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进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入组85例患者,女性83例,男性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湿疹样乳腺癌 特殊乳腺癌 预后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2例原发性乳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1999年至2014年,我院共治疗2075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乳腺鳞癌患者12例(0.058%)。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Ⅰ期2例,ⅡA期6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9例患者予改良根治术,2例予保乳术,1例因局部晚期予全乳切除+淋巴结清除术;4例予术后放疗,9例予术后化疗,3例予内分泌治疗。随访到2014年7月,4例因年代久远失访;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肺、胸骨、肝和脑的多发转移,行曲妥珠单抗+托瑞米芬治疗1年,带瘤生存4年;1例保乳术8个月后局部复发予乳腺全切后无瘤生存6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3年出现肺转移,经多程化疗分别于11个月后、3年后死亡;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无瘤生存期最长者157个月,短者7个月。结论乳腺鳞癌发生率低,治疗多联合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 标签: 乳腺鳞癌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5-氟脲嘧啶(5-Fu)组成的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治疗,FOLFOX4方案:L-OHP85mg/m^2静脉滴入2h,d1、d15;CF200mg,静脉滴入,持续2h,d1、d2和d15、d16;5-FU400mg/m^2,静脉推注d1、d2、d15、d16,600mg/m^2,静脉滴入持续22h,d1、d2、d15、d16;每28d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和毒性。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AFP,ECG,CT或MRI、B超等。疗效和不良反应按WHO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结果11例病人,均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其中CR无病例,PR2例,SD4例,PD5例:总有效率为18.18%,稳定率54.54%,10例AFP增高的病人中4例AFP下降,下降率为40%。生存期最短的为3mo,最长的8mo;中位生存期为5.8mo。FOLFOX最少为2周期,最多4周期,共30周期。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轻、中度白细胞减少72.72%(8/11)和轻度周围神经毒性(2/11)。结论经过初步应用,以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轻,病人易于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晚期 FOLFOX方案 化疗
  • 简介: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所有癌症中位于前列[1]。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合并有远处转移([2,3]),转移的部位主要是肝和肺([4]),其次腹膜、脑、骨骼、肾上腺、脾等其他比较少见的部位([5-7]),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之一。

  • 标签: 结直肠癌肺转移 肝转移 孤立性肺转移 总体生存率 诊治策略 术后辅助化疗
  • 简介:影像诊断在神经肿瘤领域具有巨大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肿瘤临床医生对影像诊断结果的解释和理解也需要不断提高。

  • 标签: 神经肿瘤学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病人的预后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文对1977.5至1996.5收治的脑转移瘤130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为肺癌的118倒,其它来源的为12例。所有病人给予全脑放疗,其中,辅以手术的17例;辅以化疗的63例。结果: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2%。年龄≤65岁、单发转移灶、无其它部位转移者预后好;原发乳腺癌的脑转移瘤病人比原发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好。放疗剂量≥60Gy扭与<60Gy组比较,有效率由33%提高至lOO%(P

  • 标签: 脑转移瘤 病人 全脑放疗 放射治疗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行局部切除术5例,局部扩大切除术9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改良根治术2例,皮下腺体切除术加乳房再造术1例。随访至2004年12月,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率9.5%。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其预后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胰胃吻合术的术式合理性及预防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8年8月间,25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胰瘘、胆瘘、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众多方法中,胰胃吻合术能够有效预防胰瘘的发生,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胰液漏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F)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增生性筋膜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增生性筋膜炎的临床情况、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F好发于四肢及头颈部,发病年龄为32~80岁。临床表现为伴有疼痛,迅速生长浅表孤立性肿块。镜下特点为黏液样背景、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间质散在分布具有诊断意义的神经节样大细胞;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及神经节样大细胞表达Vimentin、SMA和H-Caldesmon。结论:P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罕见复发,不转移,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应加强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假肉瘤 增生性筋膜炎
  • 简介:目的研究.LMP1在新疆地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鼻咽癌中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鼻咽癌中,LMP1阳性表达为60%(60/100),35例淋巴结转移病例中,LMP1阳性表达为80%(28/35)。EB病毒LMP1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民族及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疆地区鼻咽癌与EBV感染密切相关,EBVLMP1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标签: 鼻咽癌 EB病毒 免疫组化
  • 简介:胃癌因其症状不特异,诊断晚,治疗效果不理想,为全球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随着对胃癌分子生物学特性认识加深,针对特异性分子或基因的靶向药物逐步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回顾了相关靶向药物在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胃癌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术中行淋巴免疫化疗(Lymphangialimmunochemotherapy,LIC)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治疗及预后。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64例,按单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淋巴组):术前经内镜胃黏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注射化疗药和生物制剂与活性炭的混悬液。对照组(血液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及生物制剂的水溶液。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随访2组3年、5年生存率。结果淋巴免疫化疗后,实验组术后阳性淋巴结SPF(s期细胞比例)、APO(细胞凋亡)发生率及Bcl一2表达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之问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及5年生存率之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IC能促进淋巴转移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而经血液途径给药的治疗则作用甚微。

  • 标签: 胃肿瘤 活性炭 淋巴化疗 淋巴免疫化疗 细胞凋亡
  • 简介:  (接上期第211页)  临床分期Ⅳ期Ⅳ期,M1为孤立性转移灶:纵隔镜、支气管镜、脑MRI、骨扫描、PET扫描检查.  ……

  • 标签: 临床指南 指南细胞 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3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者;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97.2%,CD34阳性率86.5%,CD117与CD34共同阳性率83.8%。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老年大肠癌的不同,为青年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我院1999.1~2009.6年共收治的32例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研究,对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组织类型、Dukes分期、误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青年组在血便、腹痛及腹部不适、黏液腺癌、Dukes分期、误诊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度高,预后差。

  • 标签: 临床 病理 大肠癌 青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较少见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6年诊治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皮肤转移首发多在躯干,以多发结节肿块型为主;皮肤转移发现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23例。原发肿瘤部位不同生存期有差别,原发灶为乳腺癌生存时间最长。结论:皮肤转移为恶性肿瘤多脏器转移之一,预后差。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 转移 恶性肿瘤
  • 简介:准确的肿瘤分期是指导治疗、评估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NPC临床分期的进展,比较’92分期和’2008分期标准的优劣,重点阐述新分期的修订要点等相关问题。认为’92分期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及时使用NPC’2008分期有助于保证NPC分期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标签: 鼻咽癌 临床分期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自1987年至1999年间收治的278例复发性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无瘤期少于半年者占38.8%(108例),中位无瘤期10.7个月;其中Ⅲ+Ⅳ期占80%;腹壁种植40例。结论:肿瘤病期较晚,手术切除不彻底或种植是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早期根治术是提高治愈率之根本;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复发再治疗依然可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复发 无瘤生存期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86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激素受体状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0~49岁和50~59岁两组病例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1.1%和24.7%。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最多,占80.2%(697/869)。诊断时Ⅰ~Ⅱ期占80.1%(696/869),其中发病时无淋巴结转移者占60.4%。本组ER阳性者占66.9%(581/869),PR阳性者占69.5%(604/869),HER-2阳性者占39.7%(345/869)。ER、PR表达与发病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5),HER-2表达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病年龄较以往提前,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受体阳性患者比例高,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8岁脊柱肿瘤患者共35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6岁,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6例。发生部位:颈椎6例,胸椎14例,腰椎13例,骶椎2例。发生症状至明确诊断时间:良性肿瘤14.3个月,恶性肿瘤2.3个月,平均12.3个月。主要症状:疼痛31例,神经功能障碍20例。良性肿瘤中手术治疗27例,单纯放疗2例。恶性肿瘤中手术治疗且联合放疗和(或)化疗5例,单纯行放化疗1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7年。良性肿瘤治疗后疼痛症状大多减轻或消失,神经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恶性肿瘤3例死亡,1例肺部转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发病率低,良性及原发性肿瘤较多,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对于尽快明确肿瘤诊断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是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则是其关键步骤且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脊柱 骨肿瘤 疼痛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