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X线减影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X线造影与数字X线减影诊断,观察与记录不同方法对于骨折的发现情况。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常规X线造影显示骨折92例,而数字X线减影显示骨折100例,为此数字X线减影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X线减影技术诊断肋骨骨折具有很好的显示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数字化X线减影 肋骨骨折 常规X线造影 显示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X线摄影在小儿胸部检查中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88例来我院接受胸部检查的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CT机检查方法与数字X线摄影检查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图像中45.45%为甲等片;18.18%为乙等片;34.10%为丙等片;2.27%为废片。研究组90.91%为甲等片;6.82%为乙等片;2.27%为丙等片;废片为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小儿进行胸部检查,采用X线检查法,获得的检查图像质量水平更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 X线摄影 小儿 胸部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临床价值和技术优势。为放射科以后的工作和技术进展提供病例检查数据等。方法与传统X现摄影技术比较,DR摄影技术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例如工作效率、图像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的质量、技术操作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等方面所占的优势。结果DR技术所获图像质量高、工作效率快、图像后处理技术操作方便,可为医院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结论DR摄影技术相比较传统X线摄影技术,在图像质量、图像后处理功能、及工作效率等都比较高,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可对疾病做出更加明确的诊断。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技术放射科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数字 X 线 DR 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运用。方法:随机选择在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进行常规放射检查的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 50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射检查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 x 线检查方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摄影成效以及患者对放射检查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摄影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

  • 标签: 数字 X 线 放射科 运用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研究数字X线在诊断尘肺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尘肺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X线及高千伏X线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数字X线一级片率、二级片率(77.0%、22.0%)显著高于高千伏X线胸片(40.0%、51.0%)(X2=28.1948,P=0.0000;X2=18.1426,P=0.0000);高千伏X线诊断尘肺病准确率为78.0%,低于数字X线诊断尘肺病正确率9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数字X线在尘肺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诊断正确率高,能够提供清晰的影像线索,有利于医生根据影像学信息作出更加准确、客观的诊断。

  • 标签: 数字X线 尘肺病 高千伏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瘤的数字钼靶X线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顾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腺瘤的患者的X线表现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采用乳腺内外斜位及头尾位像。结果56例58个病灶中,左乳24个病灶,右乳34个病灶,病灶圆形、类圆形的42个,占72%,有浅分叶的5个,内有钙化的3个、巨大纤维腺瘤3个,单发52例,多发2例,双侧2例,边界光滑锐利的病灶40个,部分边界清楚的15个,3个边界不清。结论熟悉乳腺纤维腺瘤数字钼靶X线的特征性表现,对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其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乳腺 维腺瘤 字钼靶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数字乳腺x线摄影,乳房癌的多形态进行分析,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5例乳腺癌数字乳腺x线摄影资料显示,数字乳腺x线摄影,乳腺癌的诊断评价价值。结果肿块82例,约占86.3%,(块形63例,占76.8%,结节形10例,占12.2%,不规则形9例,占10.9%),肿块伴钙化48例,占50.5%,钙化53例,占55.7%,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67例,占70.5%,乳头凹陷48例,占50.5%,皮肤增厚18例,占18.9%,coopers韧带“牛角征”13例,占13.6%,大导管相7例,占7.3%,乳后间隙受侵23例24.2%,腋下淋巴结转移55例,占57.9%,引流血管增粗迂曲35例,占36.8%。结论乳腺癌具有多种X线表现,肿块,不对称的结构紊乱,恶性钙化,肿块与皮肤增厚,肿块与血管扩张变形,血管扩张和乳头凹陷,皮下脂肪及乳后间隙消失,皮肤增厚,腋下淋巴结转移,因此,提高认识和乳腺癌早期确诊鉴别诊断了非常宝贵的。

  • 标签: 乳腺癌 数字乳腺x线摄影 肿块钙化 乳腺癌的x线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摄影条件下,乳腺数字X线摄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变化,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摄影方法。方法:采用全视野乳腺数字X线机,在不同摄影条件下[手动曝光模式(manualexposurecontrol,MEC)、自动曝光模式(automaticexposurecontrol,AEC)]对标准乳腺模体进行重复曝光测试,记录每种摄影条件下的体表入射剂量(entrancesurfacedose,ESD)和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ulardose,AGD)。由3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按照美国放射学院乳腺模体影像评价标准对影像进行评分,并对ESD、AGD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管电压(28kV)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流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流(56mAs)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压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压和固定管电流这2组摄影参数改变的图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均〉0.05)。结论:在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检查中,MEC模式更适合个体化诊断,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达到剂量最优化。

  • 标签: 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数字乳腺 x线摄影 ,乳房癌的多形态进行分析 ,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 。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5例乳腺癌数字乳腺 x线摄影资料显示 ,数字乳腺 x线摄影 ,乳腺癌的诊断评价价值。 结果 肿块82例, 约 占86.3%, (块 形 63例,占 76.8%,结节形 10例,占 12.2%,不规则形 9例,占 10.9%),肿块 伴 钙化48例,占 50.5%,钙化 53例,占 55.7%,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 67例,占 70.5%,乳头凹陷 48例,占 50.5%,皮肤增厚 18例,占 18.9%, coopers 韧带“牛角征” 13例,占 13.6%,大导管相 7 例,占 7.3%,乳后间隙受侵 23例 24.2%,腋下淋巴结转移 55例,占 57.9%,引流血管增粗迂曲 35例,占 36.8%。 结论 乳腺癌具有多种X线表现,肿块 , 不对称的结构紊乱,恶性钙化 ,肿块与皮肤增厚 ,肿块与血管扩张变形 ,血管扩张和乳头凹陷,皮下脂肪及乳后间隙消失,皮肤增厚,腋下淋巴结转移,因此 ,提高认识和乳腺癌早期确诊鉴别诊断了非常宝贵的。

  • 标签: 乳腺癌 数字乳腺 x线摄影 肿块钙化 乳腺癌的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选取84例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放射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常规X线检查(对照组,n=42)与数字X线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42)两种不同摄影技术的检查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三级图像方面分析,观察组的检查方法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影像技术了解到数字X线摄影技术,以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广、信息量大等特征,为放射科提供了更有效、更科学的检查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数字X线 X线摄影技术 放射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 (DR)检查用于颈椎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7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直接数字X线摄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齿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齿突与枢椎棘突轴绀不重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两组在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反常上无明显差异 (P > 0.05 ); 观察组前屈侧位片中成角位移和水平位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 0.05 ),两组在侧位片中成角位移和水平位移无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直接数字X 线摄影系统检查是临床颈椎病诊断的主要方法,通过正位片和侧位片的拍摄,能够清晰反映有无骨质增生及 椎 间隙和椎间孔改变,并可观察颈椎曲度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直接数字化 X 线摄影系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骨肿瘤患者中采取X线、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骨肿瘤患者所有资料,均实施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技术的符合率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本次分析的38例骨肿瘤患者经过病理与手术证实,其中11例转移瘤、16例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瘤。X线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78.94%,CT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94.73%,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在骨肿瘤诊断中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作为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疾病的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X线 CT 核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254例乳腺肿块患者共计264个乳腺病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以及X线钼靶对患者的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方法下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的百分比。结果264个乳腺病灶中,良性186个,恶性78个。在诊断恶性肿瘤上,超声弹性技术和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敏感性要明显优于X线钼靶技术;超声弹性技术和X线钼靶技术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要明显优于多普勒超声技术;三种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式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检验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肿块 超声弹性成像 多普勒超声 X线钼靶
  • 简介:【摘要】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属于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医疗机构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属于推动医疗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医院的诊疗工作开展与顺利进行有着根本性的保障作用。在医院放射科管理方面,X线片不仅属于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治疗方案设计的客观参考依据,只有确保X线胶片质量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这也是X线检查意义的基础。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射科检查质量,本文简要分析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X线胶片的成像质量,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基层卫生服务中心 放射科 X线胶片 成像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全长摄影过程中使用数字X线摄影透视系统自动拼接技术,观察该种摄影技术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20年2月--2020年10月的脊柱畸形检查7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数字X线摄影透视系统自动拼接技术和数字X线摄影技术,对比两种摄影技术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中,一组为4.58±0.74(分),二组为3.42±0.62(分),(t=10.45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脊柱全长摄影过程中使用数字X线摄影透视系统拼接技术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脊柱全长摄影 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 数字化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经济在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检测焊接产品内部缺陷的无损探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锅炉压力容器、汽车制造等众多行业。国内外许多金属焊接壳体生产厂家已经使用该技术对产品焊接质量进行无损检测。文中通过将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方法与传统的曝光胶片法、化学显像检测法等进行对比,明确了该方法的技术优势,确定了可靠性和实用性。文中介绍了X射线数字化实时成像无损检测系统应用于GIS焊接壳体的技术原理与系统组成,通过对GIS焊接壳体各种焊缝的大量检测,根据GIS壳体焊缝内部缺陷的特征,将焊缝的缺陷总结为6大类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及疏松。并结合实际工作解决的问题进行使用效果的总结,该技术提高了检测效率,扩大了检测范围,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和焊缝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该系统对检测的缺陷进行特征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不仅可以建档以备日后查看,同时特征数据库的建立丰富了缺陷特征,文中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介绍了将该技术引入到高压开关企业进行GIS壳体无损探伤的经验。

  • 标签: X射线实时成像 无损检测 GIS焊接壳体 内部缺陷 焊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