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涉及到很多基因的共同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受到肝细胞中蛋白质因子的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肝细胞中的蛋白能够结合,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重要机制.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化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等,在肝炎病毒基因调控、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肝炎病毒 分子克隆 酵母双杂交 致病机理
  • 简介:为制备可视化的转移消失蛋白(MIM)的I-BAR结构域重组体,克隆了顺联绿色荧光蛋白(GFP)探针编码序列的MIM-I-BAR基因.在6xHis标签原核表达质粒上成功构建了DNA序列.同时,实现了未标记荧光探针基因的MIM-I-BAR质粒的构建以作实验对照.成功转染至BL21(DE3)大肠杆菌细胞后,GFP偶联的MIM-I-BAR(MIM-I-BAR-GFP)蛋白表现出很强的可视荧光,该表达产物可方便的通过目测、荧光显微镜、免疫印迹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多种手段进行检测.此外,在考察不同条件下的蛋白表达效率过程中发现,带有GFP探针的MIM-I-BAR重组蛋白在温度为10℃时产率最高,而并非37℃.这一特征与非荧光标记的MIM-I-BAR明显不同.研究证实该最佳表达温度条件适用于重组蛋白产品中量制备.所开发的带有荧光探针的MIM-I-BAR蛋白产品及其制备工艺在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应用以及药物开发过程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转移消失蛋白 INVERSE Bin-amphiphysin-Rvs 绿色荧光蛋白 基重组因 表达
  • 简介:针对筛选特定癌症亚型的特异表达基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癌症基因芯片的后综分析方法——运用并改进秩打分算法(RS),对有序基因列表的统计均值取秩并打分.该算法结合常用的“一对多”(OVA)比对方法或“一对一”(OVO)比对方法,在跨平台检测某些白血病亚型特异基因时显得极为有效.6个公开的白血病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白血病亚型间的分子生物信号差异强于芯片系统间的差异.此外,一组儿童白血病亚型(BCR—ABL)的标志基因能够准确预测成人白血病中的该亚型.结果有助于从白血病或其他有着充分研究背景的癌症芯片表达数据中,发现、确认和治疗其亚型.

  • 标签: 寡核苷酸生物芯片 后综分析 秩打分 白血病
  • 简介:该实验通过SDS高盐法(常规法)、SDS高盐法(改良法)和SoilgDNAKit法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用DNANanophotometer仪测定样本DNA的纯度和浓度,以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SDS高盐法(常规法)、SDS高盐法(改良法)和SoilgDNAKit法和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浓度分别为41.45ng/μl、96.48ng/μl和58.40ng/μl,纯度(OD260/OD280)分别1.45、1.57和1.82.由结果可知,改良法提取DNA的浓度最高,而SoilgDNAKit法的纯度最高,但其成本较高,因此,SDS高盐法(改良法)是节省成本且适合提取大批量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方法,今后在提取DNA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纯度.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DNA提取 PCR
  • 简介:对伞房属CCR基因进行扩增,对影响PCR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出引物对A-3198适宜的PCR循环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60℃退火lmin,72℃延伸2min,运行30个循环;最后72℃后延伸7min。对伞房属树种进行PCR扩增时,发现用同一引物对,一个样本可以扩增出不同长度的条带。将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得到6个序列。所分析的基因片段从Exon3-Exon5,其中Exon3变异位点具有3个,Intron3无变异位点;Exon4变异位点具有7个,Intron4变异位点最多,达到276个,Exon5变异位点也只有6个。从变异位点所占百分数分析,所有外显子包括Exon3、Exon4和Exon5,变异数百分率很低,从1.67%-1.98%,说明外显子是相对保守和稳定的。Intron3最稳定,无任何差异位点。Intron4差异最大,差异百分数高达,19.99%。在Intron4有4处插入发生。第1处插入发生在第2041-2067,插入27个碱基。第2处插入发生在第2127-2289,插入163个碱基。第3处插入为PolyA,6个样本都存在PolyA。第4处为SSR序列。在外显子上未发现2个或2个以上碱基的插入/缺失。从氨基酸的变异来分析,所发生的核苷酸变异很多是无义突变,只有Exon3的2个氨基酸、Exon4的3个氨基酸,以及Exon5的2个氨基酸发生有义突变。本试验于国内外首次发现伞房属树种CCR基因具有多拷贝现象,而在桉树另外2个属桉属和杯果木属的CCR研究中未曾发现。

  • 标签: 伞房属 斑皮柠檬桉 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拷贝
  • 简介:通过对犬冠状病毒TN449株纤突蛋白基因的克隆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GeneBank中登陆的犬冠状病毒不同毒株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同源性、差异程度,同时绘制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有助于了解犬冠状病毒的抗原变异、血清型和毒力变化规律。

  • 标签: 犬冠状病毒 纤突蛋白 序列分析
  • 简介: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心肌钙蛋白(cTnI)基因上的突变进行了分析.针对外显子上的突变特征设计了特异性探针,制备了可以同时检测cTnI基因上第3,5,7,8外显子突变的低密度基因芯片.对每一个外显子,设计了2条5'端标记荧光的寡核苷酸链,一条模拟野生型序列,另一条模拟突变型序列,将二者混合起来模拟杂合子序列.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制作的芯片可以灵敏、特异地检测cTnI基因外显子上的突变.结果表明,该芯片检测突变正配错配区别明显,荧光强度比值符合理论估计(正中碱基错配的信号强度是完全正配信号强度的50%左右).经进一步对芯片优化后,该芯片有望在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和诊断中得到应用.

  • 标签: 肥大型心肌病 基因芯片 突变 杂交
  • 简介: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身边的基因科学”由于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并集科学性、技术性和应用性为一体,教学难度大。面对学生背景不均的情况,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教学,与讨论教学相结合,在传统翻转讨论课程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实时互动”系统新技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出一种新型有效的翻转讨论式教学模式。

  • 标签: 通识教育 翻转讨论式教学 实时互动 讨论课程
  • 简介:针对多目标无约束0—1二次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文化基因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演化算法框架,能够获得分布均匀的非占优解;同时,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禁忌搜索,能够利用更多问题相关的信息,获得质量更优的非占优解。该算法在优化的过程中能够动态地平衡多样性与收敛性。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求解多目标无约束0-1二次规划问题,并且性能优于目前求解该问题较先进的算法。

  • 标签: 多目标无约束0—1二次规划问题 文化基因算法 基于分解的多目标演化算法 禁忌搜索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原位检测内源性基因表达产物的灵敏方法,研究IgA样新基因SNC66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组织切片原位逆转录反应后进行原位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掺入地高辛标记的尿核苷酸,再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加以检测.比较SNC66在大肠癌、胃癌、肝癌组织与相应的正常配对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个循环时,37例大肠癌标本中有14例呈阴性,18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20例胃癌标本中有6例呈阴性,9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所有肝脏组织和肝癌标本都呈阴性表达.25个循环时,大肠癌10例阴性,27例强阳性;胃癌4例阴性,16例强阳性;所有肝脏组织和肝癌组织标本都呈阳性表达.相应大肠粘膜和胃粘膜标本则无论是25个循环,还是10个循环,都呈强阳性表达,但着色程度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原位RT-PCR是一种检测内源性基因低拷贝转录产物mRNA的灵敏方法.基因SNC66是一个消化道肿瘤相关性基因,在大肠癌和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降低或缺陷,但与肝癌之间不存在相关性.SNC66可作为侯选的消化道肿瘤的抑癌基因加以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灵敏 结论 方法 情况 过程 目的
  • 简介:为研究海洋防污损涂料添加剂Irogarol-1051的降解产物M2的基因毒性,应用微阵列技术,选取Affy-metrix公司鼠基因组2302.0基因芯片检测30μmol/LM2暴露下的鼠肝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96h的M2暴露导致了38个基因在全部4组可能的对照/暴露中均发生显著变化(p<0.0025),其中只有Accn5基因研究较为透彻,该基因表达的抑制可能影响上皮钠通道的功能.此外,分别有10和82个功能注释基因在至少一组对照/暴露组中上调和下调.M2诱导的基因主要和细胞核(细胞成分)相关.M2抑制的基因则主要影响生物过程中的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功能和细胞成分中的细胞膜内整合功能.

  • 标签: Irgarol-1051 降解产物M2 微阵列 基因表达 基因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