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哲雪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0-06-16
  • 出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6期
  • 机构:浙江民间资本以其灵敏的嗅觉,总是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民资动向的一个标本。一个月之前,民间资金最看好的楼市被新政泼了一盆冷水,买卖双方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哪里还有低进高出的机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培养青年教师,最为关键的是唤醒教师成长的生命冲动。保护和引导教师内心的成长冲动,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其主体是教师自身。因此,要用心打造激励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让学校价值文化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 标签: 学校文化 教师发展 唤醒 保护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20例双相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 20例患者评论分为实验组( n= 10例)和对照组( n= 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长两个月。综合统计两组患者的外显冲动行为量表( MOAS)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 MOAS的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外显行动并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日后临床研究与推广。

  • 标签: [ ]心理护理 双相障碍 冲动行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要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及时发现冲动的先兆;密切观察治疗及用药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时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 标签: 精神科 冲动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尼采在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中阐述了日神和酒神冲动,日神状态的最鲜明特征是适度,而酒神状态则是过度,二元冲动之间是一种既相互制约又互相促进的恰当关系。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小说《杜兰葛山庄》中,普西太太母女主要代表了日神冲动,而莫妮卡则代表了酒神冲动。但是性格当中二元冲动又是互相对抗的,力量同样强大的另一种冲动消弭了看似主导的冲动,使主人公埃迪斯进退维谷,同时也消磨掉了生活中的幸福,酿成了人生的悲剧。

  • 标签: 《杜兰葛山庄》 日神冲动 酒神冲动 悲剧
  • 简介:考察《北图拓本汇编》3—8册佛教造像记,结合侯旭东先生相关成果,可知:一、北朝造像冲动,以北朝乱世中兴起的佛菩萨信仰为基本维度,以造像功德说鼓励传教;二、轮回与造像功德观念的流行也是重要维度,既与中华孝道结合而产生“七世父母”与“追福”观念,又给世俗亲情增添了一抹暖色;三、佛教将众生平等理念贯彻到造像中,鼓励为“众生”祈福,起到重建与维护社会信任的作用,为诸多亚社会所效仿,借造像以彰明其存在与意义,亦是不可忽视的维度。

  • 标签: 造像冲动 信仰 观念 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实施冲动行为干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有关原因,如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情绪不稳、思维混乱等。结论通过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有关因素,实施冲动行为干预治疗可以维护良好的住院环境,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精神病 冲动行为 干预
  • 简介:非洲许多国家独立的时间不长,文明社会的概念,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游历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原始或不开化总是萦绕期间。我去过一些偏僻的乡村、部落,那里的原始状态让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茅草为顶的泥坯房,没有窗户,黑暗无光,一家人蜗居其中。路边有妇女和儿童头顶塑料桶(听说桶子是联合国捐助的),去村外的坑里取水。一次,我刚走进乌干达与刚果金交界的一个村子里,就被一群孩子包

  • 标签: 中的性冲动 博茨瓦纳文明 文明社会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是指帕金森病患者在某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进行的一类重复的、过度的、强迫的行为活动,患者往往难以自控,甚至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共有4种主要临床表型:病理性赌博、冲动性购物、强迫性进食以及强迫性性行为。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致病机制可能是在遗传易患性的基础上,涉及神经环路、多巴胺能受体、神经递质改变等机制,因此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可控因素的识别与干预。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诊断依赖于评估量表和功能影像学检查,而其治疗的主要策略在于积极的临床患者教育和个体化治疗。同时推进基于基因-脑功能网络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帕金森病 冲动强迫行为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冲动干预护理缺陷的原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进行研究,对其中冲动干预护理缺陷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原因,精神症状25例(占62.5%),与病友、家庭闹矛盾6例(占15%),自知力缺失5例(占12.5%),护理人员态度不冷静2例(占5%),其他因素2例(占5%);护理缺陷因素护理方法不当30例(占75%),护理不到位6例(占15%),责任心不强2例(占5%),态度不冷静2例(占5%)。结论对精神病人的冲动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应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专科护理知识、沟通技巧的教育,是减少护理缺陷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精神病 冲动干预 护理缺陷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科急诊时对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精神科急诊时发生冲动行为的40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情况加强安全保护,同时给与患者干预护理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采取加强安全保护及心理护理和健康知道后,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几率所有降低。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意外的发生,同时保护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的方式,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冲动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冲动行为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冲动行为情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冲动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冲动行为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冲动行为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冲动行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冲动行为
  • 简介: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期,一个无情的事实摆在了人类的面前,即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二战后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长皮撤(B.Pichal)为联合国社会理事会撰写的《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经济后果》一书,已注意到了人类社会此前从未有过的一种现象——老龄人口比重增大,在20世纪中叶后开始出现。当时并未引起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的特别关注,当时间将人类社会载入本世纪末期,“银发浪潮”涌动在各国人流中时,人类社会面临的老龄化问题确确实实的摆在了各国政府面前。关于人口老龄化皮撤提出的标准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全部人口中占4%以下,为年轻型人口,4%-w%为成年型人口,7%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后来欧洲一些人口学家进一步研讨

  • 标签: 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 老年消费 心理分析 老龄人口 消费市场
  • 简介: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2011年与2013年获取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倾向匹配和固定效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信用卡消费信贷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持有信用卡可使家庭总消费提高约14%,同时,银行每将信用卡透支额度提高1%,可使持有信用卡家庭的总消费增加约0.071%。以货币量计算,从2010年至2012年,新发行一张信用卡可刺激居民人均消费增加约123.6元,这可解释2010年至2012年居民人均消费增长中的15.7%。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持有信用卡对不同消费品种与家庭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持有信用卡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大于对食品衣着消费的影响,对低收入、零活期存款、遭受疾病或失业冲击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这些发现均与流动性约束理论一致,表明信用卡消费信贷可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而促进消费

  • 标签: 消费信贷 信用卡 流动性约束 倾向匹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