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乳腺门诊患者中乳头溢液发生率为3%~7.4%。乳头溢液可能为乳腺癌的一个表现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一直以来并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在术前鉴别乳头溢液病因的良恶性,因而对于溢液患者除细胞涂片检查外,多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所以,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无创性检查诊断一直是学者们努力的目标。本研究采用先进的免疫色谱分析(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ICGA)检测乳头溢液中癌胚抗原(CEA)含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头溢液 癌胚抗原 免疫色谱分析法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并不会提高生存率,因此乳房切除术后进行放疗的数量也随之下降。随着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手术,并且保乳手术效果得到了实践证实,使得整形外科医生开始进行即时乳房重建代替以前的延迟乳房重建。在此趋势中发展了即时自体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既有良好的重建效果也不增加手术次数和并发症。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机试验的结果证实术后放疗能提高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乳房重建 乳腺癌患者 术后放疗 自体游离皮瓣 保乳手术 腋窝淋巴结
  • 简介:生育年龄推迟已经是全球趋势,尤其在我国全面推行二孩政策的今天,高龄妇女生育难问题越来越凸显。与其他器官相比,卵巢几乎是受年龄影响最早出现老化的器官之一。

  • 标签: 生长激素 预处理 高龄妇女 卵子质量
  • 简介:目的探索麦默通旋切系统(mammotome,MMT)常规性能以外的延展功能:麦默通扇形推进旋切术,即利用口径为2.5cm旋切槽的麦默通刀头切除直径3~6crn良性乳腺肿物的可行性。方法试验组200例,乳腺肿物直径3~6cm,采用麦默通手助结合超声导航下麦默通扇形推进旋切术。对照组200例,病灶≤2.5cm,接受MMT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疗效两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达100%。肿物平均切除时间为20min,平均旋切次数50次。在术中出血、皮肤瘀斑、术后血肿的发生率方面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329,P=0.715;X^2=0.0502,P=0.823;X^2=0.0000,p=0.995)。住院时间、手术刀痕外观及并发症方面两组相当。结论麦默通扇形推进旋切术切除3~6cm较大良性乳腺肿块是可行的,具有安全、准确、微创、美容、并发症少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麦默通旋切系统 可行性 较大良性乳腺肿物
  • 简介:近十多年以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但大多数采用的是以CO2作为气腹基础进行的.笔者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扩张腹壁代替CO2气腹进行了妇科腹腔镜手术,获得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三角形腹壁 中的应用 免气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中药热奄包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妇科诊断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热奄包,观察组实施改良中药热奄包。两组均干预3个月经周期,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表和痛经症状量表(menstrualsymptomscale,COX)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COX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干预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改良中药热奄包干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优于中药热奄包,可作为原发性痛经的优选干预方案。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改良中药热奄包法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 简介:<正>据现今数据表明,约有1%~2%的妊娠期妇女感染人类细小病毒B19(hParvo-B19),其中约有30%~50%会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其后果可造成胎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水肿,甚至死亡。胎儿贫血可导致胎儿心衰、水肿,甚至宫内死亡;血小板减少则可引起胎儿颅内出血继而引发胎儿残障及死亡。如何准确诊断胎儿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是进一步治疗的前提。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DickOepkes教授向我们详细讲解了胎儿贫血与血小板减少的病

  • 标签: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 细小病毒 妊娠期妇女 至宫 垂直传播
  • 简介: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s-on-beads,BoB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西京医院产前诊断中心1973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进行BoBs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973例羊水中,共发现异常核型150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45例,BoBs检出133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组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占该指征的81.82%。150例异常核型中,BoBs和核型分析均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24例,占异常核型的82.67%;BoBs检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5例,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性染色体嵌合7例,BoBs检出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结构异常14例,BoBs结果未见异常。结论BoBs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基因微缺失/微重复,联合染色体核型、基因芯片(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可对染色体结构异常和低嵌合正确检出,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效率与准确性。

  • 标签: BoBs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羊水细胞 产前诊断
  • 简介:本院共收治32例外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以下简称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分别采取抽吸及手术取出等处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乳术 并发症
  • 简介: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活检结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方案。前哨淋巴结状态的检查方法一般包括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学检查、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但是,这些术中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较低且过分依赖操作者的主观判断能力,而术后检测虽准确性高却耗时较长。近年来发展的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技术(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CR,QRT-PCR)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不能排除基因组DNA中假基因所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 标签: 术中检测 核酸扩增技术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一步法
  • 简介:随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技术的广泛开展与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临床工作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患者预后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一致意见,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其预后意义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查见微小转移灶不尽相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最佳临床决策目前亦无定论,当前多数研究倾向于对这类患者可采用全身辅助治疗联合术后局部放射治疗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笔者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转移 预后 临床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感染的最佳处理途径,拟提高该并发症处理的成功率。方法对28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感染患者采用手术取出材料、残腔灌洗、药物连续冲洗、负压引流坏死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彻底控制感染与炎症。结果28例患者治疗1~2周后,乳腺内感染得到控制,残腔及坏死组织全部被清除,感染炎症愈合,完整保留乳房,未有复发。结论对注射隆乳感染这类严重并发症,用手术加有效药物控制等方法正确处理,切实有效,能够保持乳房组织结构完整。

  • 标签: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注射 隆乳术 哺乳期 感染
  • 作者: 马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在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是明显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相较于应用子宫动脉结扎进行止血治疗,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的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感染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剖宫手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法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暂时性环扎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术中出血处理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止血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剥离胎盘前及子宫局部处理或全切除前,迅速使用一次性硅胶尿管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体血液供应,在子宫体血运阻断后进行常规止血操作,术后放开环扎尿管恢复子宫血供(排除子宫已切除患者),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量、术中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子宫坏死、切口感染、宫腔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暂时性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分娩术中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较好,能迅速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减少患者药物应用及输血量,止血成功率较高,同时子宫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用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子宫下段暂时性环扎术 前置胎盘 术中出血 子宫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炭和亚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断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采用纳米炭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纳米炭组)40例,采用亚甲蓝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亚甲蓝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阳性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数目用xˉ±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纳米炭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40/40),亚甲蓝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5%(39/40);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纳米炭组(3.4±1.5)枚和亚甲蓝组(3.2±1.5)枚;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纳米炭组32.5%(13/40)和亚甲蓝组25.6%(10/39,本组有1例未检测出SLN)。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N阳性率:χ2=0.450,P=0.502;平均SLN检出数:t=0.984,P=0.326)。纳米炭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116枚,平均为(3.2±1.1)枚(2~5枚),其中黑染57枚,染色率49.1%,亚甲蓝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97枚,平均(2.8±1.1)枚(1~5枚),蓝染26枚,染色率26.8%,两组非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检出数目及染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09和χ2=11.079,P=0.001)。术后腋下积液发生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结论纳米炭和亚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中均能到达良好的示踪效果,检出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纳米炭有助于检出更多的非前哨淋巴结,可能更适合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示踪剂。

  • 标签: 乳腺肿瘤 腔镜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前言"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双胎妊娠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包括双绒毛性双胎并发症,如双胎生长不一致、一胎结构异常、一胎胎死宫内;单绒毛性双胎特殊并发症,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intrauterinegrowthrestriction,sIUGR)、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twinreversedarterialperfusionsequence,TRAPS)、双胎贫血-多血序列征(twinanemiapolycythemiasequence,TAPS)等。

  • 标签: 双胎妊娠 单绒毛膜性双胎 临床处理 双胎输血综合征 序列征 胎死宫内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病理学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1105例CNB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类变量组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结果全部1105例研究对象CNB诊断均为非恶性,其中477例接受了手术切除,9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其余628例定期乳腺超声或/和X线摄影随访,在9~65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的随访期间无乳腺癌发生。在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CNB诊断高危(59例)和良性病变组(418例)分别有7例(11.9%)和2例(0.5%)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高危病变组患乳腺癌的风险是良性病变组的28.0倍(OR=28.0,95%CI:5.7~134.0,P=0.000)。CNB诊断为良性且行手术切除的418例中,临床初诊与CNB诊断不符的患者术后确诊为乳腺癌的比例为3.6%(2/56),高于临床初诊与CNB诊断相符者的0(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乳腺病变CNB诊断非恶性病例中,除少数高危病变及临床初诊与病理不符者需手术切除外,大多数良性病变采用定期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可能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

  • 标签: 乳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超声
  • 简介:目的分析符合NCCN指南绝经标准和正常月经状态的两组乳腺癌患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3项性激素的水平,为判断60岁以下、未接受卵巢去势但已停经的妇女是否达到绝经状态提供依据,以便合理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用西门子吖啶酯化学发光检测的204例年龄≥60岁或双侧卵巢切除后的患者(绝经组),以及128例处于正常月经状态患者(未绝经组)的性激素检测结果。采用核密度图描述3种激素在绝经和未绝经患者的分布特点,用百分位数表分别描述这两组患者的3项性激素数据。两组间3项性激素水平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绝经组中,E2最高值为53.63pg/ml,FSH和IM的最低值分别为9.68mU/rnl和1.18mU/ml。核密度图显示3项性激素水平都呈偏态分布,它们在绝经和未绝经患者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绝经和未绝经患者3项性激素的分布都有重叠,尤以LH为著。结论LH不宜用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绝经状态。对符合2011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绝经标准专家共识的患者,当西门子吖啶酯化学发光检测E2〈50pg/ml、FSH〉10mU/ml时,可初步判定其为绝经状态,并可考虑应用AIs,但应追踪性激素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误判的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性腺甾类激素 绝经期
  • 简介:Hugh等于2009年2月在《JClinOncol》上发表了题名为“BreastCancerSubtypesandResponsetoDocetaxelinNode—PositiveBreastCancer:UseofanImmunohistochemicalDefinitionintheBCIRG001Trial”的论著。现将这篇论著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国际乳腺癌研究组(BreastCancerInternationalResearchGroup,BCIRG)001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性的Ⅲ期试验,

  • 标签: Ⅲ期试验 乳腺癌 多西紫杉醇 淋巴结阳性 免疫组化 分类法
  • 简介:目的:分析文拉辛缓释剂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文拉辛缓释剂单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分别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由对患者不知情的主治医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3)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文拉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4、6、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与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文拉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比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多发生在治疗初期。结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改用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和改用文拉辛缓释剂治疗效果相当,治疗副反应较轻。文拉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可以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文拉辛缓释剂较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起效更快。

  • 标签: 抑郁症 文拉法辛缓释剂 抗抑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