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只要我们对20初中日两国“人文学”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其历史进程相似。但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以及其他缘故,以往结论并非都符合历史。譬如,即使是亲身参与那段历史演进周作人也难免偏谬。他在写于1925年10月3日《日本与中国》里说,中国新文学“在近二十五年所走路差不多与日本一样,到了现今刚才走到明治三十年(1897)左右样子,虽然我们自己以为中华民国新文学已经是到了黄金时代了。”说路差不多一样自然没错,但说1925年中国新文学只相当于1897年日本文学样子,则大谬不然。事实上,截止1897年,日本“人文学”作品,诸如《浮云》、《楚囚之诗》、《舞女》与《嫩菜集》等还相当幼稚,而1925年时中国新文学已经进入成熟期,《呐喊》、《女神》、《沉沦》、《隔膜》、《繁星》、《红烛》、《自己园地》、《咖啡店一夜》等均已问世。显然,到了1925年前后,在“人文学”进程上,中国已经大致赶上日本并保持同步了。那么,周作人何以会发此偏颇之论呢?也许他是痛感于国人在对待日本文化上所表现出自大根性吧。对自大根性批判无疑是正确,做杂文也不妨夸张,但历史评价却应该实事求是。中日近现代文学历史进程的确很相似,但似在哪里,异在何处,原因何在,却需要深入细致探?

  • 标签: “人的文学” 历史进程 日本近代文学 个人主义 中国新文学 日本文学
  • 简介:20二三十年代胶东地区发生多起村民抢盐、围攻盐务管理机构暴力冲突事件。这些冲突既有会党组织,也有村民自发。冲突时盐务职员生命构成威胁同时,也打断正常农业生产,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产生盐业冲突深层原因是国民政府沿袭传统盐引制,盐业市场自由化沦为空谈;因缺乏监督约束,盐制实施过程存在诸多弊端,盐政官员极易谋求超过行政职责私利。私盐贩卖不仅与政府争利,而且影响社会安定。当越来越多走私群体出现时,整个纳税群体就会集聚起对抗现有盐业体制潜在力量。这种影响与普通民众对于盐税不断攀升不满情绪相汇合,容易诱发暴力冲突。

  • 标签: 山东盐业 集团利益 暴力 抢盐
  • 简介:由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北京国林风图书中心联合主办“20疑古思潮回顾”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13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考古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从事历史学、考古...

  • 标签: 疑古思潮 顾颉刚 “走出疑古时代” 研讨会综述 古史辨派 20世纪
  • 简介:3是罗马帝国历史上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帝国发生了全面的奴隶制危机,其伴生性后果之一便是军队蛮族化.罗马军队蛮族化由来已久,是一个渐进性、历时性过程,3罗马军队蛮族化步伐加快是其必然结果.蛮族化改变了军队构成,军队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其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因素.3危机强化了军队蛮族化,并加快了这一历史进程.

  • 标签: 3世纪危机 罗马军队 蛮族化
  • 简介:<正>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是研究回鹘内部社会经济、商业交通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比较丰富而可靠史料。因而,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积极从事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和刊布。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研究刊布有关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论著约有110种。其中俄苏发表32种;日本发表30种;德国刊布14种;土耳其刊布8种;法国发表4种;匈牙利、英国、芬兰、美国各刊布一种;中国刊布约20种。文书容量大、影响也大者有俄国拉德洛夫编《回鹘文文献》(莫斯科—列宁格勒,1928):日本山田信夫、小田寿典、梅村坦、森安孝夫合著《回鹘文契约文书之综合研究》(1982);美国克拉克《13—14西域回鹘

  • 标签: 回鹘文 词尾 商务书信 现代维吾尔语 10世纪 社会经济文书
  • 简介:本文所选铭文系雅典在公元前5中叶颁布部分法令,集中反映出作为盟主之邦雅典在政治、经济及司法等诸多方面对盟邦主权肆意践踏,是解读该时期雅典历史重要原始资料。国外古典学界对古希腊传世铭文释读与研究极为重视,其中较权威选本为R·梅格斯与D·刘易斯整理《希腊历史铭文选》,亦是本文所依据文本。

  • 标签: 雅典 法令 铭文 译注
  • 简介:近代上海城市交通网络扩张、工业技术和资本渗透以及中心市场整合作用,不仅强化了周边市镇对上海城市向心力,也将沪郊南汇乡村发展融入上海城市化进程,凸现出20初中心城市现代化发展直接带动周边市镇成长新趋势.

  • 标签: 南汇 市镇 成长 动因
  • 简介:本文主要以法国18文本为基础,试图利用语义学分析路径,同时结合对当时法国社会政治变化实证陈述,追溯一种被称为"公众舆论"现象开始出现在此时法国。"公众舆论"出现以及当时文人对它意义认知和阐释,表明18中期之后法国政治思想氛围已悄然转变。公众舆论,这个同样带有绝对主义特征新权威,在观念世界里取代了传统绝对主义王权,并成为后来法国历史以那样激烈方式发生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公众舆论 绝对主义 政治争论 政治文化
  • 简介:复都制,又称陪都制,指一个国家设置复数都城制度,与单都制相对。复都制始于周代,诸都城地位平等,无核心都城和陪都区别。到唐代,唐玄宗称洛阳为陪京,表示洛阳只是辅助长安陪都,将核心都城和副都顺序化,形成了陪都制,北宋时陪都制固定下来。核心都城和陪都序列化,反映了世界秩序根源从天转向理。复都制在4—10以北宋为界,从以长安、洛阳为代表东西复都制转变为以北京、南京为代表南北复都制。这是由游牧地区和农业地区政治权力形态来决定。随着复都制类型转变,复都间交通干线网络从西部内地转向东部沿海,从东西向转变为南北向。陪都制转变体现了唐宋变革论下农牧复合型国家解体以及向近代国家转变,这是欧亚大陆共通历史现象。

  • 标签: 复都制 核心都城 陪都 长安 洛阳 北京
  • 简介:联省运动是联省自治运动重要层面,它是省自治运动高涨产物,也是1922年特殊政局所造成结果,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是运动发起者,政客和地方军阀是运动附合者,他们召开了国是会议,也成立了联省自治促进会,但昙花一现,旋起旋灭。尽管这一运动具有鲜明进步与民主色彩,但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其失败结局是难免

  • 标签: 20世纪20年代初 联省运动 联省自治运动 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
  • 简介:大量工资劳动者存在,是15、16英国农村非常突出现象。本文对他们构成、数量、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初步考察,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仍然表现出传统农民诸般特征。他们主要受雇于农民家庭,而非资本主义企业;他们被附着在土地上,虽有流动,却难以与土地分离;他们经济也不是纯粹工资经济,而是小持有地经济。因此,我们认为此时他们不是资本主义自由工资劳动者。忽略其农民特征,而将他们看做无产阶级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 标签: 16世纪 15世纪 英国 农村 工资劳动者 无产阶级
  • 简介:从20初开始,娼业逐渐从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扩散到那些由于新铁路和工业扩张而快速发展起来地方小城镇。河北平原中部高阳妓女就是由于乡村织布业发展而迅速增加。与大城市相比,高阳妓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多为暗娼,不像大城市有专门“红灯区”,而是分布在城里后街或城外小村中;二是大部分是由于年龄偏大,在大城市没有竞争优势才转向小城镇;三是具有独立性身份,更便于流动。高阳县政府对暗娼采取“不闻不问”态度,主要是因为不想得罪她们某些主顾,甚至需要她们向特定主顾提供服务,如过境军队。军队和保安部队会向妓女提供一些非官方保护,但也会对她们造成侵扰。

  • 标签: 华北小城镇 高阳娼业 暗娼 地方政府
  • 简介:<正>在1237-1242年灾难性岁月中,笼罩欧洲东部死亡、恐怖阴影使基督教世界确信了一个事实,即凶猛“鞑靼人”并非是可以信赖、并与之联合去毁灭穆斯林长老约翰臣民。事实上,蒙古人以同样凶猛,暴风雨般地打击了穆斯林与基督教徒。随着遭受入侵惊恐在拔都军队撤回到伏尔加河之后逐渐平定,欧洲才获得机会重新审视、考虑采取

  • 标签: 蒙古人 穆斯林 基督教徒 基督教世界 哈里发 伊斯兰教徒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中美建交中经济因素,指出,美国经济相对削弱、经济危机和滞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激烈竞争,迫使美国与中国建交,以便为美国商品开拓更广阔市场.中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也需要吸收美国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 标签: 美国和中国 建交 滞胀 四个现代化
  • 简介:2014年就要过去,这一年为纪念邓小平诞生110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邓小平传》,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弥足珍贵新文件新资料。关于邓小平理论学习,为适应现实急需,过去较多侧重于改革开放,侧重于70年代末期以后著作,新出《邓小平文集》上中下三册,分别编入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上旬文稿106篇,1952年8月中旬至1958年9月文稿135篇,1959年1月至1974年11月文稿165篇,共406篇,跨时约25年。其中大部分为第一次发表。

  • 标签: 《邓小平文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 1949年 1959年 编辑出版
  • 简介:对中世纪教会史研究而言,中世纪主教档案是一个极为基本且极具价值史料来源,它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过程。20,以地方档案协会为主档案出版机构对中世纪主教档案进行了重新整理和出版,促进了这些档案在教会史领域中研究和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受西方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演进影响,西方学者们对中世纪主教档案使用经历了从制度史研究范式逐步到社会史研究路径转变。随着研究重心变化,人们对主教档案解读不断深入,其史料价值也不断得到挖掘。

  • 标签: 中世纪 英格兰 主教档案 地方档案协会
  • 简介:1942年5月宋美龄在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新中国出现》一文,有特殊历史背景和目的。在文中她陈述了对战后中国重建政治诉求,集中反映了她对战后中国内政、外交思考。宋美龄在战后内政、外交上言行印证了文章本质特征,即以维护蒋介石独裁、极权统治为目标,表现出其历史、阶级局限性。

  • 标签: 宋美龄 《新中国的出现》 政治诉求 本质特征
  • 简介: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以来,根据明代嘉靖前后太湖流域城市经济一度发展而判定中国传统制度框架之内即能自发孕育近现代社会形态看法,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并衍生出了新阐释.但是实际上,在权力结构及其法权形态没有发生变革前提下,中国城市经济某些"繁荣"非但不能预示新制度前景,相反却体现着专制威权对国民经济操控,并由此而使社会发展悖逆于近现代制度方向.

  • 标签: 皇权政体 "权力经济" 逆现代性
  • 简介:近年来,不少明清经济史学者对18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提出了新评估,强调直至进入19之前,中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其实并不逊于英国、西欧或世界其他任何地区。诸如R.BinWong(王国斌)《ChinaTransformed:HistoricalChangeandtheLimitsofEuropeanExperience》(IthacaandLondon:ComellUniversityPress,1997)和KennethPomeranz(彭慕兰)《TheGreatDivergence:China,Europe,andtheMakingoftheModemWorldEconomy》(PrincetonandOxfor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

  • 标签: 18世纪 中国 产权制度 经济变迁 社会冲突 经济发展程度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以促全球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理想,体现了人类大多数人共同价值观和普梦想。它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与“一带一路”核心内涵高度融合。通过多渠道传播“一带一路”,形成更多共识,奠定全球标准化建设基石,激荡起“一带一路”“和合之美”,悠悠奏出中华文化曼妙韵律,才能更好、更快、更健康地推动全球标准化。

  • 标签: 和合共生 21世纪 国际标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 全球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