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胸膜炎对恢复患者体温、缓解胸痛、促进胸水吸收的效果。方法选取选取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结核胸膜炎合并糖尿症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胸腺五肽联合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胸水吸收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空腹血糖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化疗治疗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可促进空腹血糖控制,促进胸水吸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 标签: 胸腺五肽 糖尿病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动与非活动结核患者血清新蝶呤(neopterin,NP)、抗脂阿拉伯甘露糖(lipoarabinomannan,LAM)抗体血清标志物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T-SPOT.TB)方法在肺结核活动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12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04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肺结核活动判断规范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标准分为活动组(48例)和非活动组(5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血清NP、抗LA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T-SPOT.TB。分析各组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的表达差异,并采用ROC曲线法分析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在肺结核活动鉴别中的价值。结果活动组、非活动组、对照组血清NP、抗LAM抗体、血清T-SPOT.TB表达水平均依次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26.54±2.67)nmol/L比(20.69±2.19)nmol/L比(6.84±1.33)nmol/L,抗LAM抗体:(46.26±6.71) nmol/L比(30.17±5.38)nmol/L比(14.19±4.03)nmol/L,T-SPOT.TB:(109.73±10.80) nmol/L比(82.34±8.32)nmol/L比(57.44±6.49)nmol/L,F值分别为68.172,134.778和223.619,P值均<0.05)]。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联合鉴别肺结核活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6.83%、84.79%和89.07%,均高于单独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鉴别检测肺结核活动的敏感性(79.43%, 77.64%, 73.84%)、特异性(80.32%, 78.43%, 74.56%)和准确率(75.52%, 73.24%, 70.73%)。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明显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水平异常,相比于血清NP、抗LAM抗体和T-SPOT.TB的单独指标检测,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肺结核活动鉴别中的效能更佳。

  • 标签: 新蝶呤 抗脂阿拉伯甘露糖抗体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活动性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结核潜伏感染及活动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结核潜伏感染、活动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抽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最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每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的程度全都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上也优于对照组,而且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在结核潜伏感染及活动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当中,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生活的质量,从而降低患者疾病的再发生率。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潜伏感染 活动性结核 肺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引起肺结核患者的肝损害.方法用RP-HPLC检测68例正常人,6例尚未使用、52例已使用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患者的唾液咖啡因清除率(SCL).结果68例正常人和6例未用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患者的SCL在正常值范围,52例已使用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患者的SCL在异常范围.结论用药时间延长,肝代谢功能越低,肝损害越明显.

  • 标签: 肺结核 肝代谢功能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RP-HPLC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发与复发活动结核CT影像特点。方法选择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被我院诊断为新发与复发活动结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诊断标准分为2组,100例新发组和100例复发组。观察范围从肺尖至肺底,记录活动或非活动结核CT征象的检出率。结果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小灶小空洞征象、支气管扭曲、肺气肿在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玻璃影、小叶样实变影、段或叶肺实变在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小灶小空洞征象、支气管扭曲、肺气肿征象可作为区别新发或复发活动结核的表现。

  • 标签: 新发 复发 活动性肺结核 ct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RCT在活动结核病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3例活动结核的临床及HRCT扫描资料,活动结核的诊断依据痰抗酸杆菌阳性(41例),及治疗期间获得的一系列胸部影像改变(42例)。结果本组显示2种及2种以上病变征像并存83例,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肺实变及液体支气管征、空洞、磨玻璃影是活动结核的重要征像。结论活动结核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活动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并对治疗效果作出准确评价。

  • 标签: 活动性肺结核 CT诊治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测在活动结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活动结核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清结核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且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测,相比较菌阴患者而言,菌阳患者的PPD试验和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肺结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结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市定点医院 56例难治结核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 每组 28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脑脊液指标以及发热时间、昏迷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脑脊液中氯化物、葡萄糖含量均显著增高, 压力、蛋白质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 P<0.05);联合组发热时间、昏迷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为( 28.16±5.42) d, 低于对照组的( 34.09±5.77) d( P<0.05)。结论 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结核脑膜炎可以明显的改善脑脊液指标, 较快的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 具有推广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莫西沙星;抗结核药物;难治结核脑膜炎;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xifloxacin combined with antituberculou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tuberculous membranositis.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8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xifloxaci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SF indexes, fever time, coma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 of chloride and glucose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the combin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essure, protein and leukocyte cou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the fever time and coma time of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combined group was (28.16 ± 5.42) day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4.09 ± 5.77) days (P < 0.05). Conclusion moxifloxacin combined with antituberculou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tuberculous meningit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index, quickly reduc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 and have clinical value of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对比两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40例,为单纯肺结核患者,实验组60例,为HIV合并肺结核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0%(39/60)和30.0%(12/40),发生肺外结核例数分别为31例和6例,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HIV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比单纯肺结核困难,其并发症和肺外结合发生率较高,其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需要加强对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HIV合并肺结核 单纯肺结核 临床特征 抗结核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的安全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30例胸壁结核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对照组术前长期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对比患者状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安全有效,不会增加胸壁结核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 胸壁结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同期治疗对肺结核伴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安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9月就诊的肺结核伴有肺癌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和抗癌间断治疗方案,而研究组患者给予抗结核和抗癌同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淋巴细胞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和安全。结果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肺癌缓解率比对照组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3+、CD4+、CD8+值和FACT-L分值都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同期治疗能有效提高肺结核伴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安全

  • 标签: 痰菌转阴率 肺结核 同期治疗 肺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结核脑膜炎(TBM)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类赫反应(PR)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TB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R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选出PR的影响因素后,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PR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PR对随访≥9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纳入87例TBM,其中31例(35.6%)发生PR,男16例,女15例,中位年龄92个月(8~168个月)。在抗结核治疗中位时间33 d(15~180 d)出现PR,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或复现(22/31例,71.0%),脑脊液(CSF)恶化(25/31例,80.6%)及脑影像恶化(16/31例,51.6%)。单因素分析显示PR与临床分期Ⅱ期、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结核感染检测(T-SPOT)阳性、CSF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基底脑膜强化、中枢神经系统外结核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LDH水平升高及T-SPOT阳性是P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R与预后无关(P=0.165)。结论TBM患儿抗结核治疗中35.6%发生PR,与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CSF-LDH水平升高、T-SPOT阳性有关,与预后无关。识别PR极其重要,可避免一些临床误区。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类赫反应 乳酸脱氢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核脑膜炎患者90例,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发生详细和相关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0例结核脑膜炎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29例,发生率为32.22%。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经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28例,治愈率为96.35%。结论加强对结核脑膜炎患者治疗中药物性肝炎的预防,治疗药物要合理,达到抗结核的同时恢复肝功能。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抗结核 药物性肝炎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辅助抗结核疗法治疗结核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结核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胸膜腔穿刺术治疗,研究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显著缩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更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辅助抗结核 结核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治疗结核病的早期、全程、适量、规律、联合的原则用药治疗,均采用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在治疗前后静脉抽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淋巴细胞的含量。结果经过抗结核治疗后,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较前升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抗结核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