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5月22日至24日,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了《新疆通志》第二次评稿会,出席会议的专志编辑室主任和主编约30人。评议了通志中政治、文化部类的志稿有编、有章、有节,一共九件,它们是《广播电视志》的《无线电广播》(编)、《民族志》的《民族乡》(章)、《劳动人事志》的《生活福利》(章)、《群团志》的《工人代表大会》(节)、《法院志》的《机构》(章)、《文学艺术志》的《塔吉克文学》(节)、《出版志》的《1949—1956年的出版活动》(节)、《新疆通志》的《大事记》(元代部分)、《统计志》

  • 标签: 新疆通志 志稿 评稿 广播电视志 专志 志书质量
  • 简介:地方志是一种朴实,严谨的资料书。因此,把资料比做志书的灵魂并不过份。能否编出一部符合时代要求,反映地方志特点的新志书,首先取决于入志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就《乌苏县志》的编纂工作来说,首先要熟悉乌苏,了解乌苏、认识乌苏,吃透县情的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两条,即明代学者顾炎武所倡导的“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查阅档案,博览群书,收集文字资料;“行万里路”就是实地采访考查,征集实物,搜集实访资料。

  • 标签: 乌苏县志 编纂工作 万卷书 查阅档案 新疆游记 八十四户乡
  • 简介:续修志书正在全国普遍展开。在续修志书中坚持志书质量第一的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立精品意识,吸取首届新编方志的经验教训都是很重要的。而下列几个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 标签: 志书质量 地方志 精品意识 历史真实 体例结构
  • 简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在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对地方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使志书编纂真正上升为科学体系,当成一门学术工作来做,一本好的志书就是一本学术专著。只有具有高度科学性、文化价值的名志、佳志才可能流芳百世,为当代人资政,为后代人借鉴。”要使志书成为学术专著,就必须极大地提高志书的学术性。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从总体上说普遍存在着学术性不高的问题。为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就如何提高志书的学术性略陈管见,就教于修志界同仁。

  • 标签: 志书 学术性 方志学 创新 衡量标准
  • 简介:编纂思想是地方志书的命脉,是一部志书的灵魂。用正确的编纂思想指导第二轮修志工作,编纂出版高质量的地方志书是地方志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依法修志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法律保障。创新编纂方式,是提高志书质量的技术支持。

  • 标签: 志书 编纂思想 依法修志 创新
  • 简介:1989年和1997年,我曾经在《广东史志》上发表过两篇关于志书怎样记述政治运动的文章,感到言犹未尽,特再补充一些有关的材料和意见,就教于志界同仁。

  • 标签: 志书 政治运动 修志工作 地方特色
  • 简介:目前已出版的志书(含年鉴),政党篇中记县市委常委名单的不多。究其原因,据说是“常委不算副县市级”,不够“资格”上县志书。愚认为,这种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常委的名字完全有资格上志书。其理由如下:

  • 标签: 常委会 名字 副书记 集体领导原则 市委 人大常委
  • 简介:地方志书有严谨的结构及叙而不议的笔法要求,这些都体现出地方志书的严肃性。但过于严肃的面孔容易给读者造成视觉疲劳。因此,提倡地方志书严肃的同时,不妨增加点活泼。地方志书的严肃与活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地方志书可设丛谈、丛录、杂录、杂记、外编、拾遗等篇目,以此记载一些活泼的轶闻趣事,以增强地方志书的趣味性。

  • 标签: 地方志书 严肃 活泼
  • 简介:随着信息革命和新型传播技术的不断演进,地方志的创新日显重要,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已进入“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志书和年鉴这种传统文化形式不可能完全被数字化形式所取代,所以“融合发展”应该是目前志鉴发展的最佳模式。MPR志鉴正是这种“最佳模式”,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深入分析为什么MPR出版物是传统志鉴和新媒体结合最理想的形式.以及MPR志鉴是如何运作的。

  • 标签: MPR 出版 志鉴
  • 简介:索引,旧称通检或备检。《辞海》注释为:“将图书、报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人名、刊名、篇名、内容主题名等)分别摘录,或加注释,记明出处页数,按字顺或分类排列,附在一书之后,或单独编辑成册,是检寻图书资料的一种工具。”我国编修地方志的历史悠久,

  • 标签: 索引编制 地方志书 图书资料 《辞海》 事物名称 报刊资料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鉴编辑出版工作方兴未艾,形势喜人。就其年鉴品种来说,已由1980年前的6种发展到现在的1300多种,期发总数达到百万册,年鉴专业工作者增加到数千人,撰稿人员达到10万人。在现已出版的年鉴中,地方综合性年鉴占有一定的数量,且多为各级地方志机构组织编辑。现在,第一届修志已基本结束,地方志续修工作即将启动。

  • 标签: 年鉴编辑 志书 修志工作 编纂工作 中国
  • 简介:第二轮志书断限正处于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时期,风俗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全面、系统、科学记述。认为风俗类的篇目"定名风俗或风俗志比较妥当"。主张注意记述的全面性,门类设置齐全,涵盖风俗各方面;在章节后设附录,补充正文不足。注意记述新出现的风俗和传统风俗形式中新增加的内容,体现风俗时代特点。注意记述本地风俗和外地的不同之处,记述本地区内的特异风俗,体现风俗地方特色。注意记述风俗事象的模式性、生动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续志 风俗 编纂 创新
  • 简介: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修志工作。在有关续修志书的理论探讨中,设计续修志书篇目框架是续修工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资料与组织准备的先导。在总结本届修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审视首届新方志篇目结构的门类设置及记述体式,正确把握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续志的体例结构切实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才能保证续修工作从开始就有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

  • 标签: 修志工作 续志 续修工作 志书 篇目结构 地方志
  • 简介:地方志是包容一个地域在一定历史时段各方面史实的地情书、国情书。要使志书达到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该地域的历史和现状.按照方志基本体例科学地设置修订好志书篇目.是修志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志书篇目志书基本结构的总体设计.它勾画出志书的轮廓,成为搜集资料的目标与向导.形成志书编写的提纲,最后作为出版的目录。

  • 标签: 篇目设置 县级市 志书编写 搜集资料 地情书 地方志
  • 简介:《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客观、准确、翔实、科学地记述了新疆民族语言文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其篇目设置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规范性、信息性、法制性等特点,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研究新疆语言文字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语言文字志 篇目特点
  • 简介:首部《广州市志》(记述时限为1840—1990年)完成于2000年,续修《广州市志(1991-2000))篇目设计始于1999年初.当年8月完成初稿。尔后通过“广州地方志理论与工作研讨会”与几次续修志书篇目设计座谈会.至2000年10月形成第一次修订稿。至今历时6年,形成第五次修订稿,志书的资料收集、初稿编写及总纂工作基本上是按照这一修订稿为框架开展的。到目前为止,志稿大部分进入总纂阶段,有三分之一完成总纂工作。然而,全志篇目定稿.当在全志定稿之时。是见志书篇目设计工作,起步于编修志书之初,其修订又几乎贯串于全志成稿的全过程。篇目设计决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贯串修志过程之始终。

  • 标签: 《广州市志》 篇目设计 续修 修志 修订稿 方志理论
  • 简介:班固的《汉书》保存了汉代社会一些具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历史,主要体现在《五行志》《地理志》《郊祀志》等部分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记述中。班固重视神话传说的历史书写,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志风格。

  • 标签: 班固 历史 神话传说 社会 信仰
  • 简介: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启动至2013年.县(市)一级的地方志部分出版或即将出版。但与县(市)地方志编纂不相适应的是:县(市)其他志书诸如镇乡志、街道志、村志、社区志、部门志、企事业志、山水志的编纂尚不够理想。

  • 标签: 编纂工作 多元投入机制 志书 地方志编纂 部门志 企事业