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患者导尿拔除方法的选择。方法将260例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术后拔导尿前先将尿向膀胱推进2cm,向左或右旋转导尿360°,再抽出气囊内生理盐水,然后拔除导尿,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拨除导尿。观察拔导尿同时留置的双“J”是否伴随导尿发生移位或脱出。结果实验组拔除尿时,留置的双“J”未发生移位,对照组5例发生移位或脱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患者拔导尿前先将尿向膀胱推进2cm,再向左或向右旋转导尿360°,再抽出气囊内生理盐水,然后拔除,比常规拔导尿方法能有效减少双“J”发生移位或脱出。

  • 标签: 泌尿系手术 拔气囊导尿管 双&ldquo J&rdquo 管移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导尿患者的尿培养采集流程并探讨质量控制方案。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 667例留置导尿且尿路感染的高危患者,按照尿培养采集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 987例和试验组5 680例。对照组采用现有的操作方法采集标本,试验组采用改良的采集标本流程。比较两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及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结果试验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9.08%(5 628/5 680),高于对照组的98.48%(4 911/4 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3,P=0.004);试验组尿培养标本被污染率、尿培养标本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33%、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P=0.042;χ2=7.204,P=0.007)。结论针对留置导尿患者,采取改良的采集流程能够提高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有利于降低尿培养标本的被污染率、不合格率。

  • 标签: 泌尿道感染 导尿管插入术 尿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漏尿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分析30例留置气囊尿的患者发生漏尿的原因,找出相应措施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30患者漏尿得到控制或减轻。结论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可控制或减轻双腔气囊导尿漏尿的发生。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漏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取神经内科收治的留置导尿患者86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43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方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等。结果导尿留置并发症情况观察,观察组6.98%(3/43)与对照组20.93%(3/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情况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计算结果分别为97.67%(42/43)、79.07%(34/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导尿留置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并发症的预防,且可助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应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导尿管留置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留置导尿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 42例留置导尿出现漏尿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留置导尿出现漏尿的常见原因为腹压过大、导尿引流不通畅、尿道松弛、气囊注水量不够和夹时间不当。经相应治疗和护理漏尿均治愈。结论:留置导尿后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导尿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漏尿,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导尿管 漏尿 护理对策
  • 简介:本研究采用光催化接枝的方法,在硅胶导尿表面接枝亲水性高聚物和抗菌成分醋酸氯己定(A)、牡丹酚(B),成功制备出两种具有不同超滑抗菌涂层的导尿,并对其结构、形貌、亲水性、润滑性、抑菌性、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亲水高聚物及抗菌成分均成功接枝到导尿表面;相比于A超滑抗菌导尿,B超滑抗菌导尿的涂层更加致密、均匀,亲水涂层与抗菌涂层无明显界限,融为一体,且具有更优异的润滑性能和抑菌性能,其动摩擦力低至0.012N,体外持续抗菌时间可达40d以上,可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标签: 光催化接枝 硅胶导管 亲水涂层 超滑 抗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后患者留置气囊导尿后出现漏尿并发症的原因,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留置尿患者的资料,对其中出现并发症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留置尿后出现漏尿并发症的情况,主要与尿道内口松弛、膀胱痉挛、导尿堵塞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总结分析后得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气囊导尿,并通过各种护理手段来给于针对性护理方法,是防止留置尿后出现漏尿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术后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尿道会师牵引术是早期治疗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的重要方法之一。2005-2013年,我院共行尿道会师牵引术32例,就导尿在术中的应用及术后的管理进行简要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男性,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1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23例,重物砸伤6例,坠落伤3例。多发性骨盆骨折27例,单发性骨盆骨折5例。

  • 标签: 尿道会师术 导尿管 尿道狭窄 尿失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具体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结果:158例患者中共有74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46.84%,女性患者感染率显著的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留置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比例呈现出了显著升高的趋势.结论:女性患者发生导尿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较大,正确的无菌操作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导尿的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以及对策,减少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接受留置导尿患者500例,采集尿液送检,尿细菌培养后鉴定。结果52例感染,感染率10.4%。结论导尿是尿路感染的一项主要危险因素,想要实现对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就必须要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留置导尿后做好导尿的各项护理工作及院感防控措施,缩短导尿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导尿管 相关尿路感染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干部病房102例留置导尿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留置导尿的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26.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留置导尿时间≥14d、使用抗菌药物是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共检出病原体6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2株,32.35%),其次为肠球菌属(11株,16.18%)、白假丝酵母菌(6株,8.83%)等。结论老年患者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应注意避免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导尿管 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尿留置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安保留尿患者582例,经无菌操作;选择合适尿;尿管护理;避免膀胱冲洗等护理措施。结果常见并发症、膀胱炎14例,肾盂肾炎9例(2.40%),未发生少见并发症。结论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尿、尿管护理、避免膀胱冲洗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抗菌药物应用是治疗尿路感染的最佳治疗保障。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降低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采取前瞻性的调查方法,调查其相关因素。结果导尿相关尿路感染与导尿无菌操作、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留置尿的各项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导尿管 尿路感染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留置硅胶导尿患者的护理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对患者康复后的影响。方法:以本科室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80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特征症状自评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留置尿管,护理要求,硅胶材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患者行膀胱灌注时如何提高导尿插入的成功率。方法通过近两年来对128人2688例次男性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采用硅胶导尿插入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回顾以往采用橡皮导尿插入膀胱灌注化疗为对照。比较两种不同材质的导尿插管的成功率及患者的自我感受等。结果采用硅胶导尿插管的成功率达99%以上,明显高于以往对照组,并且患者不适感觉轻微。结论硅胶导尿因材质好、光滑等优点容易插入,患者痛苦小,可提高导尿插入的成功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硅胶导尿管 男性 膀胱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