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多级轴流压气机的逐级特性,建立了一种预估多级轴流压气机在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进气条件下的喘振边界的一维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动态压缩系统模型,对一台两风扇的喘振边界进行了数值预测,与基于李亚普诺夫理论的线化一维模型和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估多级轴流压气机的喘振边界。对畸变进气条件下两风扇稳定性进行的详细数值分析表明:进气总压畸变在流动过程中会生成总温畸变并伴随着总压畸变的衰减,进气总温畸变则会生成总压畸变并伴随着总温畸变的衰减;反向总温总压组合畸变进气时,畸变衰减快稳定裕度损失小,而正向总温总压组合畸变进气时,畸变衰减慢稳定裕度损失大。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轴流压气机 一维模型 畸变 气动稳定性 数值模拟
  • 简介:以某型发动机高压两涡轮盘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试验载荷系数,组装和调试了全尺寸联合试验件,完成了低循环疲劳试验,得到了以传动臂销钉孔为定寿部位的两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两涡轮盘联合低循环疲劳试验在国内尚属首次,相对于单盘低循环疲劳试验,更加符合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将传动臂销钉孔作为两涡轮盘的定寿部位更为合理。该联合试验为外场涡轮盘重新定寿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涡轮盘 低循环疲劳寿命 传动臂销钉孔 联合试验 有限元方法
  • 简介:发动机地面试车时游机喷管内气流要出现分离现象,直接影响二主机和游机的性能计算结果,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发动机理论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的游机短喷管和大喷管分离准则及分离位置的确定方法,喷管内气流分离时游机地面比冲及地面推力的计算方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发动机 游机 试车 分离准则
  • 简介:为制定可靠的发动机起动程序,围绕60t液氧/甲烷发动机起动瞬态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建模和仿真研究.介绍了60t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方案,列举了发动机系统仿真模型,搭建了全系统瞬态特性仿真平台.根据仿真结果选取了箱压下点火起动方案,提出了设置甲烷涡轮燃气旁通以降低亚临界两相气阻风险的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

  • 标签: 液氧 甲烷发动机 起动过程 瞬态特性 系统仿真
  • 简介: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再次表明:单入轨可显著降低有效载荷入轨费用.因为没有分级的优势,那么单入轨火箭就需要非常高的性能和轻的质量。在对可重复使用火箭进行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项主要研究是动力循环的选择。在普通钟形喷管发动机中,采用的是高室压的补充加注循环如分级燃烧循环或混合式预燃室全流量循环。与燃气发生器循环相比,选择这些循环方式使质量增加,但是可接受的,且性能优于燃气发生嚣循环.在塞式结构中,必须把普通燃烧室的单一圆形喉部分割为许多小的喉部摆放在发动机的周边上.这种结构与普通的钟形喷管相比,需要从中心的涡轮机伸出较长的高压推进剂导管.在分级燃烧循环中,大部分推进剂进行不完全燃烧而且低密度高温燃气需要直径较大的导管.该导管增加的质量抵捎掉了补充加注循环增加比冲所带来的好处,这就促使选择燃气发生器循环.在此将作详细比较研究.

  • 标签: 单级入轨 塞式发动机 动力循环
  • 简介:本文主要讲述了火神发动机喷管延伸段冷却性能的热分析研究工作。根据测量数据,采用简单的热节点模型,得出了喷管壁温和气壁换热系数。用热节点模型验证了Volvo宇航公司使用的标准预测法。建立了在异常和与期望温度值有偏差的情况下的冷却性能预测系统。本文还阐明了如何从飞行试验获得的有限信息来准确和可靠地预测验收试验以及飞行期间火神发动机喷管廷伸段冷却系统的效能。

  • 标签: 火神发动机 喷管 冷却性能
  • 简介:过氧化氢/煤油涡轮泵用于35kN补燃循环先进上面发动机,由过氧化氢泵、煤油泵和涡轮组成,采用涡轮偏置的单轴布局结构。过氧化氢泵为典型的带诱导轮离心泵形式。基于超低比转速及转子动力学方面的考虑,煤油泵采用了部分流泵形式。为了解决轴向力平衡问题并获得较高的效率,涡轮采用了低压比小反力度方案。通过材料与工作介质的相容性研究,总结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过氧化氢泵零件相容性评价准则、选材以及零件钝化处理工艺等技术。对涡轮泵联试和发动机热试车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

  • 标签: 过氧化氢泵 煤油泵 涡轮泵 上面级发动机
  • 简介:阐述了喷口亚临界工作状态下混合式涡扇发动机性能的计算方法,计算的特点在于所研究发动机的风扇在内涵道中辅助增压。同时,列出了确定内涵道带辅助增压的风扇及其涡轮共同工作的方法框图,在风扇特性图上表示了不同M数下的共同工作线,并对这类发动机的高度-速度特性进行了计算。

  • 标签: 风扇 性能计算 航空涡扇发动机 内涵道 辅助增压级 高度-速度特性
  • 简介:厘米微型涡轮发动机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厘米微型涡轮发动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3个大小级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对中等大小级别(直径6cm)微型涡轮发动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给出了各主要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微型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技术,微流动实验及CFD技术,高速微转子动力学,微型涡轮、压气机、燃烧室等部件设计,微型涡轮发动机试车等.

  • 标签: 厘米级 涡轮喷气发动机 向心涡轮 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