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安徽淮北平原1990年-2007年的粮食产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分离出趋势产量,结合因旱减产量得到历年的因旱减产率;为提高信息扩散在旱灾损失风险评估中的精度,运用基于交叉验证的窗宽优化进行改进,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其在P-Ⅲ分布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旱灾损失风险评估模型,计算了因旱减产率的概率分布,并对该区域旱灾风险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基于交叉验证与信息扩散的旱灾损失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合理,对解决旱灾风险评估中普遍存在的小样本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旱灾损失风险 评估模型 信息扩散 交叉验证 遗传算法
  • 简介:7月25日,正当全国上下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从枕头坝工地传来喜讯,公司承建的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大坝及发电厂房工程4号机组座支墩混凝土浇筑完成,并顺利向水电七局提交座安装工作面,完成了2013年又一个重大节点目标。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蜗壳呈蜗牛状梯形渐变结构,底板高程EL571.08,顶板高程EL588.5。蜗壳在招投标阶段为钢纤维混凝土结构,后经与设计沟通进行优化,将其调整为钢衬蜗壳。钢衬分为外衬和内衬,内衬由厂家供货,水电七局负责安装,外衬由施工局按照设计图纸自行下料、制作并安装。

  • 标签: 4号机组 坝施工 工作面 安装 枕头 座环
  • 简介:在调水工程中,如果泵站站前水位过低,会危及泵站安全,如果水位过高,会危及周边安全,因此探寻调水工程中河渠湖库水位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南四湖为研究区域,寻求不同起调水位、出入流量、泵站开启时间差的调水方案下泵前水位变化规律.先利用耦合模型对不同的调水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选取23组调水方案及其数值模拟所得的泵前水位作为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BP神经网络调蓄水位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最后利用预测模型对不同调水方案进行泵前水位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预测模型结果与耦合模型结果泵前水位基本吻合,水深相对误差小于9.15%,而模型计算效率提升96.67%.

  • 标签: 调水方案 泵前水位 耦合模型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 简介:分别采用自回归预测模型和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辽宁中部平原某区域地下水埋设进行预测,并结合区域内实测地下水埋深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在辽宁中部地下水埋深预测精度好于自回归模型,更适用于辽宁中部地下水埋深的预测和趋势分析。研究成果对于辽宁中部平原区地下水埋深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自回归预测模型 小波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精度对比和适用性分析 辽宁中部平原
  • 简介:拱坝坝址河谷一般较为狭窄,当较大流量由坝顶溢洪道泄流时,可能导致下泄水流淘刷两岸岸坡,影响坝肩稳定.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减小挑射水流入水宽度的措施.

  • 标签: 拱坝 溢流 试验研究 挑射水流 水舌 入水宽度
  • 简介:弯道环流是影响断面流速和含沙量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通过求解立面二维弯道环流运动的方法,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中考虑弯道环流的作用.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增加计算工作量不太大.

  • 标签: 弯道环流 二维数学模型 流速分布
  • 简介: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7420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7.4286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为6.6867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平均值为0.1077,表明该地区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均降幅为7.80%,表明河池市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最后指出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 标签: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生态盈亏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 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 可持续利用
  • 简介:针对城市群实施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长吉联合都市区为例,开展城市群水资源配置模型及超长期配置方案研究,通过构建面向城市群的水资源多维多目标配置模型和长系列逐月调节计算及对比分析,提出2050年超大时间跨度的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和配置工程布局,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群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和保障跨越式发展供水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城市群 水资源协同配置 长吉联合都市区
  • 简介:研究渠道开挖过程中渠基回弹变形规律,对渠道底板施工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采用改进的分层沉降仪配磁感应沉降方法,实测渠道二次开挖引起的渠基最大回弹量为102mm,建立了回弹变形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子对回弹变形的贡献度。结果显示:开挖卸荷是产生渠基回弹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约占总回弹量的74%。渠道底板在2013年12月封闭后的5个月时间里,由时间效应引起的渠道底板回弹量仅为2.43mm,对渠道底板结构影响不大,有利于渠道的安全运行。

  • 标签: 渠基回弹 监测分析 变形模型 南水北调 强膨胀岩
  • 简介:葛洲坝大江电厂右侧安装场下,布置了双层泄流设施,上层为左右并列两个排漂孔,出口断面2.7米×6.5米(高×宽),孔底板高程38.8米;下层为左右并列两个孔的排沙洞,出口断面3.0米×6.5米(高×宽),洞底高程29.2米,出口位置x=15+0944。尾水

  • 标签: 排沙洞模型 试验 原型观测 双层泄流 排漂孔
  • 简介:采用PID优化算法对分布式水文模型VIC模型进行参数自动优化计算,并对比分析参数优化前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分布式水文模型VIC模型在年尺度和小时尺度的水文模拟精度均有所改善,误差减少13.8%和13.2%,拟合度提高0.28和0.14。研究成果对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优化方法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PID优化算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 VIC模型 参数优化 精度对比分析
  • 简介:进行堤防风险评价和可靠性分析,首先需要确定堤身与堤基土体抗剪强度指标概率的类型与统计参数。针对小区域测试段样本数量少、离散性大的情况,引入历史大范围的勘察钻探资料,利用统计数学上的A-D检验方法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进行了分布假设检验,发现堤身、堤基土抗剪强度指标可接受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将上述结果作为先验信息,与小样本测试结果相结合,使用Bayes理论,实现了具体堤防段抗剪强度指标概率分布参数的优化估计,降低了参数的变异强度,为堤防风险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

  • 标签: 堤防 抗剪强度指标 BAYES
  • 简介:新安江水电站溢流面采用氧砂浆进行裂缝修补已40年,是我国较早采用氧砂浆进行修补的工程.本文对早期氧砂浆修补薄层的开裂情况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的现场考察和描述,并从断裂能的角度对裂缝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进行裂缝分类是可行的,裂缝外观及其断裂能的考察结果是一致的.

  • 标签: 环氧砂浆 裂缝修补 断裂分析
  • 简介:九甸峡水利枢纽引水发电系统包括岸塔式进水口、压力引水洞、调压井及高压管道等建筑物,其中调压井采用半埋式阻抗圆筒式结构,井简直径22m,阻抗孔直径5.4m。在高程2151~2179.4m之间共设置向锚索33柬,设计张拉力为2000kN。通过初步运行和机组的甩负荷试验,调压井结构良好,未出现异常情况。

  • 标签: 九甸峡水利枢纽 调压井 预应力环锚 应用
  • 简介:1.维设计今天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设计人员摆脱二维图形的限制.进入维设计阶段。维设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人们面对的不再是抽象的二维空间.而是维实体.二维图纸只不过是维设计的副产物.设计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上.而不是画图上,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想象力.使设计更加合理。

  • 标签: 三维设计 协同设计 设计人员 虚拟现实技术 设计阶段 二维图形
  • 简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演变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剧,对传统水资源评价技术方法提出了挑战.针对变化环境下缺资料地区传统水资源评价方法水量“还原”失真、水质水量评价分离、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分离等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水资源评价方法,探讨了其评价原理、关键步骤和在缺资料地区的适用性等,并以西北内陆河玛纳斯河流域山区为例,比较了传统水资源评价方法和本文所用方法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在流域水资源评价精度、评价对象和水文要素的完整性、评价时段的灵活性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证明利用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有望实现水资源的动态、高效和快速评价,其评价原理可为水资源评价方法的改进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技术支撑.

  • 标签: SWAT模型 水资源评价 缺资料地区 玛纳斯河流域
  • 简介:为实现南水北调来水和北京本地水的优化调度,保证首都安全稳定供水,需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环线输水管网建立水力模型,掌握管网的实时运行状况。介绍了应用InfoWorksWS软件建立该工程环线输水管网模型的过程,包括工程基本情况介绍、数据需求及处理、模型创建及校核和模型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数据和设计资料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进行管网实时流量模拟。

  • 标签: 北京市南水北调 INFO WORKS WS 管网建模 校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