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血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心血系统疾病来势凶猛,医疗护理风险提高。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心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共有30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都为15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不仅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还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都好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治疗体会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寒冷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被低估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召开的首届中俄青年学者重大疾病防治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北方寒地心脏病会议上,中俄专家提出要加强两国寒冷地区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有效遏制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的上升势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血内科患者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和过程,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方案后均顺利出院,临床治疗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情况出现。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内科患者采取积极有效且专业科学的的临床治疗方法,配合全面护理,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实现患者疾病的有效康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 内科治疗 临床分析
  • 作者: 巩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3期
  • 机构: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脑血管专科病区心内科三病区陕西省延安市716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54例心血内科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归纳总结护理安全隐患。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7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心血内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性因素有两个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患者依从性差;对比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数据组间均存在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的差异,即P<0.05。结论心血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患者依从性差,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常见性安全隐患,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与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 管理方法
  • 简介:ST2是白细胞介素1(IL-l)受体家族的一员,主要包括跨模型ST2(ST2L)和可溶性ST2(sST2),其配体为IL-33,sST2可竞争性与IL-33结合,阻止ST2L与IL-33结合,从而削弱ST2L/IL-33信号通路对心血系统的保护作用。因此ST2可能对健康人和心血病患者预后产生影响。

  • 标签: ST2 预后 ST2-R2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体会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心血内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把所有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患者有54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的治疗疗法,并认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治疗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心血内科心律失常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头晕、心悸、胸闷及晕厥等,通过治疗分析其疗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内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心血内科护理具有工作量大、不安全因素多及风险高等特点,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挑战。鉴于上述特点,本文综述了心血内科临床护理中涉及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提高心血内科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不安全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患者住院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20例心血病住院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6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6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疾病住院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
  • 简介:医疗风险是指临床诊断、治疗或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结局出现的机会,贯穿于疾病诊断、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各科室纠纷分布情况显示,外科医疗纠纷发生率高于内科,内科纠纷发生率心内科居首位.这与心内科诊断治疗手段“外科化”相关.本文借鉴企业风险管理(ERM)模式,提出心血内科医疗风险的新思路及方法.

  • 标签: 医疗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ERM 医疗纠纷 诊断治疗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相应对策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到该院心血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875例病例的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对事件的分布情况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相关对策进行探讨。结果875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4例,发生率为8.46%。主要风险事件为坠床、跌倒、药物应用错误、标本送检错误、护患纠纷以及其他。其中跌倒的发生率最高,为39.19%。护理风险因素中护理人员因素居于首位,占55.41%。结论跌倒是主要的风险事件,而护理人员因素是主要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风险防控措施,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心力衰竭患者和普通体检人员进行BNP水平、心功能等指标差异的比较,探讨脑钠肽在心血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BNP 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血内科患者常见感染危险因素的处理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度和2015年度在我院心血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80例,其中将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分为感染组,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的的患者分为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症状、创伤治疗、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选取的280例心血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患者有17例,感染率为6.07%。感染组患者在合并症患者比例、心功能2级以上患者比例、侵入操作患者比例、住院时间、抑酸剂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内科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抑酸剂,减少侵入操作和改善患者基础状况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 危险因素 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