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近期董学文先生连续发表了几篇针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评文章,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基础、逻辑方法和思想内涵展开了全面指责。其指责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实践存在论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存在论"奇异"组合在一起。然而,由于董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根本性误读乃至曲解,使这种指责失去了理论前提。董文在没有全面把握海德格尔存在思想的发展轨迹、基本概念和历史内涵的情况下,仅凭自己主观、随意的误读,制造了一个与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大相径庭的非存在论的海德格尔思想。董文把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上遮蔽"存在"的"存在者"(dasSeiende)当做"存在",把海德格尔不遗余力批判的"存在者"当成了"存在"本身来理解,从而造成了董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一系列概念的误解。董文批判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要理由是它的"非历史性"和"反历史主义",但是,无论从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把人提高到历史高度去考察的高度评价,还是海德格尔本人文本中的基本观点,都可以看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主义特征。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思想不但具有对话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实践论 存在论
  • 简介:《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是列宁在1920年6月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文件之一。《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则是他在1920年7月代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就有关问题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他代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共产党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立场和任务,是共产国际在这个问题上制定的第一个完整的革命纲领。

  • 标签: 民族 殖民地 列宁 革命
  • 简介:本文通过对哲学家与政治学家关于民主讨论的几种设计方案的分析,指出他们试图用理想化的讨论来取代现实的讨论的努力是失败的。尽管现实的讨论难以达成理想化的共识,但作为民主参与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政治过程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主 民主讨论 民主决策 民主参与
  • 简介:政党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导力量。全球范围内对西方民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反思与批判延伸到政党政治领域,激化了不同政党对国家治理模式的反思和争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一个重大的问题:中国应对世界有贡献,中国共产党应对世界有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不断展示其影响力与竞争力。

  • 标签: 中国共产党人 执政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王丽娟 规律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
  • 简介: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包含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在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动力等方面。具体而言,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顶层设计,是邓小平在政治勇气与理论勇气相结合、历史眼光与世界眼光相统一、以实际为出发点的真理性与以人民利益为追求的价值性相一致的基础上,率先对时代主题作出新的判断,对中国具体国情作出了清醒的认识。从社会发展战略上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社会发展的重点论与两点论的有机统一。从发展动力上看,改革是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顶层设计,它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自发动力和解决基本矛盾的自觉动力'的有机统一,改革动力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动力与物的动力'的有机统一。

  • 标签: 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顶层设计 哲学智慧 发展战略
  • 简介:小康社会设计及其引申出来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次有了明确而切实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时间表,小康社会建设使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小康社会理论设计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设计,凸显了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提振了民族精神,培育了实干兴邦的一代新风,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创造了新的精神条件。

  • 标签: 邓小平 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
  • 简介:本文指出教学中情感缺失、情知失衡是高校"两课"教学实效低、缺乏吸引力的重要症结,要优化"两课"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揭示了以情优教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分析了以情优教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愉悦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互动性原则、需要性原则.

  • 标签: 以情优教 教学设计 情知共茂
  • 简介:政党的政治形象是政党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和集中展示,是政党的政治实践内化为文化的重要表现,更是政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形象问题,他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理论表述和实践举措,使党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更加健康向上。

  • 标签: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习近平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以后,邓小平开始思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战略。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设想,并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为框架,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布局的思想。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 总体设计
  • 简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出有效、生动、易于学生接受的可行性路径,我们称之为"三三三"制,即教学设计理念,突出"三个点":充分展示课堂的"亮点"、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深度关怀学生的"疑点";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三个结合":专题讲授与知识系统梳理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余指导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弘扬"三气":教师讲课有底气、教学内容接地气、课堂教学讲正气。通过"三三三"制的几轮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理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卓有成效地提升了教学实效。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教学设计 教学实效
  • 简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曾于1950到1957年期间分管共青团的工作,他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与成长。虽然这段时间不算长,但他就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尤其对青年的成长目标提出了设想。而这些设想,与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这样说,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刘少奇 青年 社会主义接班人
  • 简介: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的历史定位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历史独特性以及邓小平在这一伟大历史事业中的独特作用。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是党内公认的“辩证法大师”,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作过长期思考和探索,对一些重要问题有独到见解。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步骤;作出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科教兴国战略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重点设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设计,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设计;等等。这些基本且基础性的设计,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总设计师 基本设计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 简介: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2018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20多名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共1100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的总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这一总主题,大会分成十个分论坛和四个高端论坛进行探讨。

  • 标签: 中国经验全球化新阶段 顶层设计 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