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是其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结了昆虫适应寄主的行为和生长发育、生化机制以及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 标签: 昆虫 寄主植物 适应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甲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甲黄隆的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一心潮和一叶一心期。

  • 标签: 安全性 甲黄隆 水稻幼苗
  • 简介:对引进加工番茄材料进行分离研究,摸索出分离材料的遗传规律,并利用回交转育和自交分离优选单株相结合的方法,将分离材料的雄性不育基因和苗期连锁标记性状转育到优良自交系材料中,同时保持其他农艺性状不变。对转育组合少量制种,并安排区域适应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优选组合产量均高于对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加工番茄 雄性不育 回交转育
  • 简介: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当前单一大面积的种植导致雷竹生产上出现了病虫害,就雷竹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防治技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雷竹 病虫害 防治技术 展望
  • 简介:本文研究了2.1%氯·阿乳油对菜粉蝶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1%氯·阿乳油在室内对莱粉蝶的共毒系数为204.3;田间使用1000~2000倍液,药后1~3d对菜粉蝶的防效为86.8%~100%,药后7d达97.8%~100%。

  • 标签: 2.1%氯·阿乳油 菜粉蝶 防效
  • 简介:本文通过频次概率拟合法、扩散系数等分析了银纹夜蛾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银纹夜蛾属核心分布类型;抽样方法以5点抽样方便宜行;田间调查抽样以200丛样本较适宜。

  • 标签: 银纹夜蛾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 简介: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水稻稻瘟病诱导抗病性具有持久性、广谱性、安全性、系统性等而对未来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发挥巨大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水稻诱导抗瘟性的研究进展,对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的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对现在一些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稻瘟病 诱导抗病性 诱导因子 诱导机理
  • 简介:1980年以来,我省农田害鼠逐年加重,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全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1100~15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0%,鼠密度一般为10~20%,全省每年农田害鼠损失粮食2.5—3亿公斤,为了探讨农田鼠害防治指标,1989年晚稻期间,我们在萍乡市及赣县进行了农田害鼠损

  • 标签: 农田害鼠 农田鼠害 防治指标 鼠密度 黄熟期 危害面积
  • 简介:南瓜实蝇Dacustauwalker,是华南地区果蔬作物的一种主要害虫,发生量大,食性杂,为害重,使果蔬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准确掌握南瓜实蝇的发生规律,为测报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指导防治,我们于1986~1988年对南瓜实蝇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现简要介绍如下。

  • 标签: 瓜实蝇 发育起点温度 发育历期 虫态 成虫产卵 产卵盛期
  • 简介:菌根真菌能与森林中80%以上的树种形成菌根共生体,提高宿主吸收土壤养分的能力,影响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循环过程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菌根真菌既可将来自树木光合产物C直接转运到土壤中并被封存,还具有加快其C源在树木-土壤、树木-树木间传输的功能;菌根真菌可直接利用土壤无机N和有机N,将其传递给寄主植物,从而换取所需的C源,且能够改变森林植物N的获取策略;菌根真菌可增强森林植物适应低P环境,提高其P吸收效率,缓解P限制。综上所述,菌根真菌在森林C、N、P循环中可扮演多重角色,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贡献,今后还需从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分化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菌根真菌 养分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为了强化植物天然产物抗稻瘟活性和减少使用剂量,进行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测定、配伍药效模型多植物提取物活性级分组方,结果显示:木荷叶、无患子果皮、广玉兰叶、油茶叶、苦槠叶、雪松叶等材料醇级分抑制稻瘟病菌活性较强,抑制菌丝生长的中有效浓度(EC50)/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8/0.60、0.08/0.80、0.17/1.00、0.22/0.60、0.35/1.50、0.16/1.00㎎/mL,抑制孢子萌发的最小浓度(MIC)分别为:1.6、1.7、2.9、3.1、2.9、4.6㎎/mL。70%乙醇提取物组方抑菌效果表明:对菌丝生长抑制,两两组合时无患子和广玉兰的协同作用最强,木荷和雪松的拮抗作用最强;多组合时木荷、无患子、广玉兰取高剂量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抑制效果。对孢子的抑制情况,两两组合时均能加强抑制稻瘟病菌孢子的萌发,多组合时木荷、无患子、广玉兰、油茶、苦槠组方时可以获得最好的抑制效果。本文所选用的组方药效模型具有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好,可预测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多组分组方优选。

  • 标签: 多植物提取物 组方 抗稻瘟病菌活性 配伍药效模型
  • 简介:通过大田试验,每单位面积施用不同剂量的0.1%芸苔素内酯可溶粉剂,以明确其对水稻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水稻齐穗期与灌浆期喷施0.1%芸苔素内酯可溶粉剂对水稻千粒质量及结实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水稻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且对作物安全。

  • 标签: 芸苔素内酯 水稻 调节作用
  • 简介:为摸清贵州省低海拔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2012年对贵州省13个主栽马铃薯品种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Z-30、BP05-003(产量在25500kg/hm2以上)对晚疫病表现为中感,为早、中熟品种,适宜在低海拔发病不重的区域推广;滇黔芋2号、米拉(产量在13500kg/hm2以上)对晚疫病表现为感病,如在晚疫病常发区、重发区种植,生产上应加大防治力度;BPHFl01、20-4.5、威薯002为中感及感病品种,产量一般,为晚熟品种,适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需要加强晚疫病防治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 标签: 马铃薯晚疫病 主栽品种 抗性 低海拔地区
  • 简介:水稻褐鞘病是南方稻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16%,感病品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为了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调查分析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90年10月水稻黄熟期、当病情稳定后,在上高县李家村对该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

  • 标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黄熟期 南方稻区 李家村 调查分析方法
  • 简介:研究保润剂对丝状梗丝造碎的影响,对添加烟用保润剂(山梨醇、丙二醇、癸酸乙酯)的丝状梗丝,在模拟造碎后的尺寸分布及造碎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超过总量85%的丝状梗丝尺寸分布在2.5mm以下,其中1~2mm梗丝占总量的65%~75%,该部分梗丝造碎后易产生大量尺寸小于1mm的碎梗丝;(2)丙二醇的添加量大于3%时,添加量与梗丝的造碎率呈正相关关系;癸酸乙酯的添加量小于1.5%时,添加量与造碎率呈负相关关系;山梨醇对梗丝降碎效果不明显。

  • 标签: 丝状梗丝 保润剂 造碎率
  • 简介:由茎枯病菌(PhomaasponaqiSacc)侵染芦笋幼茎、嫩梢而造成的危害,在全国各芦笋产地都有了报道。在防治技术上,以清除病残株,集中一段时间留母茎结合化学药剂保护法,在生产上进行应用,起到有效的防病作用,并得到暂时控制病害之目的的。原则上,病害防治提倡预防为主,即在

  • 标签: 茎枯病 病害防治 子器 菌丝体生长 PHOMA 幼茎
  • 简介:选用5种不同的植物源杀虫剂3%苦参碱水剂,0.2%苦皮藤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鱼藤酮乳油对烟蚜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苦参碱水剂和0.2%苦皮藤素乳油对烟蚜防效皆达到90%以上,药效期可持续20d。因此,3%苦参碱水剂和0.2%苦皮藤素乳油这两种植物源杀虫剂可作为无公害烟叶和有机烟叶生产中防治烟蚜的推荐药剂。

  • 标签: 烟草 烟蚜 植物源杀虫剂 药效试验
  • 简介:芽孢杆菌是肠道中正常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为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通过对肠道的黏附和对致病菌的拮抗,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从芽孢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方式和肠道菌群研究方法来系统地阐述芽孢杆菌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 标签: 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 调节方式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