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张法教授以其恢宏的学术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精到把握,把探究这些体系性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其美学风貌结合起来,通过一本或几本古代美学著作体现不同朝代的美学及体系性著作的特色。《体系研究》从西方式体系和概念出发,又充分考虑到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形态特点,有机地融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学史通史中对专著体系性阐发不够明显的缺点。《体系研究》体现了如下几点特色:第一,借助单个著作的体系研究把握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第二,通过不同时代典型体系性著作呈现传统美学的文化脉络和理论体系。第三,以体系大线呈现从朝廷美学到士人美学演变的脉络。《体系研究》用西方的框架统合中国的材料,极好地突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做了一次富有创见的中西思想的汇通。

  • 标签: 中国美学史 体系性著作 美学体系
  • 简介:抗日战争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成熟及在多方面展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在深刻总结以往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动力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党的七大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出系统总结并使之得以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要思想,并为党通过群众路线凝聚人民和民族的力量、夺取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简介:依据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反杜林论》和《矛盾论》做文本及内容分析,分别从词频、用词与语句、符号学、语言特色、框架等5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从中得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遵循传播学基本规律,为它们在当时环境下的迅速传播和日后的长期流传奠定了文本基础。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两部经典著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为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反杜林论 矛盾论 文本分析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进行解释,因此能否结合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平台上形成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关系到今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作为理论经济学

  • 标签: 经济改革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 西方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经济发展
  • 简介: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为了实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崇高任务,对近40年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情况做一回顾,以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经典著作 干部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