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所谓的读图时代,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于近期对三所高校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 标签: 印象探讨 名著留给 大学生印象
  • 简介:[目的]通过课堂活动了解大二学生对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涯设计的具体内容,分析其生涯规划的现状与特点并给出参考意见,为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139名来自文、理、工科35个专业的大二学生为样本,以"生活生涯规划———展望未来"的课堂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大二学生的生涯规划态度积极、视野开阔但准备不足、目标模糊,对生命广度和和生活空间的认识还不足,男女生的生涯规划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较欠缺,规划的内容还不够清晰,还需要从学校和个人层面给与更多更专业的关注和努力。

  • 标签: 生涯规划 生涯发展论 生命广度 生活空间
  • 简介:2005年春季,笔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做“伊斯兰教与儒教比较研究”的客访研究项目时,通过图书馆专家林希文博士的帮助,查看了图书馆收藏的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先生(ClaudePickens)捐赠的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资料。其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中国穆斯林先贤、云南伊斯兰大学者马注的墓地。原照是10×12.5厘米大小,经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处理、扫描和放大,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美国哈佛大学 穆斯林 学者 大学图书馆 印章
  • 简介:如今的人(当然尤其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会将教会和大学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来考虑。然而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在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在1520年之前建立,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称、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中有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以教会为代表的宗教团体。[1]不仅如此,透过综合了解两者在历史中的发展进程,总会让人觉得它们之间有着一种莫名的契合之处。本文着力于概括介绍教会与大学两者的发展历史,并从其中找出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借以说明教会历史与大学成长史之比较的意义。

  • 标签: 教会 大学 历史
  • 简介: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亲属词的概念结构,被试是5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由5个因素构成:(1)远亲;(2)姻亲;(3)表亲和叔伯亲;(4)近亲属;(5)养亲。大学生判断亲属词的亲密程度主要受血统和婚姻关系远近的影响,同时也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出提出了预言亲属词亲密程度的公式,该公式能很好地预言对亲属词亲密度的评定分数。

  • 标签: 大学生 亲属词 概念结构 亲密程度 亲属关系
  • 简介:以国内部分重点高校2006-2010年非正常死亡的475名学生为基础数据,探索中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特点与规律。结果发现:(1)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每年每10万人,下同)为4.94,自杀率为2.37,自杀死亡占非正常死亡的47.2%。(2)本科生非正常死亡率为4.69,硕士生为5.97,博士生为4.82,硕士生非正常死亡率较高。(3)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和自杀率远低于同龄人。(4)把非正常死亡原因分成疾病原因、意外原因、人为原因、自杀、不明原因等五类,其中自杀死亡所占比例最大。(5)在意外原因导致死亡中,因车祸造成的死亡所占比例最大,为47.4%;其次是溺水死亡,因中毒、高坠、火灾、触电等造成的死亡所占比例较少。减少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育及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一步降低自杀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避免交通事故、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的安全教育,以减少意外伤害死亡。

  • 标签: 大学生 非正常死亡 自杀死亡
  • 简介: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价段的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幻想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机构(教会)。人类在最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曾有过什么宗教,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宗教观念才有可能出现。

  • 标签: 专业简介 思维能力 人类社会 世界宗教研究 张继安 自然崇拜
  • 简介:采用《大学生脑科学素养问卷》,对天津市1450名大学生脑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总体脑科学问卷正确率显著低于60%,其中,脑的功能、脑的组织结构和脑与学方面的得分更低;(2)书籍、网络和电视是大学生获取脑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3)大学生对脑科学知识的总体关心程度偏低;(4)大学生脑科学素养水平受成长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

  • 标签: 脑科学素养 大学生 学习 教育
  • 简介:"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美的价值教育"的简称,是"全方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开设美育课程及进行美育实践,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 标签: 高校 美育 大学生 价值
  • 简介:<正>云南“2·23”特大杀人案轰动了全国,该案犯马加爵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媒体公开的关于马加爵成长过程的背景材料,对马加爵心理演变过程进行初步分析,试图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是怎样变成杀人恶魔的?”(注:括号内的文字为作者的分析)家庭背景:马加爵出生在一个以务农为生、老老实实做人的传统农民家庭,他家紧挨县城(出生地的位置并不偏僻)。父亲平时言语不多,总给人一种愁眉苦脸的感觉;母亲与父亲性格完全相反,她能说会道,家里的大小事务也基本由她来掌管(从小,

  • 标签: 马加爵 背景材料 一个问题 农民家庭 社会关注 孩提时代
  • 简介:'服部文库'建立于2011年,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特藏文库。它是由已故日本经济学家服部文男教授捐赠的。'服部文库'所收录的各种图书和杂志高达20609册,不仅完整地收藏了包括新MEGA在内的各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而且还系统地收藏了《资本论》及其手稿、国际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重点期刊和年鉴以及'日本马克思主义'文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该领域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文献,堪称'经典文库'的典范。它的出现,使清华大学的马恩文献馆藏水平进入国内高校前列。

  • 标签: 服部文库 新MEGA 经典
  • 简介:参加正常期末学业考试的167名大学生对自己在考前、考中、考后的9种学业情绪进行了自评。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不同阶段里学业情绪的变化。结果发现:大学生考试中的主要学业情绪有7种:愉快、自豪、希望、焦虑、羞愧、失望和厌烦,可分别以效价(X轴)和唤醒度(Y轴)来划分。各种情绪在考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为:愉快、自豪、希望在考后高于考前,而考中相对考前略有下降;焦虑和厌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羞愧和失望随考试的进行而升高,失望在考后达到最高。此外,考试成绩低分组学生的各种消极情绪均明显多于其他学生;希望和考前焦虑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成绩优秀,考试时的愉快情绪多,厌烦情绪少。

  • 标签: 大学生 考试情境 学业情绪 学业成就
  • 简介:大学承载着知识、智慧与德性弘扬的独特使命。朝向卓越是大学必须而且应该有的教学伦理理念。朝向卓越的教学伦理要求具有面向学生生命及其健康成长的教学理念,要求树立立足学生自我生命的生长进而关爱生命、发展生命、充实和完善生命的伦理价值观念,要求大学特别是大学教师在不断追求崇高的境界中引领学生走向卓越的心智生活,引导学生体认创造性存在的内在价值,在理解生命、领悟生命的同时促进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的合一。

  • 标签: 卓越 崇高性 创造性 生成性 理智德性 伦理德性
  • 简介: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进行描述分析。测量工具为Rosenberg的“自尊量表”。被试取自北京市3所高校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共788人。结果显示,约8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显示高自尊,另外约20%的大学生显示低自尊。

  • 标签: 大学生 自尊 描述统计
  • 简介:自编了《大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四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表明疏离感本身包含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社会孤立感、自我分离感四个维度;孤独感、无助感、空虚无聊感、消极感、无幸福感、无为感、自卑感、盲从感、欲求不满足感、对立感十个层次;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疏离感人数约占百分之十左右,三年级和四年级被试在疏离感的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疏离感 量表 无意义感 无能为力感
  • 简介:美术学院前身为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始建于1986年。学院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3个本科专业,有美术学和美术教学论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不同层次的学位教育。美术学为校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7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本科生200余人。近一万平方米的新美术教学大楼已全面启用,美术馆、收藏馆和实验中心下设的6个工作室为教学、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科建设已具备相当规模。

  • 标签: 河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成人学历教育 教育硕士 学位授权点
  • 简介:本研究是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调查,包括对全国17所大学8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25名北京地区大学生的访谈。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有较强的通过人际沟通处理心理问题的需要;表现出较强的个人独立意识和主动进取的价值取向;求助和帮助方式有明显的认知取向;对于“非指导性”帮助的态度,在认知和情感维度上不一;对心理服务的态度在理念上肯定,但具体到个人时有所保留。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帮助 求助方式 人格特征 价值取向 人际交往
  • 简介:采用理论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基本结构并编制了问卷初始条目。先以259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自编初始问卷进行预测,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道德情感包括3个因素:爱国感、责任感和正直感。再对622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问卷α系数为0.77,重测信度0.72。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此,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工具。

  • 标签: 大学生 道德情感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 简介:本研究采用Spence&Helereich的个人特征问卷(PAQ)对山东大学的11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1)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工具性一自我坚持特质,但男女大学生在情感一人际关系特质上表现出趋同的趋势;(2)男女大学生在对各自性格的理想模式上表现了更强的趋同的趋势;(3)男女大学生所共同期待的性格模式是:男女性都同时具有更强的工具性.自我坚持特质和情感.人际关系特质,即Bem所说的男女双性化,而且女性男性化的愿望更加强烈。

  • 标签: 差异研究 学生性格 男女 当代 女大学生 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