B12和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12月在我院就诊138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将绝经后女性分为骨质疏松组(n=58)和非骨质疏松组(n=80)。记录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年龄、腰围等一般资料,检测腰椎L1~4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BMD,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钙、磷水平。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指标的差异以及高半胱氨酸、维生素D、维生素B12和BMD之间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腰围、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D、维生素B12、腰椎L1~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ho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表明,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D和B12在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和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维生素B12水平预测。

  • 标签: 骨密度 同型半胱氨酸 骨质疏松 维生素B12 维生素D
  • 简介:颈椎后路钢板螺钉是一种有效颈椎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部分缺损.侧块螺钉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颈椎弓螺钉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其适应证、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固定技术 颈椎弓螺钉 适应证 临床应用 并发症
  • 简介:胸腰段(T11~L2)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①胸椎较为固定,胸腰段成为活动腰椎固定胸椎之间转折点,躯干活动应力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凸,腰椎生理前凸,胸腰段为两曲度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集中部位。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以上3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内在因素。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MSF)诊断表述手术治疗.方法总结Scofix器械治疗46例MSF,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6例MSF,累及椎体100个节段,关键损伤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82.6%).平均随访2.5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ASIA分级分别提高了1~2级,感觉运动评分行t检验,B、C级术前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A级)ASIA分级无改善,感觉运动评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分别平均提高19.3分和15.9分.结论MSF诊断表述应明确多节段骨折关键部位及骨折性质(按关键损伤部位排序)、脊髓损伤程度,以便于临床比较;固定节段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固定节段.

  • 标签: 多节段脊柱骨折 诊断 手术治疗 临床分型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隙感染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7月收治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9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15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9例中仅有l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13~42个月,平均25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MRI有利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胸椎 腰椎 感染性骨疾病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女性髋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血清尿酸(uricacid,UA)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08例.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股骨颈BMD、股骨大转子BMD、股骨粗隆间BMD、髋部整体BMD、Ward’s区BMD、TC、TG、HDL-C、LDL-C、UA、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rminalcrosslinkingtelopeptideoftypeⅠcollagen,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ⅠNpropeptide,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VitD-T)及基础疾病情况等资料.髋部BMD、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β-CTX、PINP、VitD-T、TC、TG、LDL-C、HDL-C、UA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股骨颈BMD年龄、β-CTX呈负相关,BMI、VitD-T、TG、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大转子BMD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BMI、VitD-T、TC、TG、LDL-C、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粗隆间BMD年龄、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BMI、VitD-T、TC、TG、UA呈正相关(r〉0,P〈0.05).髋部整体BMD与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BMI、VitD-T、TC、TG、LDL-C、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Ward’s区BMD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BMI、VitD-T、TC、LDL-C、UA呈正相关(r〉0,P〈0.05).TC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TGUA呈正相关(r〉0,P〈0.05).HDL-C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LDL-C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髋部不同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尿酸 血脂代谢 骨密度
  • 简介:目的SOX-9基因转染大鼠ADSCs(Adiposestromalcells,ADSCs),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为软骨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提供新方法。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SOX-9基因转染ADSCs,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筛选;MTT法测定筛选后细胞增殖活性;RT-PCR、Westernblot对筛选后细胞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DSCs;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和CD44表达阳性,CD106和CD34表达阴性;基因转染后细胞增殖力变强;转染SOX-9ADSCs在目的基因SOX9、Aggrecan、CollagenⅡmRNA表达和软骨特异性基质-CollagenⅡ分泌上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结论SOX-9基因转染后ADSCs具有了软骨细胞表型特征,可以用作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基因转染 SOX-9 分化
  • 简介:水解胶原蛋白被认可为安全。近年来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显示水解胶原蛋白具有明显改善骨骼和关节健康效应:(1)水解胶原蛋白可刺激成骨细胞数量增加和破骨细胞活性减少,从而调整骨骼构成和骨矿分布;(2)有效维持骨密度;(3)通过扩大骨皮质面积,增加骨骼坚固性;(4)避免骨吸收;(5)改善骨关节炎患者或高危人群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所以,可以推荐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骨关节炎及其高危人群服用水解胶原蛋白,增进骨骼和关节健康。

  • 标签: 水解胶原蛋白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研究瞢密牌钙片对大鼠骨密度影响。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周量身长;给予该产品4周后,进行3天代谢实验;实验结束时,进行股骨骨密度测定和骨钙含量测定。结果低、中剂量实验组身长和身长净增加值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P〈0.05或P〈0.01)。各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中心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显著大于低钙对照组(P〈0.01或P〈0.05),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中心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显著高于碳酸钙对照组(P〈0.05)。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远心端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显著大于低钙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股骨钙含量及总钙量显著大于低钙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碳酸钙对照组大鼠钙表观吸收率显著低于低钙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实验组和碳酸钙对照组大鼠钙存留率显著低于低钙对照组(P〈0.01)。结论认为瞢密牌钙片有增加大鼠骨密度作用。

  • 标签: 密牌钙片 骨密度 大鼠
  • 简介:近年来,结核病发生率呈增长趋势,骨关节结核约半数累及脊柱,上颈椎结核占脊柱结核0.3%~1.0%[1-2]。发生率虽低,但其部位特殊,造成该区域骨和韧带广泛破坏,进而导致压迫和不稳定严重威胁到延髓、脊髓,引起神经和呼吸功能障碍[3]。但上颈椎漏斗结构对脊髓压迫容忍度较大,早期不易发现,出现严重神经症状时常需要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清除结核病灶,利于药物渗入,重建上颈椎稳定性,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预防和矫正畸形,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1]。目前上颈椎外科手术诊断措施主要为病灶穿刺活检术,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各种前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术和微创手术。随着外科手术诊疗方法不断改进和局部抗结核药物应用,上颈椎结核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1,3]。本文就上颈椎结核外科手术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疗效。方法10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钙剂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骨密度增加显著(P〈0.01);疼痛缓解率达82%;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鲑鱼降钙素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疗效良好。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疼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