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攻击行为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M·Bond编制的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分为攻击组(n=32)和非攻击组(n=36)在入院时和住院3个月后进行测评。结果在发病期,有攻击行为患者DSQ不成熟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DSQ中间型和成熟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病人的DSQ成熟型因子分明显增高(P〈0.01)。有攻击行为组患者DSQ不成熟因子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攻击行为与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12日-2016年5月18日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其中有明确妄想(甲组)与无妄想(乙组)的患者均占据50例,另同期收集50例正常受检者(丙组),采取防御方式问卷对不同分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甲组受检者的病程与被动攻击呈负相关,P<0.05,与假性利他呈正相关,P<0.05分析乙组与丙组病程与各个条目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妄想可能是由于较多应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心理防御机制 精神分裂症 妄想 关系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脂多糖(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3(hBD-3)的表达,探讨hBD-3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LPS(0.01,0.1,1,10μg/mL)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2h行RT-PCR法检测hBD-3mRNA的表达,4h行Westernblot检测hBD-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有微量hBD-3表达,LPS诱导细胞后,hBD-3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LPS诱导细胞后,随着LPS浓度的增加hBD-3mRNA和蛋白的表达亦随之增加,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LPS可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D-3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推测hBD-3可能参与呼吸道对LPS最初的防御反应。

  • 标签: β防御素-3 脂多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消化内科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浙江绍兴地区各医院的81名消化内科医生展开问卷调查,并对收集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消化内科医生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得分均值为1.856,性别、学历和职称与消化内科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被诉和受罚经历则与之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消化内科医生存在较为普遍的防御性医疗行为,但行为并不频繁;有被诉和受罚经历的医生其防御性医疗行为的频繁度显著高于无此经历的医生。

  • 标签: 防御性医疗 消化内科医生 医患冲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血液透析钙化防御患者中运用注射用硫代硫酸钠的成效。方法:本研究对象全部属于透析钙化防御患者,一共是3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成应用常规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应用硫代硫酸钠治疗的研究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均具备明显的优势,p

  • 标签: 注射用硫代硫酸钠 血液透析 钙化防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受手术的8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6月接受手术的9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施行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对比两组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认知水平、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管理后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知、态度和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风险事件较少,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能够有效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 防御机制 手术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互联网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一但出现恶意入侵或者攻击等行为,就会对用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以及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分别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中的优势,对人工智能在网络控件安全防御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网络空间 安全防御 人工智能
  •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为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于 2020 年 1 月施行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为验证该机制的实际应用效果,抽取该措施施行前后一年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 100 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 2019 年 6 月 -12 月间就诊的 50 例患者被设为对照组, 2020 年 1 月 -6 月间就诊的 50 例患者则被设为实验组。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差异, 评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在本研究中,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差异较大,相较于实验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高, P ﹤ 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有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 手术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内接收的妇科、产科常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64例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82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进行干预,82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指标评分以及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SCL-90、DSQ和应付方式问卷对7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显得较为突出,SCL-90测试751名大学生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2分)者有183人,占24.37%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在应激状态下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常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提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心埋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患者摸球确定组别(共80例,球号1-80),两组均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单行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保持护理人员恒定,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评分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更高且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 防御机制 手术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患者患者行自我效能干预对自我护理及防御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范围选定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择取样本为84例阴道炎患者,分组方案选定为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行自我效能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自我护理及防御能力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炎患者行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其自我护理及防御能力,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自我效能干预 阴道炎 自我护理 防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方法:挑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60例手术室患者为对象,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安全风险防御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防御机制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管理对眼科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按基本资料匹配原则选取医院2022年4-10月择期手术高值耗材应用及护理人员行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护理管理。在两个时间段中对手术室护士告知耗材管理风险防范认识和能力进行考核评分。同时比较两组告知耗材管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风险防范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值耗材管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高值耗材管理风险事件分值大大降低,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进行眼科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可减少高值耗材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防范知识和能力,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防御机制 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通过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能够获得显著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 防御机制 手术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采用短期集体心理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不采用短期集体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只进行常规心理治疗,研究其治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AMA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成熟防御因子和精神病性、敌对以及抑郁等存在显著相关性,中间型防御因子与焦虑呈现显著相关性。结论短期集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焦虑症,焦虑症状与防御方式不成熟有关。

  • 标签: 短期集体心理治疗 焦虑症 防御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治疗效果不佳的钙化防御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筛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28日期间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确诊钙化防御且既往规律使用rHuEPO≥3个月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仍未达标(Hb<110 g/L)的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口服罗沙司他对钙化防御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钙化防御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18例,年龄(49.7±16.2)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血液透析14例,腹膜透析4例。入组时所有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参考值0~3 mg/L)为27.3(15.6,48.5)mg/L。基线Hb为(85.4±11.6)g/L,口服罗沙司他3个月时Hb为(105.8±15.2)g/L,较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2,P<0.001)。Hb达标率为44.4%(8/18)。使用罗沙司他治疗3个月铁蛋白水平较基线值下降[208.0(59.0,306.3)μg/L比229.0(127.3,385.2)μg/L,Z=-3.637,P<0.001],总铁结合力水平较基线值上升[127.0(65.0,211.5)μmol/L比105.5(43.8,153.7)μmol/L,Z=-2.156,P=0.031],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较基线水平轻度下降[20.2%(14.2%,27.7%)比20.5%(18.7%,34.9%),Z=-1.546,P=0.1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沙司他能有效纠正炎症状态下钙化防御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的Hb水平,改善铁代谢,安全性高。

  • 标签: 贫血 肾功能不全 钙过敏 罗沙司他 炎症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腹膜透析的钙化防御伴左心室转移性钙化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显像的病例,显像结果示左心室转移性钙化及双下肢钙化防御骨外软组织异常放射性浓聚。笔者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钙化防御伴转移性钙化发病机制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心理防御机制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有攻击行为与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各50例,利用DSQ对各组患者防御方式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频度最高,运用中间型防御机制频度相对较高,运用成熟型防御机制频度最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患者更多地运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有着密切联系,临床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对其人格中存在的不良机制进行矫正,尽量减少其攻击行为。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