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无论经典的开放术式和腔镜技术都面临一个术后康复的问题,随着术后康复成为制约医疗质量的瓶颈,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的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的不是外科手术的速度快,而是如何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未来的疾病诊疗的发展方向是多学科诊疗模式,也是快速康复外科发展的必需条件,不同学科深入了解、加强协作将有助于这一模式实现于临床、广泛普及。本文综述麻醉医生在快通道外科中的作用,探讨麻醉医生如何发挥本专业优势加速术后康复及加速麻醉学科向围术期医学科转变。

  • 标签: 麻醉医生 快通道外科 应激反应 并发症 术后康复 多学科诊疗 麻醉学科 围术期医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救治中绿色通道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常规组(n=20)。常规组接受常规救治,实验组在救治中应用绿色通道,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骨折复位情况。结果实验组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15.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5.0%(P<0.05)。实验组骨折复位优良8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0.0%(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救治中实施绿色通道,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骨折复位效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盆骨折 绿色通道 救治
  • 简介:为了更迅速地反映我国临床输血及检验领域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本刊决定开设论文发表"绿色通道"。凡下列论文经作者申请后,可进入"绿色通道":1获国家或省部级基金资助的科研论文(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2有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论文(应需提供文献查阅报告);3博士研究生论文(需附导师的推荐函)。

  • 标签: 科研成果论文 省部级基金 基金论文 推荐函 文献查阅 证明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KATP通道被认为是细胞内的代谢信号感受器,调节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心肌KATP通道的激活主要通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减少钙超载,减少能量消耗,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减少细胞凋亡及坏死等,使心肌对缺血、缺氧、交感神经等应激的耐受性增加,从而保护心肌。近几年,关于其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KATP通道在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如此重要,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KATP通道 缺血 缺氧 应激 预处理 机制 心脏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外沟通性静脉主要通道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以"vertebral venous plexus" "pterygoid venous plexus" "emissary vein" "diploic venous" "extracranial venous outflow"以及"椎静脉丛" "翼丛" "导静脉" "板障静脉" "颅外静脉引流"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检索1957年1月—2019年1月国内外有关颅内外沟通性静脉通道研究的文献,对该通道主要的结构功能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18篇,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篇英文文献。导静脉、板障静脉、静脉丛相互沟通并与颅内静脉窦沟通,形成颅内颅外静脉广泛的吻合交通。利用MR、CT等成像技术可明确病变与这些颅内外沟通性静脉通道之间的解剖关系,这对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及神经介入手术具有重要价值。这些静脉通道还参与了颅内压调节,并可能与多发性硬化、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结论了解颅内外静脉主要通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颅内病灶之间的关系,对于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及神经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颅内外静脉通道相对于颅内外动脉通道要复杂得多,其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静脉 椎静脉丛 翼丛 导静脉 板障静脉 颅外静脉引流
  • 简介:摘要经皮脊柱内镜凭借其手术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我国迅速普及,然而该技术通常在单一通道下操作,存在手术视野受限、器械活动范围小、工作效率较低等不足。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中一个通道放置内镜并同时具备冲洗功能,另一个通道用于手术器械操作,与既往单一通道相比,具有手术视野范围更大、器械操作更灵活、学习曲线缩短、可使用术者熟悉的传统开放手术器械、术中透视次数更少等优势,目前已应用于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以及硬膜外脓肿等脊柱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微创性 单侧入路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精确定位情况下,根据血肿形态、部位、大小及患者病情,选择适应穿刺点、方向,置入软管行微创吸引、液化引流术。结果162例患者出院139例、死亡23例、病死14.2%。结论应用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最大限度清除血肿,减低脑组织损伤,减轻并发症,降低患者费用,具有较大优越性。

  • 标签: 定向软通道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有针对性的研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患者一共有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治疗模式,而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管理模式,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急诊停留时间等相关情况要有十分显著的改善, P值小于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采取绿色通道管理模式,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急诊停留时间都有明显的改善,因此这种方法值得临床中推行和应用。

  • 标签: [] 脑卒中 急诊绿色通道 管理模式 实践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某PET-CT中心双通道单流向设计的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受检者及核医学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PET-CT各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符合国家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小于2mSv。结论双通道单流向PET-CT中心设计优势明显,该PET-CT中心正常运行时辐射环境是安全的。

  • 标签: PET-CT 辐射防护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对胸痛患者救治护理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胸痛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将患者均分为采用绿色通道进行抢救护理的实验组(n=41例)与采用常规救治护理的对照组(n=41例),在抢救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死亡分别为为2.44%(1/41)、14.63%(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救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绿色通道对胸痛患者具有极好的救治护理效果,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的诊治时间,提升患者的存活

  • 标签: 绿色通道 胸痛 影响
  • 简介:通道蛋白是一组对水有高选择性的跨膜转运蛋白,广泛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在水的分泌吸收、细胞内外水平衡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水通道蛋白9(AQP9)是水通道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1998年发现的一种新的水通道蛋白亚型,现就AQP9的基本特点,在消化道的分布、表达,

  • 标签: 水通道蛋白9 消化道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通道的建立在危重症人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对761例危重症患者采用建立骨通道快速补液并给予抢救药物,分析其效果。结果705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56例患者2次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时间50s。结论建立骨通道快速补液在危重症患者急救中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骨通道 危重症病人 穿刺
  • 简介: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最早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美国科学家PeterAgre于1988年在研究人类红细胞时发现。最初被命名为类通道整合膜蛋白(channel-likeintegralmembraneprotein,CHIP28),1991年10月Carbrey等[1]第一次证明了CHIP28为AQP,确认了其通透水分子的功能,

  • 标签: 水孔蛋白脂类 脊髓损伤 水肿 综述文献
  • 简介:瞬时外向钾通道(transientoutsidepotassiumchannel)在哺乳动物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1期和2期,对动作电位时程和形态有重要影响.瞬时外向钾通道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表现出瞬时外向钾电流密度和通道表达的改变.

  • 标签: 瞬时外向钾通道 Kv4 ITO 心肌细胞 基因转染
  • 简介: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技巧及规范。方法对20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监测、颅脑引流装置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0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近期疗效(1个月)52.42%,远期疗效(6个月)63.1%,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脑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死亡0.97%。结论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死亡,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定向软通道 微创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