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动脉后配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4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动脉后配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实验组(95.7%)高于对照组(74.5%),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行急诊动脉治疗后配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急诊动脉溶栓 高压氧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急性脑栓塞患者10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超早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脑栓塞治疗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2周患者DNS评分的差异。结果超早期组急性脑栓塞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P>0.05;治疗前两组DNS评分相似,P>0.05;治疗2周超早期组相较于常规组DN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栓塞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栓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0例形成的患者资料,观察效果、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结果20例患者共行28例次治疗。其中通22例次。通组时间显著短于失败组。通组栓塞再次发生率和原发病以及附壁血栓有关系。糖尿病病人再栓塞发病率较高。最为多见的为皮下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临床价值比较高。血栓形成时间和效果、原发病以及有没有附壁血栓有关。的时候尿激酶剂量不要超过60万单位。时机最好不要超过36小时,最好时间应在内瘘栓塞的二十四小时以内,通后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持续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再次发生栓塞。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38.7%,经统计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 标签: 护理要点 留置动脉导管溶栓 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的疗效的研究与讨论。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静脉治疗,以伴发房颤者40例作为观察组,以未伴发房颤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合对照组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HI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得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静脉疗效比较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伴心房颤动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配合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组,好转23例,再通治疗后残存严重狭窄(狭窄率大于7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血管内治疗组)。通过NIHSS评分、Rankin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NIHSS评分、mRs评分方面血管内治疗组均优于静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采用静脉配合血管内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HT)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非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自发性出血转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从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尤其房颤患者引起的脑栓塞;自发性HT出血量较少,经积极调整治疗,一般不会加重神经功能缺损,但高龄、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的患者相对预后较差。结论大面积脑梗塞及脑栓塞患者易继发出血性转化,应注意定期、及时复查头颅CT/MRI,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4例进行了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掷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介入术治疗的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介入溶栓术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静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病在4.5小时内接受静脉治疗的21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根据起病3个月后mRS评价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11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96例(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预后不良与年龄、收缩压水平、基线血糖值、前NIHSS评分、后24小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和发病到接受的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水平高,患者时血糖高,ASPECT评分高,发病到接受的时间长和前的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与ASPECT曲线图比较,过高或过低的收缩压可能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缩短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可以改善静脉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在预测脑梗死急诊后出血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接受急诊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依据后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4例和未出血组45例。两组均按照指南予以静脉,比较两组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IHSS评分和GC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脑梗死急诊后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前相比,后两组的SBP、DBP、PT、INR及GCS评分均增加,NIHSS评分减少(P〈0.05),而HR及PLT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前的SBP、DBP及NIHSS评分显著较高,GCS评分显著较低(P〈0.05),而HR,PT,INR及PLT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组患者后的NIHSS评分较高、GCS评分较低(P〈0.05),但SBP,DBP,HR,PLT,PT及INR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及GCS评分是脑梗死急诊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HSS评分及GC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急诊后出血的危险性,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 标签: 脑梗死 急诊溶栓 NIHSS评分 GCS评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保障下肢深静脉血栓得到良好的治疗。方法针对我院出现的180名下肢深静脉血拴患者,采取的临床护理方式包括病人健康知识的讲解、由局部到病人整个身体的护理、利用治疗袜子进行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结果患者肢体水肿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治疗,并逐步康复,同时,通过治疗袜的辅助治疗,深静脉反流所引起的肢体水肿显现消失。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通过进行由局部到病人整个身体的护理、利用治疗袜子进行恢复期的辅助治疗、健康知识讲解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消减水肿现象,同时加快了患者身体的康复进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健康知识讲解 消减水肿 加强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67.65%)、CK值(847.34±304.29)、CK出现时间(15.21±2.08)以及血管再通率(73.53%)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病情具有较强控制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