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运动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7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s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出与该群体运动干预相关的研究,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总结并报告研究结果。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篇类实验研究。运动类型涉及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练习和混合运动4类;运动强度多在低至中度,频率多为每周3次、运动时间多在30~60 min/次。运动干预对患者心肺功能、骨密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生命质量等均表现出积极影响,但对疾病活动度作用不一。结论运动有利于该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但现有干预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干预周期较短、运动处方的设计忽视个性化、运动依从性较低、运动效果评定指标的非统一性等问题。

  • 标签: 运动 炎性反应性肠病 干预 范围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rbB2相互作用蛋白(Erbin)在胞壁酰二肽(MDP)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构建Erbin基因敲除型RAW264.7巨噬细胞系(Erbin-/- RAW264.7),体外培养野生型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类细胞分为2组(n=16),分别为RAW264.7组和RAW264.7+MDP组、Erbin-/-RAW264.7组和Erbin-/-RAW264.7+MDP组。各MDP组采用10 μg/ml MDP孵育6 h,随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F-κB p65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TNF-α和IL-6浓度。结果与RAW264.7组比较,RAW264.7+MDP组培养液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NF-κB p65向核内移动,红色荧光面积增加;与RAW264.7+MDP组和Erbin-/- RAW264.7组比较,Erbin-/-RAW264.7+ MDP组培养液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NF-κB p65向核内移动更加明显,红色荧光面积增加。结论Erbin可通过抑制NF-κB p65活性,在MDP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 标签: 载体蛋白质类 巨噬细胞 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逆灌注法对移植肝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灌注对照组(IPR组)和逆灌注实验组(RETR组),各60只,分别行正灌注、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再灌注后1、2、6 h检测大鼠血清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质量;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开腹后检测上述指标,上述动物实验于2个月内完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SOD水平上,IPR组和RETR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22,P<0.05),IPR组在1、2、6 h[(3.49±1.55)、(3.08±1.88)、(2.24±1.20) U/mg蛋白]均显著低于RETR组[(5.06±1.63)、(4.60±1.15)、(3.57±1.37) U/mg蛋白,t=-2.197、-2.182、-2.31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76,P<0.05),IPR组在1、2、6 h[(125.84±50.57)、(158.36±70.92)、(264.60±93.56) nmol/mg蛋白]都要显著高于RETR组[(70.71±40.30)、(80.12±27.86)、(153.26±99.71) nmol/mg蛋白,t=2.696、3.247、2.5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8,P<0.05),IPR组在1、2、6 h[(156.91±83.88)、(625.37±317.44)、(1420.24±680.60) ng/L]都要显著高于RETR组[(93.44±38.70)、(337.62±248.84)、(885.95±401.22) ng/L,t=2.173、2.256、2.13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MGB1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042,P<0.05),IPR组在1、2 h[(2 402.93±103.71)、(2 521.26±274.52) ng/L] HMGB1水平显著高于RETR组[(1 982.58±134.66)、(2 168.19±139.71) ng/L,t=-7.821、-3.6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逆灌注法能减少移植大鼠术后的氧化应激分子和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保护移植肝肝功能的作用。

  • 标签: 肝移植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起因乙型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一般人群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到7.18%,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9300万人,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同时乙型肝炎病毒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低浓度人群的发现和确诊具有极其重要的流行性病学和临床意义。目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大多数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乙肝表面抗(HbsAg)血清学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说明当检测信号吸光度值(A)超出试剂盒设定的阳性判断值时,即判为阳性,反之则判为阴性。由于影响酶联免疫测定的因素有很多,这些报告对于强反应性和明显阴性的标本,造成错误结果的可能性较小,但对处于阳性判断值周围的弱阳性反应性标本则可能影响较大,就可能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会影响体检人群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临床实验室要重视对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弱阳性反应性标本的确认及报告解释。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臀上皮神经炎简便易行的针灸方法。方法把门诊患者中符合诊断标准的臀上皮神经炎的患者共25例,采用拇指触诊法在患部寻找阳性反应点,在该点采用针罐结合治疗,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经1个疗程针罐结合治疗后,本组病例25例,痊愈20例,占80%;好转5例,占2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本治疗方案治疗臀上皮神经炎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 标签: 臀上皮神经炎 阳性反应点 针罐治疗
  • 简介:提出具有非单调功能性反应和第二个种群具有Allee效应的偏利种群模型,探讨了系统的持久性和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借助Dulac判别法证得了系统的唯一正平衡点是全局稳定的.研究表明,Allee效应不改变种群的平衡位置和稳定性.

  • 标签: ALLEE效应 全局稳定 偏利 非单调功能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运动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7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s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出与该群体运动干预相关的研究,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总结并报告研究结果。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篇类实验研究。运动类型涉及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练习和混合运动4类;运动强度多在低至中度,频率多为每周3次、运动时间多在30~60 min/次。运动干预对患者心肺功能、骨密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生命质量等均表现出积极影响,但对疾病活动度作用不一。结论运动有利于该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但现有干预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干预周期较短、运动处方的设计忽视个性化、运动依从性较低、运动效果评定指标的非统一性等问题。

  • 标签: 运动 炎性反应性肠病 干预 范围综述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冲床工。2006年11月23日9时许,工作时不慎被冲床冲伤右手指,疼痛、流血(出血量约为300ml)、致2—5指完全离断2h余,在院外行简单包扎止血后转入我科。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4℃,脉搏88次/分,血压8.5/6.5kPa,意识清醒,精神紧张,恐惧,语言多无主次。右手可见包裹的血性毛巾及衣袖,裸露的远断端指体放入方便袋中。在止血带控制下检查伤处,右手2-5指近节指蹼处完全离体,断离远端手指均有约0.5cm指蹼皮肤组织相连。创面可见骨折端,多块撕脱性断离的肌肉,关节囊撕裂,多根血管、神经撕拉与创面外相连远端,长度1.0-2.0cm不等,创面近端骨折端、关节组织外露,撕拉的血管、神经回缩。

  • 标签: 心因性反应 再植 手指离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免疫炎性反应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4/36)比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43,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2.15 ± 0.38) d比(3.89 ± 0.56) d、(2.39 ± 0.34) d比(3.58 ± 0.62) d、(2.56 ± 0.43) d比(3.81 ± 0.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427、10.098、10.50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2.38 ± 3.29) d比(18.74 ± 4.15)d],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93.17 ± 16.52) ml比(158.93 ± 21.09) ml],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85.63 ± 23.14) min比(129.90 ± 18.7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6、14.728、11.225,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17.84 ± 3.87) mg/L比(32.16 ± 5.64) mg/L、(307.12 ± 15.64) ng/L比(369.84 ± 21.25) ng/L、(84.62 ± 5.89) ng/L比(98.93 ± 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561、14.263、8.828,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NE和Cor水平低于对照组[(187.34 ± 14.62) ng/L比(235.27 ± 19.83) ng/L、(103.24 ± 12.09) μg/L比(147.86 ± 20.1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673、11.405,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且对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4例,其中62例患者采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第3天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指标的变化、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89.52 ± 37.28)ml比(258.94 ± 32.14)ml],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71.92 ± 25.43)min比(231.09 ± 23.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105、9.347,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9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68%(6/62)比24.19%(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44,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145.32 ± 12.39)μg/L比(197.56 ± 18.78)μg/L、(84.54 ± 5.98)μg/L比(98.93 ± 7.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8.283、12.047,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101.31 ± 6.56)μg/L比(149.09 ± 12.31)μg/L、(18.94 ± 4.53)mg/L比(29.95 ± 4.16)mg/L、(84.52 ± 5.89)ng/L比(109.32 ± 8.6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972、14.096、18.675,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78.79 ± 4.50)%比(72.16 ± 3.64)%、(67.84 ± 3.24)%比(60.39 ± 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020、11.142,P<0.05)。结论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近期效果明显,且对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胸腹腔镜手术 食管肿瘤 近期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4例,其中62例患者采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第3天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指标的变化、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89.52 ± 37.28)ml比(258.94 ± 32.14)ml],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71.92 ± 25.43)min比(231.09 ± 23.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105、9.347,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9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68%(6/62)比24.19%(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44,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145.32 ± 12.39)μg/L比(197.56 ± 18.78)μg/L、(84.54 ± 5.98)μg/L比(98.93 ± 7.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8.283、12.047,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101.31 ± 6.56)μg/L比(149.09 ± 12.31)μg/L、(18.94 ± 4.53)mg/L比(29.95 ± 4.16)mg/L、(84.52 ± 5.89)ng/L比(109.32 ± 8.6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972、14.096、18.675,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78.79 ± 4.50)%比(72.16 ± 3.64)%、(67.84 ± 3.24)%比(60.39 ± 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020、11.142,P<0.05)。结论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近期效果明显,且对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胸腹腔镜手术 食管肿瘤 近期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討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4年 1月~ 2018年 1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8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 = 42)和研究组( n = 42)。对照组给予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给予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周炎性反应指标 [白细胞介素 -6( IL-6)、 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应激反应指标 [C反应蛋白( CRP)、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以及皮质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术后 1周 IL-6、 IL-10以及 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 P < 0.05),两组术后 1周 CRP、 FT3、 FT4及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 P < 005)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比较,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轻食管癌患者炎性反应,且对机体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 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 ;炎性反应 ;应激反应 ;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4/36)比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43,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2.15 ± 0.38) d比(3.89 ± 0.56) d、(2.39 ± 0.34) d比(3.58 ± 0.62) d、(2.56 ± 0.43) d比(3.81 ± 0.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427、10.098、10.50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2.38 ± 3.29) d比(18.74 ± 4.15)d],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93.17 ± 16.52) ml比(158.93 ± 21.09) ml],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85.63 ± 23.14) min比(129.90 ± 18.7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6、14.728、11.225,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17.84 ± 3.87) mg/L比(32.16 ± 5.64) mg/L、(307.12 ± 15.64) ng/L比(369.84 ± 21.25) ng/L、(84.62 ± 5.89) ng/L比(98.93 ± 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561、14.263、8.828,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NE和Cor水平低于对照组[(187.34 ± 14.62) ng/L比(235.27 ± 19.83) ng/L、(103.24 ± 12.09) μg/L比(147.86 ± 20.1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673、11.405,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且对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急性反应与放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入院时间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急性反应与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依从性的优良率达到95.1%,对照组依从性优良率为70.7%,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放疗期间与放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表明观察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放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更好接受放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头颈部肿瘤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清创缝合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护理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低,手术时间、术中心率、术中血压明显较低,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86.2%)度明显较高。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还能缓解患者的应急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科清创缝合术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schemic,ACI)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海拔(3400m)ACI患者40例(高海拔ACI组)、中度海拔(2260m)ACI患者48例(中度海拔ACI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的IL-1β、IL-2、IL-6和IL-8和TNF-α的水平.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高海拔对照组(30例)和中度海拔对照组(40例).结果不同海拔地区ACI组TNF-a、IL-1β、sICAM-1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各对照组;高海拔ACI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比较,高海拔ACI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除高海拔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中度海拔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IL-2在4组间变化不大.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IL-1β和IL-6呈正相关(γ=0564,P<0.01),而与IL-2和IL-8无相关性.结论在高原AC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由TNF-α、IL-1β、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sICAM-1参与脑缺血的发病过程.随着海拔增高及慢性缺氧加重,炎性反应增强,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的倾向.

  • 标签: 脑梗塞 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高海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优质护理对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反应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70例头颈肿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优质护理,对比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和依从性。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比对,对照组高于护理组,且放疗的依从性比护理组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效果理想,尤其在提升患者放疗安全性与依从性方面。

  • 标签: 优质护理 头颈肿瘤 急性反应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采用校园清创术学生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后对学生负性反应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校在2014年12月-2015年6月校医院收治的90例采用校园清创术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学生心率逐渐恢复且创面止血程度较好,对照组学生心率变化幅度不大且创面止血程度较差,两组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采用校园清创术的学生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不但能明显提升学生的治疗总有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痊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校园清创术 学生负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