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弥漫间质疾病是一组不同类型的非特异性的,侵犯肺泡壁及肺泡周围组织的疾病,有百余种,大多数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发病隐袭,呈慢性过程,偶可见急性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该病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学对该病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有些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中医病机 证治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间质病变的放射线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放射线检查并对检查作出结论。结论寻常性间质肺炎最常发生于中年病人,男女发病相同。CT或高分辩率CT可帮助诊断,尤其是病变晚期。与其他肺纤维化一样,X线胸片显示容积减小与基底部网或网合结节状间质影。病变严重时可见大囊(蜂窝)。CT,特别是HRCT,对于早期纤维化的检出远较X线胸片敏感。即使在X线胸片诊断为正常时,高分辨率CT也可显示淋巴管炎癌病的征象。一旦临床诊断为ARDS,常要照X线片以检查监测情况与生命支持设备的情况以及确定有否并发症,如气压伤。

  • 标签: 肺间质性病变 放射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原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86例间质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2436.84±259.62)mL、对照组(2043.65±237.86)mL;观察组FEV1%为(76.53±5.24)、对照组(55.46±6.2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间质疾病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训练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背景本研究旨在比较具有急性加重(AE)史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其他纤维化性间质疾病(FILD)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收集因AE-IPF和AE-FILD而住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和比较IPF和非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资料。从死亡证明中获取患者潜在的和直接死亡原因。结果共128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本组患者中,IPF(79例,62%)、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疾病(RA-ILD,17例,14%)和石棉(11例,8.6%)是最常见的FILD亚型。因AE-IPF住院的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2.6个月,而其他AE-FILDs患者中位存活期为21个月(P<0.001)。住院时的年龄、性别或功能测试结果无法解释患者存活时间的差异。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和RA-ILD患者的预后最佳。肺纤维化是IPF患者和其他FILD患者的最常见潜在死亡原因,分别占其死亡原因的87%和78%。结论我们发现,具有AE史的非IPF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AE-IPFs患者。患者的预后受潜在疾病的影响,这是因为肺纤维化是大部分所有经历AE的FILD患者的潜在死亡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间质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间质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3),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且未加用糖皮质激素,给予治疗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其后比较两组间质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CRP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CR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间质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间质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8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质疾病患者在病情诊断过程中检测血清KL-6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活动间质疾病患者、非活动间质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群资料各57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疾病患者的血清K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越严重,该指标的异常程度越大,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血清KL-6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发性炎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慢性炎症为特征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与IIM相关的间质疾病(IIM-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IM-ILD)是II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IIM-ILD患者的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发展过程、治疗反应和疾病预后呈异质。由于IIM-ILD诊断与病情评估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前瞻研究资料有限,治疗方案的临床选择差异较大,因此亟需制定IIM-ILD诊断和治疗的共识,供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治实践中借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IIM-ILD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呼吸病学、风湿免疫学,放射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基于现有文献资料,结合专家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对IIM-ILD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阐述。经专家讨论和投票,共形成18条推荐意见,其中7条是关于IIM-ILD诊断和评估的推荐意见,11条是关于IIM-ILD治疗药物和方案选择的推荐意见,以期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我国IIM-ILD患者,推动开展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在间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肺部感染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两种方式检查,即HRCT与X线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①HRCT检出率为97.27%,X线检出率为80.91%,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RCT组,磨砂玻璃样改变检出率35.45%,网格状影率82.72%,结节或小片状影率65.45%,混合影39.09%,蜂窝43.63%,X线组分别为11.81%、38.18%、13.63%、10%、12.7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高分辨率CT诊断间质疾病,应用价值高,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高分辨率 CT 间质性肺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以受累最为常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损伤中,间质疾病是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病情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高分辨率CT是诊断间质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在早期筛查、诊断及病情随访中受到一定限制。功能作为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受检测方法、难以统一的标准化及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应用受限。生物标志物作为客观指标,能够动态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的细微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生物标志物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疾病患者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 生物标志物 涎液化糖链抗原 微小RNA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将由肺部疾病引起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归类为肺动脉高压的第3类。最常引起第3类肺动脉高压的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疾病(COPD)和间质疾病(ILD)。ILD相关肺动脉高压在全球的患病率高,临床预后亦欠佳,当前还没有获得批准的上市药物治疗该疾病。既往研究表明,吸入曲前列环素12周后可改善第1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有研究表明,吸入曲前列环素可改善第3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因此,有待进一步评价吸入曲前列环素治疗IL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的有效和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间质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方法选取间质疾病患者中挑选10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院做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结果(1)两组的生活质量比较,活力、躯体疼痛以及精神健康的SF-36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其余SF-36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2)间质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分析,有22例焦虑症状,有20例抑郁症状,有16例合并有焦虑、抑郁症状;(3)经过多因素分析得知,患者焦虑或者抑郁越严重,则MRC评分越高。结论间质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由于疾病原因部分间质疾病患者会伴随有程度不一的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间质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是以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非肿瘤和非感染肺部疾病的总称.现又称为弥漫实质肺病.目前已有200多种疾病囊括在ILD之下,其中不少疾病为少见病、罕见病。对临床医师而言.200多种疾病之间的诊断和鉴别往往很困难。近十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临床运用.使我们对不同种类ILD患者的HRCT表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ILD的确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使部分ILD患者免于活检,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高分辨率CT 诊断
  • 简介:摘要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具有复杂和多样,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是ILD的血清无创生物标志物,其水平变化与ILD的活动及治疗效果相关,近年来受到了临床上的关注。本文就KL-6在ILD诊断、监测和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进行阐述。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涎液化糖链抗原6 生物标记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可以看出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对于ILD病人出院之后是否有良好的感染预防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通过选择某一时间段当中的ILD病人治愈之后,并出院的病人,一共是126名,通过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当中一共63人,在对照组当中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当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实施自我管理,护理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干预的主要措施,分别包括健康教育,让病人可以了解使用药物的各种重要程度以及克服相应的心理问题,让病人的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等。通过对这两组展开六个月的观察,可以看出不同护理情况之下患病的感染预防效果,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观察组当中的满意程度为94.8%,比对照组的87.3%要高出许多,观察组当中的服用药物的依从率以及运动的依从率分别是100%以及92.11%,比对照组当中的84.1%和65.1%高出许多,观察组当中的感染次数以及病情的加重次数要比对照组当中的结果低出很多,这些对比的结果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小于0.05。结论:应用自我管理护理的模式,对于ILD病人出院之后感染的预防效果非常的好,可以让效果服用药物的依从率以及运动的依从率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让病人的健康程度以及生活质量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自我管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血清白介素(IL)一4、干扰素(IFN)一γ与弥漫间质疾病的相关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弥漫间质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病,将患者分为A-弥漫间质疾病组和B-健康对照组。A组患者83例,B组患者2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4以及IFN-γ水平。结果血清IL-4A组为291±77pg/mL,B组为218±27pg/mL,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IFN-γA组为217±39pg/mL;B组为IFN-γ为309±41pg/mL,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IL-4及IFN-γ可能是弥漫间质疾病的有效生化标志物。

  • 标签: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IL-4 IFN-&gamma 生化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成人表面活性蛋白C(SFTPC)基因突变相关家族间质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的2例成人SFTPC基因突变相关家族间质疾病,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famili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FTPC gene”“surfactant protein C gene”“SFTPC gene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famili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和“surfactant protein C gene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famili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为检索词在PubMed、Embase及Ovid数据库,以“家族间质疾病”“SFTPC基因”“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基因”“SFTPC基因突变相关家族间质疾病”及“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基因突变相关家族间质疾病”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3月。结果本组2例家族发病患者1男1女,平均年龄27.5岁,Ⅱ-2患者存在干咳、气促症状,Ⅱ-3无症状,2例影像表现均存在多发囊腔及细网格状影,Ⅱ-2患者存在两下多发磨玻璃影,Ⅱ-2患者经支气管镜冷冻活检病理诊断为UIP。文献复习共纳入35例患者,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为33.5岁,主要表现为气促(22/30)、干咳(18/30)、杵状指(12/30),而无症状体检或家族其他成员发现而行胸部CT发现占30%(9/30)。最常见胸部CT表现为双多发细网格状影(17/17)及多发囊状影或囊腔(12/17)和磨玻璃影(7/17)。病理主要表现为UIP(24/26)。结论成人SFTPC基因突变相关家族间质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气促、干咳及杵状指,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主要表现为双多发囊腔影及细网格状影伴或不伴两下多发磨玻璃影,治疗上目前无特效药,尽早使用羟氯喹可能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影像表现为双多发囊腔影伴细网格影及磨玻璃影且发病年龄<50岁时,需要考虑该病可能。

  • 标签: SFTPC基因 间质性肺疾病 家族性间质性肺疾病 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