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10月-2021年3月接收100例急性分水区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术 椎基底动脉梗死 颈内动脉梗死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分水脑梗死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2年1月-12月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76例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纳入研究,通过超声检查后分为存在分水脑梗死组(31例)、无分水脑梗死组(45例),对比有无分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存在分水脑梗死患者中闭塞侧低灌注及后循环中重度狭窄占比较无分水脑梗死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闭塞侧低灌注及后循环中重度狭窄是发生分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中闭塞侧低灌注和后循环中重度狭窄可能是分水脑梗死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 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 分水岭脑梗死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地区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03对亦庄地区2007~2011年发病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1月~2011年12月,亦庄地区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2585例,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排名前3位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手足口,占总发病数的77.37%,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麻疹、风疹、腮腺炎发病率均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以肺结核和猩红热较多。结论今后应把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肺结核等作为传染病防治重点,继续通过预防接种等有效手段巩固传染病的防控成果。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减少流腮的发生,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兴区2007~2011年流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7—2011年大兴区流腮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月均有发病,以4~8月最多;发病年龄以2~14岁组为主;幼托儿童和学生为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镇(街道);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发病数高于有免疫史的;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学生、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外来人口聚集地区是防控的重点地区,通过有效地综合防控措施,尤其是做好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最经济、有效措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接种
  • 简介:本研究采用H-TDR掺入法观察中草药黔藿对大鼠成骨肉瘤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鼠成骨肉瘤细胞UMR106经黔藿处理24h后,其3H-TDR的掺入,与未用药的对照组比降低40.5%至69.9%,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黔藿能明显抑制UMR10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成骨样细胞的作用。

  • 标签: 中草药 组织学 DNA 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在分水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19例分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电脑法随机对入选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入丁苯酞注射液(25mg:0.9g:100ml)对其进行治疗。从治疗疗效、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统计治疗疗效,研究组患者治疗疗效为91.74%,与常规组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均高于常规组,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丁苯酞注射液 分水岭脑梗死 治疗疗效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的68例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按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治疗护理的82例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费用、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家长满意度等资料.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1),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于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有效减少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不同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42-01

  • 标签:
  • 简介:本文旨在了解2005-2010年太原市杏花区疾病监测点的人群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为今后疾病防制和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收集该区2005-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以年份为单位,分析6年来该区死亡人群在性别、年龄、季节分布、死亡原因等方面的动态变化,以及2005-2010年前5位的死亡原因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中毒和意外位居2005-2010年全死因顺位的前5位,分别占全死因构成的32.7%、16.4%、15.8%、10.0%和7.5%,合计占82.4%。男性、女性死因顺位与全死因顺位相同。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群多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而损伤、中毒和意外的死亡人群集中在15~45岁年龄段之间。肿瘤在四个季节死亡人数相当,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人群多集中在冬春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群多集中在冬季,损伤、中毒和意外死亡人群多集中在夏季。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太原市杏花区疾病监测点人群主要死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刻不容缓。

  • 标签: 死因 监测 死因顺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持续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持续蓝光照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持续蓝光照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值得普及。

  • 标签: 持续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掌握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大兴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监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近7年学生常见病总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不良(54.17%)、龋齿(18.40%)、肥胖(16.01%)、营养不良(15.70%)和沙眼(2.70%);常见病中营养不良、沙眼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肥胖病检出率无显著变化;龋齿、视力低下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营养不良、视力低下、龋齿检出率中学生显著高于小学生,而肥胖和沙眼检出率则小学生高于中学生(P〈0.01)。结论大兴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仍然较高,尤其是视力低下率一直居常见病之首。提示各有关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全面降低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

  • 标签: 5种常见病 中小学生 监测数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配合常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羟乙基淀粉扩容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水脑梗塞(CWI)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尤瑞克林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28名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头MRA检查显示共有26人发现脑血管异常改变;尤瑞克林能明显改善缺血区灌注,对缺血区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结论头MRA检查有助于CWI颅内动脉病变的筛查,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瑞克林治疗CWI安全有效。

  • 标签: 脑分水岭梗塞 磁共振血管造影 尤瑞克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分水梗死与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分水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分布模板的影像检查。分析不同类型脑分水梗死中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病变情况。结果皮质上型、皮质前型分水中颈内动脉病变率较高,皮质下型分水、分水合并穿支梗死中大脑中动脉病变率较高。结论不同类型脑分水梗死与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脑分水梗死的类型判别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

  • 标签: 脑分水岭梗死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 简介:摘要探讨陈明教授从寒温互透法论治湿热挟血热型白疕的思路,认为本病病机以湿热内生,郁而发热,入于血分,湿热与血热胶着而外发于肌表。治以甘草泻心汤加减,以寒温互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 标签: 寒温互透法 寻常型银屑病 甘草泻心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分水脑梗死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 2014年 6月— 2016年 8月期间共接收 8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分水脑梗死,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实施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 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 NIHSS评分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存在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分水脑梗死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效果显著,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狭窄 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扩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3例急性脑分水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36例)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37例)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接受了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分水梗死时,可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的内分水脑梗死患者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借助羟乙基淀粉扩容实施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张末期和收缩峰值的血流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脑梗死患者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实施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大脑的血流供应,使得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降低,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扩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究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CA血流动力各项学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以改善MCA血流动力各项学指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